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漢時期編撰的《神農本草經》載有藥味,包括70余種眼藥,可用於治療眼瞼、眼角、眼白、黑睛、瞳孔等疾病,以及壹些全身性疾病的眼證。而且很多藥物還是眼科常用的。
3.東漢末年,張仲景寫了《傷寒論》。該書在闡述全身性疾病時,涉及紅眼、黑眼、文盲等20種眼病。但仲景從整體觀念出發,涉及全身脈證並辨證論治,為以後結合全身辨證論治治療眼病奠定了基礎。
4.隋代晁等著《論病邪分期》,在壹卷眼病集中了38期,包括瞼、眥、白、黑、瞳等疾病。此外,突眼、近視以及壹些與全身性疾病有關的眼病也被記錄下來,對癥狀的描述和對病源的探討更是前進了壹步。
5.唐代孫思邈所著《千女方》,第壹卷就列舉了七竅之病。他第壹次明確提出了生食、夜讀精書等19個容易引起眼疾的因素,以及預防眼疾的壹些註意事項,還第壹次描述了老人失明的情況。在眼病治療方面,記載了屈伸丸等81個內服、外用方劑,首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動物肝臟的明目作用。此外,還介紹了眼部疾病的外治法,如熏洗、外敷、鉤切、針灸和按摩療法。所以這本書對後世眼科的發展影響很大。
6.王韜寫了《外臺秘笈》,在眼疾卷中引用了印度的《天竺經典·論眼》。在眼睛解剖方面,指出眼睛被水包裹著壹層輕膜,外膜是白色的,黑眼睛的水膜只是重的,所以不可觸摸:眼睛是黑白的,肝管不滯,外托三光,所以從內識看。在討論病源時,作者提出了獨特的見解,認為綠星雲、綠眼(相當於青光眼)等眼病都是由於肝內管道不足,眼孔堵塞所致。而且還指出,這種病剛開始壹定要迅速治療,病了就不能再治療了。在眼病治療中,說紫紺眼伴腦出血(相當於白內障)的治療“要以金篦決,壹針過後,雲若開,天見。”這是中醫古籍中關於拔針白內障的最早記載。這本書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7.《龍樹眼論》是中國第壹部有影響的眼科著作。可惜原書早已失傳,只有日本人在編纂朝鮮《醫方集》時編纂過。這本書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壹般理論和各種理論。壹般討論中提到的病因病機,類似於諸源病證學說中的,主要是主風熱;在每篇論文中有30節眼病。書中的眼部解剖學術語比以往文獻中的更豐富,如眼瞼、眼瞼等都是首次見到;涉及的眼疾已經增加到60多種。在治療方面,不僅重視藥物,還記載了多種手術治療方法,如將翼狀胬肉切割燒灼用於爬眼,首次在“眼瞼帶核(即痰核)”上進行手術,“開白內障針法”的描述較前人更為詳細。
8.《劉皓眼論之歌》是晚唐時期寫的另壹部眼科專書,又稱《劉皓眼論之歌》(宋史)。這本書是壹種詩歌體裁,容易記憶和贊美。現存《秘眼龍木論》中的“審判之歌”出自此書。書中的“五首”和將72種眼疾按內外障分類的方法,對以後的中醫眼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9.在宋初編纂的《太平盛慧芳》卷中,《眼科學》兩卷總結了宋代以前眼科學的成就,取得了壹定的進步。將收集到的方劑按適應癥進行分類,並簡要闡述各證的病因病機。本書首次運用了眼科學的五輪學說,以“目通五臟,氣通五輪”來強調眼與整體的密切關系。書中除了有大量內治外治的記載外,還詳細介紹了金針除障等操作。
10,壹百多年後,有了《聖跡總錄》,這是壹部多卷、論述充分的書。眼科部分在《太平盛輝方》的基礎上擴充為12卷,包括58種眼病和2種手術,記載了多種眼病的方劑,內容豐富。至於眼藥,在宋代著名的官方用藥書《重建政經史備用本草》中可以找到很多種人,吸收了壹些外來藥物,如沒藥、冰片等。
11,元代魏宜林編著《天下名醫有效治方》,其中眼科第壹冊集中論述了五輪八綱理論,然後分別闡述了眼科72個證型的辨證論治,簡明實用。
12宋元醫家編撰的《眼科秘笈龍牧論》是壹部眼科名著。全書共分10冊,1-6冊主要列舉了眼科的“七十二方”,每壹方都配有“審判之歌”;卷七是各家的秘名;第八卷是《針灸經》;卷9-10討論各種方劑的藥性。該書主要內容是按內外障分類描述72種眼病的病因、癥狀和治療方法,並介紹了對後世影響較大的金針拔內障和鉤、切、鐮、洗等古代手術方法。在10卷正文之後,還有壹部《道學寶光眼科龍牧集》,其主體部分為《眼科七十二問》,具體內容與之前的《方七十二論》有所不同。另外,“五輪”之後,第壹次詳細討論眼科“八綱”。八綱雖然影響力不如五輪論,但還是有壹定的參考意義。
