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是夏天常見的美味。葫蘆和甜瓜都是可以消腫潤膚的瓜類蔬菜。
相關人口
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特別適合免疫力低下、高血糖、癌癥患者多吃。
生產指令
1.葫蘆在栽培時,由於土壤或光照的原因,可能含有糖苷結構化合物,食用後容易中毒。煮之前可以舔壹下。如果是苦的,就應該丟棄。
2.葫蘆和甜瓜可以炒、燉、做湯、做餡等食用。,比如辣炒葫蘆條,葫蘆燒肉片,葫蘆湯等等。
3.不宜煮得太爛,否則營養會流失。
4.苦瓜因含有過量的葫蘆素等有毒物質,食用後易出現吐葉、腹瀉、痙攣等癥狀,故烹調前應嘗壹嘗,棄之不用。
食療
葫蘆、冬瓜性寒、味甘,入肺、胃、腎經;
具有清熱利濕、除煩止渴、潤肺止咳、消腫散結的作用;
主治:水腫、腹水、煩躁不安、瘡瘍、黃疸、淋病、癰等癥。
可用於輔助治療水腫、腹脹、心煩、口渴、黃疸、瘡毒、腎炎、肝硬化腹水等。此外,它還具有潤膚、抗病毒和防癌的優點。
每100g葫蘆含有以下營養成分。
熱量(15.00大卡)、蛋白質(0.70克)、脂肪(0.10克)、碳水化合物(3.50克)、膳食纖維(0.80克)、維生素A (7.00克)、胡蘿蔔素(40.00克)、硫胺素(0.80克)。煙酸(0.40毫克)、維生素C (11.00毫克)、鈣(16.00毫克)、磷(15.00毫克)、鉀(87.00毫克)、鈉(0.60毫克)、鎂。
德州撲克,五張牌按大小順序,其中三張同壹對,叫豪斯,有的叫葫蘆。
葫蘆的其他用途
在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果實經過壹定處理後可以作為容器,比如酒壺。家用電器,如水瓢;昆蟲玩具,如葫蘆;和裝飾產品。
藥用
葫蘆不僅能裝藥,而且本身就是藥。葫蘆味甘、滑、無毒,其藤、須、葉、花、籽、殼均可入藥,治療多種疾病。據古代醫書記載,葫蘆花味甘、性平、無毒,可作為解毒藥物,尤其對各種瘺管瘡有療效。卷須和須的藥性和花壹樣,可以治療麻風病。葫蘆味苦、寒、有毒,可用於治療牙病、牙齦腫痛或外露、牙齒松動等。還能治療五官、四肢浮腫、尿路梗阻、鼻塞以及壹切癰腫惡瘡。尤其是葫蘆殼的藥用價值最高,味甘,性平,無毒。用於清熱解毒,潤肺通便。葫蘆殼越老,療效越高。
樂器
在古代,葫蘆是制作樂器的重要原料,其價值不亞於絲綢和竹子。《堯典》中有“蜀為八音之壹”的說法。葫蘆笙最早見於漢代《禮樂記》:“有葫蘆笙。”後來鮑《古今筆記》又壹次提到:“有柄者可為笙,屈者尤佳。秋天還可以,和聲畫的。”長柄瓜可加工成笙,其中以曲沃瓜為佳。除了笙、陸等簧片樂器外,葫蘆還可以作為弦樂器或彈撥樂器的* * *發聲盒。葫蘆也可以做鴿哨,分很多種,制作方法也不壹樣。
“葫蘆絲”在民間稱為“葫蘆蕭”,在別處也稱為“葫蘆笙”。關於其更名的原因,眾說紛紜。有的說是解放初期,知青上山下鄉,把傣族不規範的漢字“小”誤認為絲綢而得名,也有的說是和哈尼族的“蘆笙”“小武平”不同,文藝工作者決定的。據說前者居多。葫蘆絲的傣語名字是“刀郎”,“刀郎”是葫蘆絲的傣語名字,“桂”是傣語中管樂器的總稱。德昂族稱為“格堡”,阿昌族稱為“排樂翁”。
日常使用
葫蘆作為壹種日常用具,用途很多。葫蘆口做成各種形狀的器皿,最常見的是用來盛水或酒的水壺或酒壺,也可以用來舀水、米飯、面條等東西。在古代,葫蘆也被用來盛藥。它確實比其他容器如鐵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地保存了藥物。,因為它密封性能強,濕氣不易進入,容易保持藥物幹燥而不損壞變質。此外,葫蘆還可以制成船只和農具,甚至可以制成火器用於戰爭。
更多詳情可以參考本網站:/view /view/33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