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傳說,明朝滅亡時,太子被帶回湖頭出家。他整天與獅子巖的火焰山禪師、碧翠巖的惠珍長老談笑風生,在山坡上種鋤頭種京帶來的茶苗。為此,兩位老禪師商議,將獅子巖改名為四子巖(又稱太子巖),並將自己種的茶稱為“子思茶”,至今在巖地附近仍可見到。
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可能是朱,南明乾隆皇帝,誰去了湖。幹青龍甲子本《虎頭李祖祖》載:“隆帝賜文武大臣李光龍、李光耀。”錢海月《南明史》載:“上石錢遜為安溪苗豐,法號只用,崩葬於山中。”清乾隆年間的《安溪縣誌》也說:“僧來居清幽蒼翠的苗豐...並試與李中余陰山人禮尚往來。余銀山是李光龍人。”
相傳南明滅亡後,隆武帝發現壹具屍身替身,分兩路逃亡。他的屍體替身在汀州(龍巖長汀)被殺,他自己和湖頭的大臣李光龍來到湖頭,在苗豐山上建了壹座廟,名叫“兀顏姓”。君主與臣民剪發出家,隆武帝自稱“南僧”,學武習武,意欲復辟明朝。後來清兵追殺,和尚都被殺了。眼看大勢已去,龍帝放棄出家,最後死在了湖頭。除了李光龍本人,他的身份無人知曉。李光龍去世時,告訴他的後代每年都要向兀顏姓獻祭,直到人們在兀顏姓發現了隆武帝寫的詩,才知道這件事。他的詩,現在有兩首在湖頭地區:
風塵已侵,緣分已漸移至人間心。
鳳凰歸丹山,紅日遠,蛟龍歸大海。
紫似星猶拱,玉無聲漏,水沈。
今夜回望故宮,六院依舊期待翠花。
自從我意識到嚴新懶得敲門,我就嘲笑桃花塢送丹瓢。
南有千層丘陵,北有天門,遠在萬裏之外。
好久沒見飛鳳登高,袍服新換。
這壹天官員們將返回哪裏?只有烏鴉們遲早會面對它!
然而,“兀顏姓”卻無處可尋,只有壹座古塔留在苗豐山腳下,上面刻著“大師之塔”。“燕鷗”只是“兀顏姓”嗎?“神威”是指隆武帝嗎?問題的答案,連同神秘的獅子巖,等待世人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