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
不同名稱的邪果(別錄)、鼠粘果(本草圖說經典)、小米粘果(珍珠膠囊)、壯果(衛生易簡方)、蝙蝠刺(綱目)、毛冉子、黑風子(青海藥材)和毛錐子(貴州民間驗方集)
來源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實。
牛蒡的植物形態,又叫:鼠粘草(別錄)、夜叉頭(救荒草藥)、野菜白菜、矮牽牛(綱要)、餓死袋中草(醫林匯編)、像耳朵、老母親的豬耳朵、疙瘩頭、老鼠的愁、老鼠的愁。
二年生草本植物,1 ~ 1.5m高,上部多分枝。根生葉叢生,莖生葉互生;葉子大,葉柄長,表面有縱向凹槽;葉寬卵圓形或心形,下部葉長40-50厘米,寬30-40厘米,莖上上部葉逐漸變小,先端鈍圓有小尖,基部心形,邊緣略呈波浪狀或鋸齒狀,上部深綠色光滑,下部密被灰色短絨毛。頭狀花序簇生,著生於枝條末端,排列成傘狀,直徑2 ~ 4厘米;花梗長3 ~ 7厘米,表面有淺溝,密被微柔毛;總苞是球形的,由許多排列成木瓦狀的苞片組成。苞片被包裹或線形,基部緊密相連,頂端延伸成針狀,末端呈鉤狀,多數單性兩性花誕生;花冠先端5裂,裂片狹長三角形,下半部連成筒狀;雄蕊5,生於花冠筒的上半部分,與裂片互生,花絲分開,花藥連著成筒,圍繞花柱;子房卵圓形,下部,1室,頂部圓盤狀,花盤上有分離的白色冠毛,花柱細長,柱頭2分叉。瘦果稍彎曲和倒卵形,淡灰棕色。花期從6月到7月。結果期為7-8月。
分布在全國各地。壹般栽培的產品。
這種植物的根(牛蒡根)和莖葉(牛蒡莖葉)也是入藥的,各有專文詳述。
8-9月果實成熟時分批采收。曬幹、制果、去雜、曬幹至完全幹燥。生的還是炸的。
瘦果呈長方形,長約6毫米,中間直徑3毫米。外皮呈灰褐色,有數條略突出的縱紋,其中壹條明顯在中間,整個皮膚有稀疏的斑點,看起來像密集的網狀。壹端略窄,略彎,頂部有光點;另壹端鈍圓,略寬,有小酒窩。縱面略凸起,邊緣圓潤厚實。外皮較硬,種仁破碎後有兩瓣,呈灰色,油狀。無臭,微苦。最好是大而飽滿的灰褐色皮膚。
主產於河北、吉林、遼寧、浙江、黑龍江等地。此外,四川、河南、湖北、陜西等地也有出產。東北產量大,浙院生產的產品質量過硬。
化學成分包括牛蒡子苷元、牛蒡子苷元A和B、脂肪油等。
牛蒡加工:去除雜質,篩去泥屑。炒牛蒡子:取洗凈的牛蒡子,放入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外表微黃,微香。拿出來晾涼。
《論雷公烘》:“凡作邪物者,摘凈:不作雜物,則以酒蒸之,上有薄霜時,以布擦之,則烘之,不搗為粉。”
性味又硬又冷。
(1)別錄:“辛而平。”
②本草筆記:“味苦。”
③醫學起源:“主治之秘:辛溫。”
④藥物含義:“辛,性寒。”
經絡入肺、胃經。
(1)《本草》舒舒:“始於太陰、足陽明經。”
②藥物含義:“入肝、肺經。”
功能主要用於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瘙癢,癰腫瘡毒。
(1)《別錄》:“明目補中,消風傷。”
