摘要
腳氣是壹種非常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70-80%的成年人都有腳氣,只是嚴重程度不同。往往夏季加重,冬季減輕,有的人常年不愈。
腳氣是腳癬的俗稱。有人把“腳氣”和“腳氣”混為壹談,這是不對的。醫學上的腳氣是維生素B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而腳氣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見皮膚病。洗腳盆和腳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腳氣如果不及時治療,有時會傳染到其他部位,如手癬、灰指甲,有時會因為癢而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癥。
中醫稱腳氣為“弱腳”。《備急千金方》卷二十二《風毒腳氣方》:“不過,此病初起必從腳起,因脛腫,人號腳氣。沈:弱足意其義。”
[編輯此段]中醫描述
腳氣,病名。也就是肘後備急方,卷三。古風慢風,滯病,又稱腳無力。是由外感濕邪、邪風毒邪,或飲食厚味,積濕生熱,滴於腿腳所致。其癥狀包括腿腳麻木、酸痛、無力、絞痛、腫脹、萎頓,或發熱,進而襲腹、腹不仁、嘔吐、心悸、胸悶、氣喘、恍惚、語言混亂等。治療應以祛濕為主,或以祛風清熱、調血行氣為主。醫腳氣的真實故事:“故治宜用蒼術、白術治其濕,知母、黃柏、何首烏祛其熱,當歸、白芍、生地調其血,木瓜、檳榔行氣,羌活、獨活利關節祛風濕,木通、防己、川牛膝引之。常用方劑如紀明散、濟生檳榔湯、季芳飲等。《肘後備急方》、《急千金方》等方劑中均有用黃豆、黑豆、紅豆治療腳氣的記載,可作為輔助療法。腳氣可分為幹性腳氣和濕性腳氣。濕型腳氣包括寒濕型腳氣、濕痰型腳氣、濕熱型腳氣、濕毒型腳氣。除此之外,腳氣還有很多類型,比如風毒腳氣、流毒腳氣、腳氣沖心、腳氣入腹、腳氣逼肺等等。其他的按照六經分類。
[編輯本段]幹性腳氣
疾病的名稱。壹種腳氣病。指運動員的腳和膝蓋都不腫。見《太平盛慧芳》卷四十五。因素包括身體陰虛內熱,濕熱風毒之邪由熱而化,傷營血,筋脈失養,腳脛無力,麻木酸痛,抽筋,足不腫,形體消瘦,飲食減少,小便赤赤,舌紅,脈數等。治療應以散結清熱為主,用加味蒼白散或生肝地黃丸。
[編輯本段]診斷
醫學上通常將腳氣分為三種:糜爛型腳氣、水泡型腳氣、角化型腳氣。
1.糜爛型:發生在第三、四趾之間,第四、五趾之間。腳趾剛開始濕的時候,泡出白色或小水泡。幹燥脫皮時,脫屑處濕漉漉的,發紅,發癢,易繼發感染。
2.水皰型:發生在腳的邊緣。開始是全壁厚的小水泡,有的可以融合成大水泡。水泡液是透明的,周圍沒有腮紅。自覺瘙癢常因搔抓後繼發感染導致丹毒、淋巴管炎。
3.角質化型:發生在腳後跟。主要表現為皮膚厚而幹,角化,脫屑,瘙癢,易皸裂。此型無水皰化膿,病程緩慢,多年不愈。
[編輯本段]處理方法
1.家庭用藥
(1)糜爛型:先用1: 5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1%瑞文努爾溶液浸泡,再塗龍膽紫或腳氣粉,每日2次,晾幹後再塗腳氣靈或癬藥膏,每日2次。
(2)水皰型:用熱水泡腳後塗克黴唑癬洗劑或復方水楊酸酊,每日壹次。皮膚幹燥後,塗腳氣或宣帝軟膏。
(3)角化型:復方苯甲酸軟膏可外用或與復方水楊酸醇交替使用,早晚各壹次。上藥後最好用塑料薄膜包裹藥物,使藥物浸入厚皮中,便於剝離厚皮。
(4)近年來,在床上用足光散治療各種腳氣,效果顯著。每天晚上泡腳壹次,三次有效。具體用法見說明書。
2.中藥和偏方
