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有什麽中藥可以補氣虛?

有什麽中藥可以補氣虛?

補氣藥

具有補氣功能的常用中藥有很多。這裏僅列舉如下。

①人參

這是補氣最重要也是最貴的中藥之壹。其味甘,微苦,性微溫,具有補益元氣、益智安神的巨大作用。是滋補保健的佳品。

研究證實,人參可以促進人體細胞的發育,增加細胞分裂次數。但美國學者fleek認為,人體細胞分裂50次左右就停止死亡,細胞分裂壹次需要2.4年。如果它們能分裂50次,就能活到120歲。由於人參能極大地補充元氣,所以常可用於呼吸微弱、四肢冰冷、脈搏微弱、低血壓休克等癥狀。

現代研究證實,人參含有多種皂甙、揮發油、多糖、維生素BI、B2、C等。對神經系統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性激素樣作用,強心作用;能降低血糖,增強造血功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提高機體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此外,人參還能促進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促進慢性病的康復。

如果燉,用量壹般為3-9克;燉的時候要用文火煮1小時以上,這樣才能煎出人參的有效成分,保證療效。若吞服,將人參曬幹研成細粉,每次用量1-2g。如果用酒浸泡,將人參切碎,放入米酒中浸泡。1個月後可以喝,每次兩兩勺,1壹天兩次。

②黃芪

黃芪是豆科植物黃芪的幹燥根。最好是肉黃肉白,結實易斷,粉多,味甜,無黑心空心。

黃芪性溫,味甘,具有益氣升陽、益氣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腫的作用。適用於自汗盜汗、血瘀水腫、疼痛壞疽、內傷乏力、脾虛泄瀉、脫肛及壹切氣虛血虛癥狀。

黃芪含有糖類、葉酸及多種氨基酸,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故能振奮精神,抗疲勞,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抗病能力,對預防氣虛、感冒、感染,以及強心利尿、降血壓等相當有效。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癥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水煎服,每次用量為9-30克;但高熱、口渴、便秘等實熱者不宜使用。

③西洋參

西洋參,又稱西洋參,主要產於美國和加拿大。在中國被稱為種子人參移植。其根用作珍貴藥材,是滋補保健的佳品。想用人參但不能忍受其溫度的人都可以用。

西洋參味甘,微苦,具有益氣養陰、清火生津的作用,適用於肺虛、勞咳、久咳、咳喘、咯血、肺痿、失音。取本品1-3g,以水代茶煎服,有潤喉美聲之功效,戲曲、歌手常飲,有益於嗓音保健;西洋參也是運動保健的佳品,激烈活動後疲乏無力、口幹舌燥、大汗淋漓的人都可以服用。

使用時可磨成細粉,每次服用1-1.5g,溫開水送服;也可單用水煎服,每劑1.5-3g;存放時要防腐防蛀。幹燥後可以密封,也可以存放在陰涼幹燥的地方。

本品不宜與藜蘆同用,虛寒者不宜使用。

④黨參

黨參是檸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黨參的根,產自山西的人參最好。含有菊粉、生物堿、皂甙、維生素B1、B2等成分,能興奮中樞神經,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強免疫力;此外,還可加重化療、放療引起的血細胞減少。

本品性溫和,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效。常用於氣虛乏力、氣短心悸、食少便溏、氣傷津傷等引起的口渴。氣血兩虛。黃、頭暈等癥狀,以及病後虛弱、營養不良。

若用酒浸泡,將黨參切碎,用1公斤米酒或白酒浸泡,1個月後服用,每次2-3湯匙,1天,分3次服用;

水煎服,每次9-15g,口服。

本品有抗藜蘆作用,不宜合用。

⑤太子參

太子參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壹種滋補品,含有果糖、澱粉、皂甙、氨基酸和維生素,作用很強,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微苦,有補肺脾、益氣生津之功,可用於脾氣虛弱者少食,使兒倦體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口渴,病後氣陰兩虛。

用量:每次9-30g。為防止發黴,應放在幹燥通風處或晾幹後密封。

⑥白術

白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術的根莖,有菊花根。以浙江產白術為最佳,為健脾益氣的主藥。含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蒼術醇、蒼術酮,並含有維生素A類物質,具有保肝、降血糖、增強體力的作用。能促進胃腸液分泌,增強消化功能,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增加血細胞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苦,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用於少食便溏、脾氣虛弱、倦怠自汗;脾虛、痰濕壅盛、水腫;妊娠脾虛,氣虛,胎氣不安,腳腫。

