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大腦結構、生理和病理
王綿之認為,從結構上來說,大腦是骨髓的海洋。《靈樞經》指出:“人先生,後精,精生於腦”。腎主骨生髓,髓會腦為髓海。《蘇文五臟根篇》雲:“髓皆屬腦。”因此,大腦是由腎臟的骨髓組成的。同時,大腦只有通過五臟六腑的精氣的註入和滋養,才能完成其生理功能。如《靈舒達惑論》說,“五臟六腑之精,重在合旨而精。”視力的產生和變化與大腦密切相關,大腦的精氣來源於五臟。所以大腦是元神之府,需要氣血的滋養。氣血充足,眼神清澈明亮;大腦也離不開骨髓的滋養。靈樞海之論曰:“海中髓有余,則輕而強也。”王綿之認為,雖然《黃帝內經》沒有明確提出腦為元神之所,但直到明代李時珍和清代王清任才認為腦是靈性和記憶的所在。但在蘇文的《精脈論》中記載“頭為精明之府”,精明二字指出了元神的功能,所以在中醫中,心腦與主神是壹樣的。病理上,由於髓海不足,氣血不足,申遠失養,出現各種癥狀。《靈豎亥論》中記載“因髓海不足,腦轉耳鳴,脛痛目眩,目盲,懈歇”,都說明了大腦缺乏養料而產生的各種癥狀。
大腦含有申遠,是清除虛損的地方,而申遠依靠精氣和血來滋養。大腦怕冷怕熱,寒傷骨髓易頭痛,熱擾心神使昏;寒氣從何而來?《蘇文冰淇論》指出:“如果妳犯了重感冒,它會到達骨髓。”熱為內生,或怒而血瘀,心肝火炎,或陽明腑,邪熱燥於精神;後世溫病理論中,濁邪害清,清竅被覆,多見於痰濕、痰熱、濕熱;瘀血阻滯於腦絡,氣血得不到滋養,容易引起頭痛頭暈。疏肝助脾升清榮腦。但疏則多,肝陽上升,每痰可化為風,內亂起。王綿之認為,腦病的病機特點是虛實夾雜,虛證多為精氣氣血兩虛,實證多表現為痰、火、瘀、陽亢;從臟腑關系來說,虛多與腎、脾有關,其實與心、肝、胃關系密切。
治療藥物的特性
常用的治療方法有補腎益氣、養血活血、理氣化痰等。
生地、熟地、牛膝、肉蓯蓉、炒杜仲、桑寄生、天冬、麥冬、枸杞子、鹿角霜、鹿角霜膠等。都是常用補腎的,是水火之臟,兩水含壹火。雖名為水火之宮,其實是陰,所以連補腎陰藥都是溫的,旨在厘清陰陽與火的關系。
四王用於補氣,四王健脾益氣。王綿之特別喜歡用生黃芪,用來補益脾肺之氣,有提神醒腦之意。常與川芎等配伍。川芎是血液中的氣藥,“升至頂,降至血海”。此處取其升發特點,兩藥合用,具有益氣、行氣、活血的作用,使腦氣不足得到補充,達到腦絡不通,氣血運行順暢,滋養大腦元神;但應避免過度宣傳清熱。過度促進清熱會幫助陽生風,不適合高血壓和陽熱體質的人。如果要用,可以配合牛膝補肝腎,活血化瘀,抽血降火,使磁石鎮補腎填精。兩味藥既補益肝腎治療腦髓不足,又利用其降逆特性,防止生黃芪、川芎上升過多。四藥合用,補益氣血精氣,行氣活血,自然恢復大腦元神的正常功能,是王綿之治療腦病的深邃思想,也是其方劑配伍的精妙之筆。
桃紅四物湯活血養血,既補又活,或與丹參配伍,含四物之功,心腦之和。當然,生地黃配熟地黃、赤芍配白芍、桃仁配紅花是王綿之臨床上喜歡用的配伍藥對。
重要城鎮的產品是為肝陽而設計的,如生石決明、生龍骨、生牡蠣、生龍牙、珍珠母、磁石、赭石、烤龜甲。雖然都有抑陽的作用,但也要慎用。生石決明清肝明目通便,生龍骨、生牡蠣、珍珠母安神,磁石補腎填精。赭石、龜甲、龍牙也是重鎮的藥材。王綿之指出:“赭石是陽明經穴之藥,是沖脈之藥。沖是血海,所以治任何人氣血上湧都是良藥,勝於磁石,但為陽明經、肝經之藥,為寧而不補之藥。”其實在臨床上,“龍骨和牡蠣都太慢了。如果它們是用來平肝熄風的,那頭就脹得厲害,疼得厲害。有中風先兆時,用龍牙、石決明更好。”這是王綿之幾十年臨床經驗的結晶。