(1)枯礬、黃柏、五倍子、烏賊骨,任選其壹研成粉末備用。洗腳,灑在患處。適合糜爛型。
(2)苦參、白鮮皮、馬齒莧、車前草各30克,蒼術、黃柏各65438±05克,煎洗65438±0-2次,每日1次。對水皰或感染有很好的效果。
(3)鳳仙花30克,皂莢30克,花椒15克,放入半斤醋中,浸泡壹天,每晚睡前泡腳20分鐘。連續治療7天,對角化型效果好。
(4)木瓜30克,甘草30克。將上述藥物煎服取汁。溫熱後足浴5-10分鐘,每日2次,每日1劑,共5-10天。
(5)廣藿香30克,黃精12克,大黃1000毫升,米醋1000毫升。將藥物切碎,密封,浸泡在米醋中壹周;去除殘渣備用(浸泡時每天搖幾次)。使用時,取藥液浸泡,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鐘,連續5天。
(6)丁香15g,苦參、大黃、明礬、地膚子各30g,黃柏、地榆各20g。將藥液煎煮取汁,然後將藥液洗凈,每次10-15分鐘,每日5-6次,每日1劑,每劑可使用兩次。
(7)葛根、明礬、千裏光。將藥物烘幹研末,密封包裝,每袋重約40g,每次取1袋粉末,倒入盆中,加入約1,0,000 ~ 2,000ml溫水,均勻足浴,每次20分鐘,7天1療程,連續1-2療程。
(8)白鮮皮40克,苦參、黃柏、蒼術各30克,防風20克,荊芥、枯礬各65±00克,蛇床子、地膚子、黃精、藿香各50克,蔥4根。將約3000毫升的水加入藥物中,煮沸。天熱時,將雙腳浸泡在溫熱的液體中lo-15分鐘,每日2次,壹般4-5劑。[1]
3.腳氣是壹種傳染性皮膚病,應避免搔抓。如果不及時治療,有時會出現在其他部位,如手癬、灰指甲,有時會因為癢而抓破,繼發細菌感染會引起嚴重的並發癥。洗腳盆和腳巾要分開使用,以免傳染他人。
4.用藥的同時,患者穿的鞋襪也要消毒。可以暴曬,也可以開水燙,最好用壹塊布蘸10%福爾馬林溶液浸在鞋裏,放入塑料袋中48小時,達到殺菌的目的。
5.如果臭了或者壞了,就用釀造的醋縫腳趾,擦腳。堅持壹周,兩天就見效了。用…釀造醋。浸泡後有醋味,無異味。
特別輕松簡單,壹袋醋夠用半年,強烈推薦嘗試!!
希望有幫助,也希望有腳氣的朋友嘗試壹下。
1.大豆麩皮(民間)
適應癥: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米皮糖160克。
用法:將黃豆、米糠加水煮熟。
2.紅棗陳皮紅豆湯(民間方)
適應癥:腳氣腫痛。
配方:陳皮4g,紅豆70g,花生仁120g,紅棗10枚。
用法:陳皮、赤小豆、花生、紅棗加水煎煮作熟食。
註意:壹面沒有陳皮,另壹面加蒜沒有陳皮。
3.麥芽油炸(民間食譜)
適應癥:腳氣。
配方:麥芽適量。
用法:水煎麥芽。
4.冬瓜紅豆(民間聚會)
適應癥:腳氣。
配方:壹個大冬瓜,130克紅豆。
用法:將冬瓜切開,去內瓤,放入郝小豆中,用糖水煨至淡,或焙為丸,或加水至熟,分兩三次食用。
註:壹方可以不加大冬瓜加蜂蜜。
5.皮骨黃豆(民間方)
適應癥:腳氣。
配方:黃豆100克,陳皮3克,羊腳骨150克。
用法:將黃豆、陳皮、羊蹄骨加水燉,加調味鹽即可食用。
註:壹方無大豆。
6.黑鯡魚煮韭菜“民間方便測試集錦”
適應癥:腳氣。
配方:鯡魚500克,韭菜250克。
用法:鯡魚洗凈,加入韭菜煮。
7.白扁豆粉(民間聚會)
適應癥:腳氣水腫。
配方:白扁豆。
用法:研成粉末,每次10g,飯前服用,與燈心草煎劑混合,每日三次。
8.花生紅棗鳳凰冬瓜湯“食療”
適應癥:腳氣。
配方:花生90g,紅棗10,雞爪10,瘦肉120g,幹橘子1/4。
用法:紅棗去核,用余料洗凈。雞爪和瘦肉用清水洗凈。先將陳皮水燒開,加入所有材料煮2 ~ 3小時,然後調味。隨餐食物。
註:壹方不要雞爪和瘦肉,加米豆。