用量:5-15g,陰虛內熱、津液虧損、舌苔裸露、口唇幹燥者不宜服用。

⑦甘草

烏拉爾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莖,其特點是質實重,皮薄柚溝緊,橫截面黃白色,粉質豐富,味甜,嚼纖維少。它含有甘草甜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甘草素、異甘草素等。動物實驗證明甘草素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過敏作用。此外,它還具有鎮咳、鎮痛和抗驚厥作用。

中醫認為其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和中、急止痛、潤肺止咳、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胃脘痛、咳嗽、心悸、瘡腫、中毒等癥。

用量:1.5-9g,不宜與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壹個補氣的椰子是1。將椰子去皮去殼,取白肉漿,切成小塊吃,每次數壹數。

椰肉,椰漿的別稱,是棕櫚科椰子的胚乳,顏色為白色,像肉壹樣有嚼勁。味道甘平,“益氣祛風,食而不饑,使人氣色好”(《本草綱目》)。

椰子果肉的含油量為60%-65%,油中的脂肪酸多為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很少。這和普通植物油很不壹樣。飽和脂肪酸雖然有壹些缺點,但也是人體需要的營養素。為了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營養學家建議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各占1/3,即保持1: 1: 1的比例較為合適。此外,椰子肉中還含有壹些蛋白質、蔗糖和葡萄糖,對皮膚的健美也有好處。

老年人、高血脂、肥胖患者慎用。

豆漿200克,粳米59克;適量的糖。豆漿加水和大米壹起煮成粥,或者和往常壹樣用粳米煮粥,熟了再加入豆漿,繼續煮到粥喝完,用白糖調味,每天兩次。

本方能補虛,使人肥胖健康,適用於體弱多病者。

補氣方三鮮桑葚1000g,糯米500g。將鮮桑葚洗凈搗碎(或桑葚幹汁300克煎煮去渣),然後將藥汁與糯米蒸煮制成糯米幹米,冷卻後加入適量酒曲,攪拌均勻,發酵成發酵酒。每天隨餐進食。

豬裏脊肉、粳米各50克,胡椒粉、鹽、茴香、香油各適量。裏脊肉洗凈,剁成肉末,加鹽、胡椒粉、茴香、香油拌勻。用粳米煮粥,粥熟時加入上述原料,煮至肉熟飯爛;壹天兩次。

補血養血的飲食方案[1]

我國是世界上缺鐵性貧血高發國家之壹,發病率達15% ~ 20%,其中婦女兒童貧血率高達20%,嚴重威脅婦女健康。貧血屬於中醫“虛證”的範疇。虛證通常包括血虛、氣虛、陰虛和陽虛。患者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食療方法進行治療:

1,桂圓肉15g,紅棗3-5枚,粳米100g。壹起煮粥,趁熱溫服。

功效:養心健脾,滋補強壯。

2、鮮羊骨2斤(1000克),粳米200克。將羊骨洗凈粉碎,加水熬湯,去渣,加粳米煮粥。吃飯的時候,適量的米飯拌著溫熱的衣服,10-15天為壹個療程。

功效:補腎壯骨。

3.糯米100g,薏米50g,紅棗15g。壹起煮粥。吃的時候加適量的糖。

功效:滋陰補血。

4.何首烏60克,紅棗3-5枚,粳米100克。先將制何首烏煎煮取濃汁,去渣,加紅棗、粳米煮粥,加適量紅糖,再煮壹至二次。又熱又暖和的衣服。首烏忌鐵器,煲湯煮粥需要用幾口鍋或者搪瓷鍋。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調虛。

5、雞蛋2個,取蛋黃打散,用少許鹽煮開,放入蛋黃中煮熟,每天喝兩次。

功效:補鐵,適用於缺鐵性貧血。

當瘦身已經成為都市生活的主題,另壹種營養缺乏癥卻以不可思議的速度俘獲了現代家庭中最小的成員,這就是缺鐵性貧血。

6、豬肝150克,菠菜適量。豬肝洗凈切片,拌入澱粉、鹽、醬油、味精,放入油鍋與焯水的菠菜壹起煸炒,或豬肝50g洗凈切片,放入沸水中煮至近熟,加入菠菜,加入米飯,吃肝,吃菜,喝湯。

功效:補鐵適合缺鐵性貧血的孩子吃壹頓“補血菜”。

  • 上一篇:「求真」降壓茶真的能「降血壓」嗎?來看看妳喝的茶到底有什麽。
  • 下一篇:虛不補,如何調理?而且容易上火,牙齦腫或者口腔潰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