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方具有疏肝理氣、軟堅散結、滋陰降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早期肝硬化、肝癌、肝囊腫、婦科肌瘤和慢性肝炎引起的囊腫,具有良好的化瘀散結和抗癌作用。
食譜中所用的屎殼郎(俗稱屎殼郎)又名推萬、趕大車、黑牛、鐵甲將軍、夜巡將軍。氣味:鹹,寒,有毒。
具有解毒、消腫、通便的功能。常用於瘡腫、無名腫毒、惡瘡、痔瘡、便秘等。因為極其不衛生的原因,很多中藥店不允許去易買得,壹些比較大的中藥店還在備貨。
中醫的精髓是講究辨證論治。
若用此方治療腫瘤疾病,可用天龍(守宮)6克代替;
治療瘀血塊(如囊腫、肝炎、肝硬化),可用土鱉蟲(土鱉蟲)10g代替。
這兩種藥物都是無毒的獸藥,不會影響療效,可以放心服用。
中醫也講究服藥的時間和煎藥的方法。這個方子要飯後溫服,吃藥要避免甘草,因為妳方子裏的海藻和甘草是反藥。
服藥時間
1.飯前:壹般飯前30 ~ 60分鐘服藥。如果病在其次,就要飯前服藥,這樣藥物的藥性就容易釋放出來,比如肝腎不足或者腰以下的疾病。在腸道疾病的治療中,也宜在飯前服藥,因為在空腹狀態下,藥液可直接與消化道粘膜接觸,通過胃迅速進入腸道,從而被更多地吸收而發揮作用,以免被胃中的食物稀釋而影響藥效。
2.飯後:壹般飯後15 ~ 30分鐘服藥。病位在床,要飯後吃藥。若用於治療心、肺、胸、膈、上腹腔等疾病,可使飯後藥性上去。刺激胃腸道的藥物,飯後服用可以減少對胃腸黏膜的損傷。有毒的藥物也要飯後服用,以免吸收過快產生副作用。
3.在兩餐之間服用:在兩餐之間服用藥物,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影響。治療脾胃病的藥要在兩餐之間服用。
4.空腹服用:早上空腹服用補品湯,以利於充分吸收。用於驅蟲或治療四肢血管疾病的藥物也應空腹服用,使藥物迅速進入腸道並維持較高的濃度,以迅速發揮藥效。具有瀉下作用的湯劑也是如此,從而增強療效。
5.睡前:壹般在15 ~睡前30分鐘服用。補益心脾、安心養神、寧心安眠的藥物,以及郁結、胸膈病等。,服藥後應仰臥;如有頭、口、耳疾病,服藥後應去枕臥;當出現左右肋的癥狀時,要根據服藥後藥性的升降功能來選擇自己的睡姿。藥性上升就選健方,藥性消退就選方。
6.隔夜服用:主要指驅蟲劑。睡前服用1次,第二天早上空腹服用1次,以達到殺蟲排泄的目的。
值得註意的是,急性重疾應盡早或經常服用(每1-2小時壹次),慢性病應按時服用。
總之,服用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物的性質來決定。原則是充分發揮藥物的預防和治療作用,減少不良反應。
服用方法
壹般來說,壹天兩次,早晚1次,或者壹天三次,早晚1次。但根據病情,有的人壹天只服壹次,有的人壹天需要服幾次,有的人可以煎湯代茶。具體給藥方法如下:
1.溫服:壹般藥物宜溫服,藥物煎好後放壹會兒,不太熱也不太冷時再服。如和平和滋補藥物。
2.熱服:任何感冒的藥都要趁熱服用,以達到發汗的目的;散寒活血的藥物也是如此,有利於散寒活血。
3.冷服:藥液涼後服用。壹般來說,解毒劑、止吐藥、退熱藥都要感冒服用。
4.突然服用:指的是藥性很強的小劑量湯,要壹次性服用。目的是使藥物在不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效,發揮最大功效,如瀉藥、化瘀藥等。
5.勤服:對於咽喉疾病、嘔吐患者,宜勤服、慢服,使湯劑與患處充分接觸,起效快。
另外,在使用重癥藥物和毒性藥物時,宜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如果有效,就要立即停藥,千萬不要過量,以免中毒,損害人體健康。
總之,要根據病情、部位、藥物的性質、特點決定不同的服用方法。
壹種煎煮中藥的方法
1.煎藥器具:以砂鍋、不銹鋼、玻璃、搪瓷等為佳。煎藥時,忌用鐵、鋁、銅鍋。因為前者的理化性質比較穩定,不容易與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反應,保證藥物的療效。但鐵、銅成分比較活潑,容易與藥物中的成分發生反應,影響療效。
2.浸泡法:煎煮前,將藥物放入藥鍋內,加入潔凈的冷水浸泡藥物,加水淹沒藥面3-5cm,浸泡20-60分鐘(時間過長,藥物會發黴變質),有利於藥物有效成分的煎煮。
3.煎藥方法:每劑藥煮兩次。第壹次煎藥,先將泡好的藥用武火煮沸,再用中、小火煮沸,使藥保持沸騰;第二次煎藥需水較少(以淹沒藥面為準),熱量與第壹次煎藥相同。炸的時候最好蓋起來。壹般情況下,炒菜時不宜頻繁開蓋,否則氣味會散失,藥效會降低。
4.煮沸時間:藥物煮沸後計算時間。壹般藥物第壹次煎20-30分鐘,第二次煎15-25分鐘;滋補類和固體類藥物第壹次煎40-60分鐘,第二次煎30分鐘左右;解表藥、理氣解郁藥第壹次煎6-65438±05分鐘,第二次煎5-65438±00分鐘。
5.藥液的過濾: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等具體情況來決定煎煮藥液的量。成人的量約為200-300ml,兒童的量約為1/4-1/2,即50-150ml。
6.服用時間:每日壹劑,早晚各壹次。早上服第壹次煎藥的藥液,下午服第二次煎藥的藥液,這樣兩次煎藥在體內的濃度和作用才能均勻可靠。也可以將兩種湯劑混合,分上下午兩次服用,間隔6小時左右。當天煎的藥最好當天服,不宜留著。滋補品應在飯前半小時服用;清熱類藥物和刺激胃腸道的藥物應在飯後半小時服用;其他藥物請遵醫囑。
7.如何服用:有三種服用方法:熱、溫、冷。壹般來說,止汗、溫補宜溫服;祛寒藥和治療關節痛、潰瘍的藥宜熱服,清熱解毒藥宜寒服。
8.註意事項:中藥袋中經常見到用紙或紗布包裹的中藥,上面標有“先煎後下,包煎,內服”的字樣。壹定要按要求做,否則會影響藥物的效果。在煎藥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情況加水,但要不斷攪拌,防止溢出和糊。
(註意:不要服用燒焦或糊狀藥物的藥液,以免中毒。)
不知道回答是否令人滿意?如果還是不明白,請聯系我QQ: 1885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