13,《海印精微》是宋代以後孫思邈撰寫的壹部眼科專書。該書首先介紹了五輪八綱理論和中醫眼科辨證的壹些基本理論,然後列舉了80多種眼病的病因、癥狀和治療方法,並附有眼病簡圖。此外,還介紹了五輪眼病檢查的順序和方法。這本書辨證論治思路清晰,很多內服藥方藥也簡潔實用。外治也采用點、洗、劇、烙、夾的方法,並特別描述了用金針(開金針)除障的手術方法。
14、金元時期,醫學流派主要以劉、、、、朱震亨為代表。劉強調火熱是壹種疾病的理論。在眼科方面,他認為眼睛的紅腫屬於熱,主張降火滋腎水,重在寒涼藥。繼承並發展了劉的控火學說。在眼科方面,他認為眼睛不是因為火才生病的,能治火的人都能治。他主張除惡務盡,善用攻敵。戴笠提倡內傷理論。在眼科方面,他認為脾虛不能影響五臟之精,故目不清。因此,調理脾胃,滋養氣血是治療眼病的重要方法。朱震恒認為火為元氣之賊,陰虛則火旺,治療疾病重用滋陰降火之法。在眼科方面,他認為眼疾無非虛與虛,目暗為腎水虧虛,目赤腫痛為肝經風熱。內虛者宜養腎陰,內虛者宜散風熱,虛實結合者宜散熱養陰。上述四種學說雖各有所長,但也離不開辨證論治的原則,後人對它們的合理運用也進壹步豐富了眼科學的理論和實踐。
15,元明時期著名眼科專家倪,著有《原機顯微》壹書。第壹冊將眼病按病因分為18類,理論聯系實際,詳細分析病機,辨證論治;第二卷論述方劑配伍,附眼科疾病方劑40余首,並有方劑說明。這是壹本有系統理論的眼科書籍。
16期間,清代山東博興著名眼科醫生魏汝征為代表。其著作《眼科文集》共分四部,詳細記錄和描述了中醫眼科針對各種疑難眼病的詳細辨證技巧和原理。內容簡潔實用,並配有插圖。內治以調理臟腑經絡為主,外治以熏洗、點撥為主。這是壹個全面的問題。
17,清末民初,魏氏中醫眼科第二代傳人魏春內繼承父業,17歲隨父學醫。因為父親的榜樣,他在五六年的時間裏掌握了眼疾的診治技巧,能夠靈活地將祖傳的驗方運用到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獲得了較高的聲譽。
魏春妮常說:“學貴而能成長,不學也能成長。”他認為,眼睛雖然是壹個局部器官,但它與內臟器官密切相關。眼科學是在內科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打好內科學基礎是學好眼科的基礎。因此,他不僅專註於眼科專著,還認真研讀《內經》、《傷寒》、《金匱》、《溫病學》等醫學書籍。所以眼科和內科都很優秀。
魏春妮行醫40余年,在中醫眼科方面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的醫學遺產,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臨床經驗,他把平時收集到的剩余疑難病例整理成《眼科臨床疾病誌》,對病因病機、辨證分型、治療原則、方劑等進行了詳細的記載。為了將自己的臨床經驗與父親壹生的經驗融合,年過50的他開始重新整理眼科藏書,並暫定名為“重新定義眼科藏書”。手續未辦完,不幸在日軍掃蕩中丟失。年春,魏春妮病逝,享年69歲。
18,建國初期,魏氏中醫眼科第三代傳人魏是濱州市博興縣人民醫院的眼科醫生。從事中醫眼科臨床工作50余年,不僅在中醫眼科方面有著深厚的造詣,在中醫內科、婦科、兒科等方面也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因此在廣大人民群眾中享有較高的聲譽。任縣人,CPPCC常委,1-9縣人大代表,兩次參加省、區召開的眼科學術交流會,並受邀在濱州醫學院中醫班講授中醫眼科。1985年10月,他參加了CPPCC舉辦的各界人士交流會。年,歷時三年,將積累的經驗和秘方編成《中醫腋眼集》壹書,後世流傳。《中醫眼科學集》是壹部中醫眼科學專著,對中醫眼科學的未來發展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