天麻、鉤藤等。是用來清肝熄風的。王綿之的方子用量比較少,壹般天麻3g,鉤藤6g。老師認為如果大量使用,這些藥物是外散的,有助風之嫌。對於川芎、羌活等辛、香、燥的藥物,即祛外風的藥物,劑量壹定要小,同時壹定要用涼沈性的產品盛裝,做到控升,避免升散、扶陽傷津、動風。
不同的腦病藥物是不同的。
治療腦瘤,在活血的同時,註重化痰,覆蓋痰瘀,是腫瘤的根本。化痰首選二陳湯、滌痰湯,石菖蒲配伍蒲黃是王綿之治療腦腫瘤的經典藥對。石菖蒲可清痰開竅,蒲黃可活血化瘀,兩藥合用可兼治痰瘀。痰瘀膠結常與蟲合疏絡,如全蠍、僵蠶、地龍等利用蟲逸、通絡、透邪。
對於多發性硬化和炎性脫髓鞘疾病,要註意補腎,蓋腎,控骨生髓。骨髓灌入脊柱就是脊髓,大腦上部就是髓海。補腎不可蠻幹,主張少火少氣,陰中求陽,陽中求陰。禁止用蠻力來做。如熟地黃、山茱萸、制首烏、麥冬、五味子等。多發性硬化癥反復發作後,髓鞘不斷受損無法修復,運動功能受限,無法行走。王綿之將其歸類為“痿證”,既補腎,又調理陽明氣血。
對於老年帕金森病和小腦性共濟失調患者,補益肝腎之陰至關重要。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玄參、龍骨、牡蠣、龜板常用於滋陰熄風。
運動神經元病,肢體肌肉和舌體痿縮,精血大量流失。在補充元氣的基礎上,每壹種有血有肉的產品如鹿角霜、鹿角膠都是用來補充精血的。補氣主要以健脾為主,因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是後天之本,對控制四肢肌肉、四肢肌無力有重要作用。
對於癲癇,肝負責痰。小兒癲癇多為脾虛痰濕,與半夏白術天麻湯不同。對於陰虛血虧,肝體營養不良,肝陽轉風者,用生地黃、白芍、當歸、石斛、菊花養肝,用石決明、磁石、夏枯草清肝平肝,用天麻、地龍通絡熄風。
腦血管疾病包括腦梗塞、腦出血和急性期後血瘀。他們的病理特征是壹樣的。在辨證論治的前提下,加強活血化瘀,甚至可以用藥物破血化瘀,如土鱉蟲、水蛭等。王綿之認為經絡分出的血就是瘀血,所以腦出血的治療也要活血化瘀,而且要早,但血的運行必須靠氣的推動,氣足了才能活血,所以常用益氣活血。這種治療方法也適用於腦外傷。王綿之指出:“偏癱左側比右側更容易、更好,下側(下半身)的癥狀恢復得比上側(上半身)快。如果手彎曲但不伸,就更難治療了”。誠信是經驗之談,今天的臨床經驗依然適用。
對於頭痛、頭暈、麻木、顫抖、抽搐等神經系統疾病的常見癥狀,如頭痛、頭暈,早晨起床時明顯,稍加運動後緩解,但隨後加重。王綿之認為這是氣虛造成的,因為當妳醒來時,妳的呼吸沒有上升,妳的頭痛和頭暈很明顯。運動後氣息上升,大腦容光煥發,所以頭暈頭痛減輕,但疲勞耗氣。麻木是因為不正常的營地和警衛之旅以及皮膚營養不良造成的。王綿之常用桂枝湯調營衛,桂枝用量少,或用黃芪桂枝五物湯益氣活血,緩解關節疼痛。震顫、抽搐常被歸咎於陰虛、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肝風內動。吳鞠通三甲復脈湯或大定朱峰臨床療效較好。
