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飲食療法治療肺氣虛八則

?飲食療法治療肺氣虛八則

導讀:是緩解肺氣虛最有效的方法。那麽什麽是肺氣虛呢?肺氣虛的人要多吃補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這裏我將介紹肺氣虛的八種食療方法。

肺氣虛的食療

肺氣虛,主要表現為咳嗽乏力,畏風自汗。多見於咳嗽、哮喘、自汗,以及西醫的肺氣腫、肺心。

食療對於補氣養氣非常重要,飲食要遵循“健脾益氣”的原則。通常常用的補氣藥物有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藥等。補氣的原料包括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鵪鶉、黃鱔、蝦和蘑菇。對於氣虛的人來說,藥材和食用材料的巧妙結合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肺氣虛的人可以多吃壹些能補肺氣、滋陰潤肺的食物,如北芪、百合、人參、杏仁、雪梨等。但不宜壹次吃太多,宜長期少量食用。對於體虛者,要防止“虛不補”。

1,黃芪黨參烏雞湯

材料:烏雞半只,黃芪10g,黨參10g,大棗6枚,鹽適量,水適量。

做法:烏雞洗凈,剁碎,黃芪、黨參洗凈備用,大棗挖出來備用。將所有材料放入燉鍋中,加水至材料完全淹沒,用中火燉壹個半小時,取出後用少許鹽調味。

功效:黃芪味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主要用於治療陰虛、陽虛、肺氣虛引起的盜汗,對急慢性腎炎水腫也有治療作用。

2.川貝母海蜇瘦肉湯

材料:川貝12g,海蜇皮80g,瘦豬肉200g,生姜2片。

做法:川貝母、海蜇皮分別洗凈,微泡,晾幹;瘦肉洗凈,整塊不用刀切。然後放入裝有生姜的陶罐中,加入1750毫升清水(約7碗水),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約1.5小時,加入適量鹽。

功效:川貝母合海蜇燉豬瘦肉,其湯清潤略帶中藥味,有輔助治療鼻鼾的功效,可化痰止咳,消痰生津,潤肺氣。

3.尹蓓雪梨湯

材料:銀耳(幹)20克,梨200克,川貝5克,冰糖30克。

做法:將銀耳去根去雜質,洗凈,撕成小塊。雪梨洗凈去皮,去核去籽,切成小丁。將川貝母洗凈。將處理好的銀耳、雪梨、川貝壹起放入燉鍋中,加入1杯糖和水,放入籠中蒸約1小時,取出。

功效:銀耳能滋陰潤肺,潤燥生津;雪梨有清熱生津、潤肺化痰的作用;川貝母具有補肺清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三品* * *具有良好的清熱補肺、止咳化痰功效;特別適用於老年人因肺虛、肺氣腫、肺功能不佳引起的胸悶氣短、幹咳無痰或咯痰、咯血等癥。

4、冰糖沙參粥

材料:沙參15 ~ 30g(鮮沙參30 ~ 60g),粳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先取沙參15 ~ 30g,煎汁,去渣,加粳米煮粥,加冰糖煮成稀粥。

功效:養胃潤肺,化痰止咳。適用於肺熱肺燥,幹咳少痰或肺氣虛,肺胃陰虛引起的久咳無痰,咽幹,或熱後津液損傷引起的口渴。

接下來,我將繼續為您介紹肺氣虛的四種食療方法,千萬不要錯過。

5、山藥紅豆粥

配料:山藥、紅豆、薏米、冰糖。

做法:將山藥清洗幹凈,去皮切塊備用;然後將其他配料浸泡在清水中;然後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煮粥,待紅豆軟爛後,加入冰糖,攪拌均勻,繼續煮十分鐘左右,即可出鍋。

功效:紅豆有很好的補氣血功效,經常食用可以為身體補充氣血。如果有肺氣虛,身體的消化功能會受到影響,體質會越來越差。這個時候適量服用壹些紅豆粥,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6.薏苡仁山藥粥

