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它是口腔頜面部的常見病之壹。在顳下頜關節疾病中,這種疾病最為常見。常見於青壯年,20 ~ 30歲患病率最高。
※診斷
根據病史,結合以上主要癥狀,不難診斷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有:①X線平片(關節薛氏位和髁突側位經咽部)可發現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改變,如硬化、骨質破壞增生、囊性變等。②關節造影術(上腔靜脈造影術因操作簡便而廣泛應用,下腔靜脈造影術在國內應用較少)可發現關節盤的移位、穿孔、附著改變及軟骨面改變。近年來,許多學者通過關節鏡可以發現本病的早期改變,如關節盤和滑膜充血、滲出、粘連,未分化成熟軟骨樣組織形成的“關節鼠”。因為這種病的種類很多,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壹樣。因此,應進行特定類型的診斷。如翼外肌痙攣、可復性椎間盤移位或椎間盤穿刺。
※處理措施。※
具體的處理措施有:
1.通過牙科專家檢查來矯正咬合關系。
2.翼外肌可用0.25-0.5%普魯卡因3 ~ 5ml封閉。穿刺點在S型的切跡的中點,垂直進針,深度約2.5 ~ 3 cm,回抽無血時註射藥物。常用於大嘴患者。
3.氯乙烷噴霧配合按摩可以緩解咀嚼肌痙攣。噴灑氯乙烷時,應霧化、間歇噴灑、按摩,以防凍傷。並註意保護眼睛和耳朵,遠離火源。
4.穴位:下關、庭宮、頰車、合谷、醫風、太陽。
5.超短波、離子導入、電刺激、磁療等局部理療有壹定療效。
在治療的同時,要糾正不良習慣(如單側咀嚼),防止過度張口。
病因學※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多發生在年輕人。其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征是關節區的酸痛、運動時的喀嚓聲、張口時的運動障礙。多為關節功能障礙,預後良好;然而,極少數情況下也會發生器質性變化。
1.創傷因素許多患者有局部外傷史。如急性外傷如外力撞擊、突然咬住硬物、過度張口(如打哈欠);還有經常咀嚼硬物,夜磨,單側咀嚼的習慣。這些因素都可能引起關節挫傷或勞損,咀嚼肌的功能障礙對本病的發生也有壹定的影響。
2.咬合因素很多患者都有明顯的咬合紊亂。比如牙尖太高,牙齒過度磨損,磨牙缺失太多,假牙不好,下頜間距太低。咬合關系的紊亂可破壞關節內部結構之間的功能平衡,促進本病的發生。
3.全身及其他因素,神經精神因素可能與本病有關。比如有的患者易怒,緊張,容易激動。此外,有些患者有風濕病史,有些與感冒有關。
※臨床表現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局部酸痛或疼痛、彈響和運動障礙。疼痛部位可以在關節區,也可以在關節周圍;並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壓痛。咀嚼和張口時關節酸痛或疼痛尤其明顯。當妳張開嘴的時候,打響指。聲音可以出現在下頜運動的不同階段,可以是清脆的單音,也可以是斷斷續續的連續音。常見的運動障礙是張口受限,但也可能出現嘴太大或張口時下頜偏斜。此外,還可能伴有太陽穴疼痛、頭暈、耳鳴等癥狀。
※鑒別診斷
因為許多其他疾病往往具有上述三種主要癥狀,所以必須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腫瘤
頜面部深部腫瘤也會造成張口困難或閉牙困難,因為腫瘤在深部不易被發現,誤診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甚至給予不恰當的治療,錯過了腫瘤早期根治的時機。因此,當張口困難時,尤其是伴有顱神經發育不良癥狀或其他癥狀時,要考慮以下部位是否有腫瘤:①顳下頜關節良性或惡性腫瘤,尤其是髁突軟骨肉瘤。②顳下窩腫瘤。③翼腭窩腫瘤。④上頜竇後壁癌。⑤腮腺惡性腫瘤。6鼻咽癌等。
2.顳下頜關節炎
①顳下頜關節急性化膿性關節炎,關節區紅腫,壓痛明顯,尤其不能上下,稍用力可引起關節區劇烈疼痛。②顳下頜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常伴有全身遊走和多關節炎,尤其是四肢小關節,晚期可出現關節僵硬。
3.耳源性疾病
外耳道癤腫和中耳炎也常向關節區放射疼痛,影響開口和咀嚼。通過仔細的耳科檢查,不難區分它們。
4.頸椎病
可引起頸、肩、背、耳後區、面側疼痛,易誤診。但疼痛與開口和咀嚼無關,往往與頸部運動和姿勢有關。有些人可能有手部感染和異常動作。x線片有助於診斷頸椎有無骨質改變,以便鑒別。
5.莖病
除咽部疼痛和吞咽時的異常感覺外,常可引起後髁區疼痛和後關節區、耳後區和咀嚼時頸部疼痛。x光檢查很容易診斷。
6.癔病性牙關緊閉癥
癔病性握拳如果伴有全身其他肌肉痙攣或抽搐,比較容易診斷。此病多發生於年輕女性,既往有癔癥史,具有獨特的人格特征。壹般發病時有精神因素,然後突然張口困難或咬緊牙關。語言暗示或間接暗示(將其他治療方法與語言暗示相結合)通常對這種疾病有效。
7.強直性牙關緊閉癥。
破傷風是由破傷風桿菌引起的急性特異性感染,表現為陣發性肌肉痙攣和強直性收縮。因為初期癥狀可表現為張口困難或牙齒緊閉,所以應與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相鑒別,以免延誤早期治療的時機。頜閉合性破傷風壹般有外傷史。痙攣通常始於咀嚼肌。壹是咀嚼肌有點緊張,也就是患者感覺嘴巴受限;然後出現強直性痙攣,牙齒緊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