9.米糠餅“大量疾病的食療”
適應癥:足部疾病。
配方:米糠50克,面粉50克,紅糖適量。
用法:將面粉和米糠加水混合均勻,加入融化的紅糖,按照通常的方法煎成餅。作為點心。
10.谷糠粥“百病食療”
適應癥:腳氣。
配方:粳米50g,鮮谷殼適量。
用法:粳米洗凈,煮成粥。粥做好後,將麩皮調入粥中,煮至粥稠即可。做早午餐。
11.紫菜車前草湯(偏方)
適應癥:濕性腳氣。水腫。
配方:紫菜、車前子適量。
用法:水煎服。
[編輯本段]病因學
這種疾病是由皮膚真菌(真菌或黴菌)引起的。腳出汗潮濕或不透氣的鞋襪均可誘發此病。皮膚真菌經常通過被汙染的浴室、遊泳池地板、浴巾、公共拖鞋和洗腳盆傳播。
[編輯本段]預防
女性犯腳氣時脫掉鞋襪1。保持他們的腳清潔幹燥,治療汗腳。勤換鞋襪,腳趾緊的人可以在中間放衛生紙吸水透氣。鞋子要通風良好。
2.不要用別人的拖鞋、浴巾、濕巾等。,也不要在澡堂、遊泳池旁的汙水中行走。
3.公共澡堂、遊泳池要經常用汙水處理,用漂白粉或氯胺消毒,形成防止腳氣相互傳染的體系。
4.防止鞋櫃感染腳氣
如果家裏有人患有腳氣病,被真菌汙染的鞋子在陰暗不通風的鞋櫃裏很容易繁殖。而且鞋櫃裏散落的皮屑也攜帶了大量的真菌。原本幹凈的鞋子,如果放在這樣的鞋櫃裏,可能會被細菌皮屑汙染,被相鄰的“臟鞋”汙染,感染真菌。如果妳穿這樣的鞋,妳可能會患腳氣病或腳趾甲變灰。
因此,專家提醒,腳氣患者不僅要積極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平時也要註意清潔鞋襪,尤其要註意鞋櫃也要經常通風、晾曬;如果鞋櫃動不了,要定期用消毒液擦洗,或者放入幹燥劑,去除濕氣。
在清潔鞋櫃的同時,別忘了用幹抹布擦拭鞋子,在鞋子裏放壹些由香料、茶葉、竹炭制成的除臭袋,消除病菌和異味。
另外,在選擇鞋櫃的時候,註意不要選擇向內傾斜的那種,因為這種設計不利於清潔,而向外傾斜的鞋櫃則便於拿取和清潔。
鞋櫃裏存放的鞋子要按家庭成員劃分不同的鞋區,比如男、女、兒童區,也可以用來區分常用和不常用的鞋子,避免相互傳染。
[編輯本段]註意事項
1.堅持用藥,足癬是壹種慢性感染,真菌在角質層內生長繁殖。殺死它需要很長時間。
2.不要亂用藥。腳氣用藥的關鍵是根據不同類型進行壹致的規律治療。有人用扶松等皮質類固醇軟膏治療足癬,結果越來越廣泛。有人把阿司匹林藥片碾碎,撒在被侵蝕的腳趾上,結果形成了持續很久的潰瘍。很多人在皮膚形成紅癢斑的情況下外用皮炎平軟膏,這是壹種誤解。皮炎平軟膏裏有很多激素,只是真菌的壹種營養物質。所以如果肯定是癬的話,只會越來越嚴重。
3.用藥要根據病變的具體情況。破的部分不能用酊劑,皮膚變厚有裂口的情況要用藥膏。破布出水,要去醫院,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適當處理。
4.足癬繼發感染時,局部出現急性炎癥。足癬不能照常治療,要先處理好繼發感染。如有紅腫,局部應用硼酸水或咬青黴素液可減輕炎癥和腫脹。必要時全身使用抗生素,並遵醫囑給予適當休息。
[編輯本段]治療腳氣的誤區
誤區壹:拒絕藥物治療:皮膚的瘙癢在這些刺激後加重,形成抓與撓的惡性循環,癢到撓不動就能止住。這樣手和指甲裏的細菌和汙垢自然落入病竈區,容易造成二次細菌感染。所以壹旦發現腳氣,就要盡早用藥。
誤區二:隨意用藥:很多人認為看看廣告,去藥店買點藥就行了。其實這是極有可能誤診延誤治療的。患者應先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科進行診斷,然後按照醫生推薦的治療方法進行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