典型病歷
患者,男,35歲。首診時間:1994年9月30日。抱怨半年走路不穩說臟話。半年前,患者無誘因行走不穩,伴有譫妄,癥狀逐漸加重。在外院頭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橄欖-腦橋-小腦萎縮,但對癥治療後無明顯好轉。最近1個月,走路越來越困難,語言難懂,尿頻夜尿有益。刻診:行走困難,本人勉強能站立,緩慢移動2-3步,搖晃不穩,雙下肢微腫,語言澀澀,小便急,夜尿多,有時大小便失禁,舌紅,邊緣有瘀點,苔薄白,內有黃膩苔,脈細。
診斷:(腎虛少血,氣虛痰瘀,風虛內動)營養不良綜合征(西醫稱為橄欖-腦橋-小腦萎縮)。
治療原則:補腎益氣,養血活血,化痰熄風。
處方:黃芪30g,牛膝10g,川芎3g,磁石25g(先炒),僵蠶6g,制遠誌6g,茯苓18g,全蠍3g,石菖蒲12g,紅花9g,桃仁9g,當歸18g,肉蓯蓉65438+。10劑量。
1994 10 6月11第二次就診:服用上述10劑量後,下肢力量增強。服藥前走2-3步,服藥後走20-30步,腳會腫,走路輕,尿頻減少。從上面取效果,加丹參12g,再取30劑。
經過4個月的持續治療,癥狀持續改善,能夠連續行走50米,在室內慢慢行走比以前更平穩,能夠自己上廁所,腳不腫,語言比以前更清晰,排尿也得到緊急改善。我每晚小便從5-6次到2-3次。
橄欖腦橋小腦萎縮是壹種遺傳性共濟失調疾病,以慢性共濟失調為特征,目前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的病叫疥瘡,表現為語言不利,走路不穩。肝腎主下焦,筋骨無力就不能行走。《蘇文·麥捷》說:“太陽是所謂的...進入中間就廢了,所以廢了。如果從內抓住,暈了,就尷尬了,也是腎虛。少陰者,必驚矣。”說明腎虛是本病的根本。如果水落在下面,風就會在上面晃動,所以走路不穩。腎開竅於二陰,控制膀胱的開合,而腎虛導致膀胱氣化功能喪失,所以夜間小便急迫、頻繁。當然,肢體無力、語言障礙也與氣血不足有關,使肢體、舌頭無用武之地。氣虛血虛則血瘀,氣虛津液則痰水凝滯,舌邊瘀血、舌苔黃則痰瘀。下肢腫脹,內有止水。治療宜補腎益氣,養血活血,化痰熄風。用大量生黃芪補氣,可以增加;川芎,辛溫,為氣血之藥,各處逸升降能力強。用黃芪可達腦,益氣活血,用當歸可補腦氣血。牛膝滋補肝腎,活血化瘀;磁石補腎填精,既能補腎治本,又能防止黃芪、川芎因其下行特性而過度上擡,助火生風。肉蓯蓉補腎潤腸;石菖蒲、制遠誌、茯苓、化痰開竅、寧心安神;僵蠶、天麻、全蠍善入絡、祛邪、化痰熄風;炒枳實行氣,化痰消腫,活血化痰。諸藥合用,藥證對應,補瀉兼顧。服用10劑量後生效。調整用藥4個月後,癥狀會繼續改善,可以在室內慢慢行走,生活自理。
總而言之,王綿之提倡大腦和心臟支配精神的理論。腦病具有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特點,虛主要是脾腎兩虛、氣血兩虛;其實痰、瘀、濕都是癥狀。病證兼治,健脾補腎,益氣血,化痰祛瘀,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其余癥狀均有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