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羊得了布魯氏菌怎麽辦?

羊得了布魯氏菌怎麽辦?

基本概述

羊布魯氏菌病是綿羊的壹種慢性傳染病。主要針對生殖系統。綿羊感染後,以母羊流產和公羊睪丸炎為特征。

布魯氏菌病也是壹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表現為生殖器官和胎盤的炎癥,引起流產、不孕和各種組織的局部疾病。

病因

病原體是布魯氏博德特氏菌。它存在於患病動物的生殖器官、內臟和血液中。該菌株對外界抵抗力強,在幹燥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寒冷陰暗處和胎兒體內可存活6個月。1%來蘇兒、2%福爾馬林、5%生石灰水可在15分鐘內殺滅病菌。

傳輸路由

布魯氏菌首先感染家畜。家畜的臨床表現不明顯。但懷孕的母畜很容易造成流產或死胎,排出的羊水、胎盤和分泌物中含有大量布魯氏菌,傳染性特別強。這種細菌存在於它的皮毛、尿液、糞便和乳汁中。細菌可以排泄三個月以上。人們可以通過接觸牲畜、食用受汙染的牛奶和肉類、吸入含有細菌的灰塵或細菌進入結膜而被感染。

布魯氏菌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統粘膜和受損甚至未受損的皮膚傳播,通過接觸或食用染病動物的分泌物、體液、屍體和被汙染的肉、奶等可被感染。蜱蟲叮咬也會傳播疾病。如果牛羊壹起放牧,可發生牛羊布魯氏菌的交叉感染。動物體內的布魯氏菌可以傳染給人類,但人傳人的現象很少見。

致病特征

該病的傳染源主要是患病動物和被感染動物,其中最危險的是被感染的懷孕雌性動物,它們在流產和分娩過程中隨胎兒、胎水和胎膜排出大量病原體。這種疾病主要是通過食用被汙染的飼料和飲用水感染的。也可通過皮膚、黏膜、呼吸道、生殖道(交配)感染。接觸病羊、加工病羊肉不註意消毒的人也易患此病。這種疾病不分性別和年齡,壹年四季都可能發生。

母羊比公羊更容易性成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徑,交配也會感染。壹旦綿羊感染了這種疾病,首先表現為懷孕的綿羊流產。剛開始只有幾只,後來逐漸增多,嚴重時達到壹半以上,多數病羊流產壹次。

感染的癥狀

大多數情況下是隱性感染。孕羊的主要癥狀是流產,但不是必須的。流產發生在懷孕後3-4個月。有時病羊發展成關節炎和滑膜炎,導致跛行;公羊有睪丸炎;少數病羊有角膜炎和支氣管炎。

這種疾病通常沒有癥狀,最先出現的癥狀是流產。流產前食欲不振,口渴,萎蔫,陰道流出黃色粘液。流產多發生在懷孕後的第三、四個月。大多數流產的母羊保留了胎盤,導致繼發性子宮內膜炎,影響妊娠。公羊表現為肉丸發炎、縮丸、行走困難、駝背、飲食減少、體重逐漸減輕、喪失交配能力。其他癥狀可能包括乳腺炎、支氣管炎和關節炎。

感染診斷

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流產胎兒和胎膜變化作出診斷。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是血清學診斷。以平板凝集試驗或試管凝集試驗為準。

防治方法

目前對此病沒有特效藥物治療,只能加強預防和檢疫。

①定期檢疫。羔羊斷奶後每年進行壹次布魯氏菌病檢疫。成年羊每兩年檢疫壹次或每年接種疫苗,不檢疫。檢測出的陽性羊要宰殺處理,不能飼養處理。

②免疫接種。新生羔羊經檢疫呈陰性的,應飲用或註射“豬二號減毒活疫苗”。每只羊,無論大小,都要喝掉500億個活細菌。接種疫苗,每只羊25億個細菌,肌肉註射。

受感染的羊沒有治療價值。發病後,羊的防控措施是通過試管凝集反應或平板凝集反應對羊進行檢疫。對陽性和可疑反應的羊要及時隔離,宜杜絕宰殺,嚴禁與假定健康的羊接觸。被汙染的用具和場所必須徹底消毒;流產的胎兒、胎盤、羊水、產道分泌物要深埋。用布氏桿菌豬2型弱毒株或羊5型弱毒疫苗免疫凝集反應陰性的羊。

  • 上一篇:怎樣可以讓剛剪過的頭發長得更快?
  • 下一篇:為什麽女性更容易得癲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