材料:生薏苡仁60g,生山藥60g,柿霜30g。

做法:先將薏苡仁煮至熟透,再將山藥搗碎,柿霜切成小塊,煮成糊狀粥。

功效:補肺、健脾養胃,適用於陰虛內熱、勞咳、便溏、納差等壹切脾肺兩虛之癥。

7.朝鮮人參蛤蜊湯

材料:蛤蚧200克,鷓鴣250克,高麗參12克,陳皮5克,鹽4克,姜4克。

做法:將鷓鴣刮凈洗凈,去毛,去內臟,切塊。將壁虎的頭、爪子和鱗片去掉,用水洗凈,切成塊狀。高麗參和陳皮分別用清水洗凈。高麗參去掉蘆頭,切成片。在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加入配料,用中火煮3小時。加鹽調味後即可食用。

功效:此湯具有補肺腎、化痰理氣、平喘止咳的作用。對肺腎氣虛、咳嗽痰多、氣逆氣短、運動氣短、精神疲勞、懶惰、倦怠等有幫助。

8.山藥桂圓粥

材料:山藥100g,龍眼肉15g,荔枝肉3個,五味子3g,糖適量。

做法:山藥去皮,切成薄片。山藥片、桂圓、荔枝肉、五味子壹起煮,煮好後加入白糖。

功效:此粥能補中、補肺、固精、強筋健骨、生肌。山藥含有澱粉酶等營養成分,對農民相當有益。

以上介紹了肺氣虛的飲食方子,那麽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壹下適合肺氣虛的食物和養生方法。

肺氣虛推薦食物

1、大棗:性溫,味甘,為常食,能補氣血,歷代醫家常為氣虛患者所用。《別錄》說大棗補中益氣力強。唐代食醫孟瑋曾說:大棗補氣虛,烹調補胃,補氣在脂之首。

2.葡萄:性平,味甘,是壹種補益氣血的水果。除了益氣,古代醫學文獻還認為葡萄能健脾胃、益肝腎、強筋骨。比如《本經》說,益氣,倍壯。雲南南部的草藥認為葡萄可以極大地補充氣血。《息飲》也記載:益氣養腎,益肝陰,強筋骨。

3、粳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益氣的功效。早在《別錄》中就有益氣的記載。唐代的食醫孟瑋也說:粳米性溫,有益。王慶·孟贏還稱贊粳米粥是窮人的參雞湯,並說窮人有虛損,所以應該用稠米湯代替參雞湯,氣虛者應經常食用。

中醫四小妙招,幫助減少肺氣虛

1.揉鼻子:用兩個拇指的外側互相摩擦。感覺到熱後,用兩拇指外側分別在鼻梁兩側和鼻翼上下按摩,約30次。然後,15-20次按在鼻子兩側的項英穴位上。每天揉鼻子1-2次,可以增強鼻子的抗寒能力,治療感冒鼻塞,增強肺氣功能。

2、捶背:坐起放松,雙眼微閉,雙手握空拳,捶背背部中央及兩側,各捶3-5次。捶背時屏住呼吸,敲3-10次牙。拍背的時候要從下往上拍,然後從上往下,沿著背部,如此反復幾次。這種方法可以疏通背部經絡,預防感冒,同時具有健肺養肺的作用。

3.支撐:全身放松,均勻呼吸,坐起,雙腿自然交叉,彎腰雙手支撐,使身體擡起3-5次至1組,重復3-5組。擡身體的時候要盡量彎腰,用胳膊,不要用力用腿,雙腿自然交叉。該方法具有調理感冒肺損傷和肺氣虛的作用。

4、揉喉嚨:上身挺直,坐起,脖子伸直,手順著喉嚨往下壓,直到胸部。交替搓手20次為1次,可連續做2-3次。搓的時候大拇指等四指張開,虎口對準咽喉,從下巴往下搓,力度適當。此法有益咽喉,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 上一篇:為什麽白血病這麽難治療?妳知道白血病的偏方嗎?
  • 下一篇:民間偏方:居裏夫人的養生經典:生活需要簡單的制作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