②藥性理論:“除風,益腰足,亦散節筋,煩熱毒。”
(3)食療本草:“末了炒壹下,有助小便。”
(4)《本草補遺》:“主風,毒腫諸痿。”
⑤醫學的起源:“解咽膈。主治秘訣:潤肺散氣。”
⑥高力:“治風濕癖疹,咽喉風熱,散腫毒,生瘡毒,助氣滯腰膝。”
⑦綱要:“消滅黃斑病毒。”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1.5 ~ 3元;或者變成粉末。外用:水煎服,漱口。
應忌《本草經》:“牛痘從業者只適宜血熱便秘,大便利己或腹瀉者應註意不要服用。腹瀉不忌諱出疹,用了也無妨。癰潰爛,除非便秘,否則不宜服用。”
處方①疏風,生津不利咽膈:牛蒡子(微炒)、荊芥各壹兩,甘草(炒)半兩。而且為了最後,晚上吃完飯躺下,湯要兩元錢,要慢慢喝。(《本草》)
②喉炎的治療:牛蒡子六穴,鳶尾八穴。前兩種口味被搗成粉末。空腹取壹寸見方的Bi用溫水沖服,逐漸增加到壹寸半,以後每天再服壹次。(廣)據
③風熱阻喉,周身腫脹的治療:牛蒡壹拌,半熟,杵為末,熱酒拌壹分錢。(經典方劑)
(4)治風熱客上焦、掛癰、腫痛:邪果(炒)、甘草(生)各壹兩。散在上面,每次取兩個畢沅,壹燈水,煎六分鐘,旋轉,咽下去,時間很長。(《普濟方》關琦散)
⑤治療癤疹不徹底:牛蒡(細磨)五元,檉柳煎服,調治徹底。(《本草言》)
⑥治皮膚風熱,全身過癮疹:牛蒡子、浮萍平分。用薄荷湯調兩元,壹天服兩次。(《養生要方》)
⑦治風腫癢:牛蒡、玄參、僵蠶、薄荷各五元。最後,每次我吃三錢,白湯都會被調整。(《正宗方麥》)
⑧治痰厥頭痛:旋覆花壹兩,牛蒡壹兩(微炒)。藥搗成細末,不定時,下回錢用臘面茶。(《盛慧芳》)
⑨治療頭痛,目數勻,目不清:牛蒡子、蒼耳子、野菊花各三錢。用水煎服。(《正宗方麥》)
⑩把風熱治成歷節,攻指腫痛麻木,甚至攻肩膝。如遇暑熱或便秘,制作方法如下:牛蒡子(紙炒)三兩,鮮豆豉(炒)壹兩,羌活(去蘆)壹兩,幹地黃兩片半,黃芪(蜜炙)壹片半。細末的話,湯裏混兩元,吃之前壹天三次。(“技能處方”牛蒡粉)
⑾治療頭面風熱,或頸部痰毒,風熱引起的牙癰,水煎服,包括牛蒡子、薄荷、荊芥、梔子、牡丹皮、石斛、玄參、夏枯草。(牛蒡吉傑湯,精選病癥經驗集)
⑿風齲牙痛的治療:將牛蒡炒熟,煎湯沖服。(《延年方》)
【13】吹胸的治療方法:在老鼠膠中加入麝香鹿和酒,吞服。(口袋方巾)
【14】治癰:將三錢用鼠膏、細粉炒熟,加蜂蜜壹勺,純硝壹勺,溫酒送服。(口袋方巾)
預防猩紅熱的臨床應用
將牛蒡子炒成粉末,過篩,儲存。2 ~ 5歲1g,5 ~ 9歲1.5g,10 ~ 15歲2g,成人3g,每日三次,飯後溫開水送服,連服2天。疫情期間,除了吃藥預防外,仍應註意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臨床觀察344例,患者7例;327例(98%)在服藥後12天內未發病。壹般接觸後3天內服藥預防效果較好,6天後服藥預防效果不好。如果再聯系,需要再拍1次。服藥期間未發現不良反應。
提醒:牛蒡子,中藥材,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