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性因素引起豬後軀麻痹的毒性因素有很多,如飼料質量差、長期飼餵或壹次性食用大量發黴變質的飼料、飼料加工和配制方法不當、某些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飼料如棉籽餅、菜籽餅、馬鈴薯等未脫毒或飼餵方式不合理等,均可引起中毒,引起豬後軀麻痹。這類疾病通常可根據病史、現場調查和臨床表現初步診斷。比如鹽和酒糟中毒。鹽中毒癥狀:發病初期極度口渴,粘膜潮紅,嘴唇腫脹,隨後出現興奮,漫無目的地徘徊,轉圈,肌肉痙攣,坐成狗的姿勢,最後四肢癱瘓,無法站立。酒糟中毒癥狀:體溫升高,氣短,體表出疹,腹瀉,糞便有粘液和惡臭。菜籽餅、棉籽餅、土豆中毒,多是攝入過量有毒物質而未解毒所致。菜籽餅中毒的臨床表現為病豬不時排尿,排尿次數增多,粘膜發紺,鼻孔流出粉紅色泡沫狀液體,糞便中有血;棉籽餅中毒後,病豬喜飲水,但尿少或排尿困難,常出現血尿或血紅蛋白尿、結膜充血、黃染、視力障礙和失明;土豆中毒主要是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引起的。發病初期,人興奮不安,有嘔吐、腹痛,短時間內轉為抑郁、昏迷或驚厥,後肢無力,呼吸微弱,共濟失調,瞳孔散大,頭、頸、眼、面部水腫。2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引起的豬後肢癱瘓可分為感染性因素和寄生性因素。2.1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引起的豬發病多影響全組,全組臨床癥狀相同,類似中毒性疾病,但此類疾病往往體溫升高。有些傳染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如豬流行性乙型腦炎,多發生在7-9月,主要影響仔豬;李斯特菌病通常發生在寒冷季節的冬季或早春。肉毒梭菌中毒多發生在炎熱的夏季;豬偽狂犬病多發生在冬春季;豬巴氏桿菌病在晚秋和初春氣候變化季節更為頻繁。此外,臨床上豬的流行性乙型腦炎有高熱、嗜睡、易臥等常見癥狀。懷孕母豬突然流產,胎兒多為死胎或木乃伊,公豬單側睪丸腫大。豬的李氏桿菌病表現為敗血癥,輕者有神經系統癥狀,常表現為運動障礙,轉圈或漫無目的地行走或頭擱在地上,有的側躺在地上,四肢劃水如遊泳,而體型較大的公豬在行走時,步態受約束,重者後腿麻痹,不能站立和拖地。豬肉毒梭菌中毒主要表現為進行性肌肉萎縮和麻痹,從頭部向後發展,吞咽困難,耳朵下垂,四肢無力,癱瘓。豬偽狂犬病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癥狀、興奮、口唇顫抖、漫無目的的進展或圓周運動、聲音嘶啞、四肢癱瘓、不能平臥、四肢有遊泳樣運動。然而,沒有壹只病豬表現出嚴重的瘙癢癥狀。豬巴氏桿菌病,體溫高達465438±0℃,張口呼吸,粘膜藍紫色,口鼻滲出帶血樣的泡沫狀鼻液,呈狗坐姿。喉嚨有壹種疼痛的腫脹和硬度,嚴重時會影響耳朵和脖子的根部。豬瘟和丹毒也會導致後軀麻痹。豬瘟可侵襲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壹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流行激烈,高熱,起初糞便呈暗硬狀,如糞球、腹瀉,各種抗生素治療無效。而且丹毒現在也比較少見了。豬偽狂犬病還表現為遲發性麻痹,壹般為散發性,無明顯季節性,但多見於溫暖季節。臨床表現為興奮、狂躁、橫沖直撞、流涎、攻擊人和動物,常鉆入席子草叢,壹有響聲立即跳起,漫無目的奔跑,吞咽困難,最後後肢麻痹,無力躺下。豬傳染性脊髓炎,初始體溫高達40℃~ 465438±0℃。重病豬眼球震顫,頭頸部後彎,肌肉抽搐,狗式坐姿或側臥,肢體動作不協調,由聲音或觸摸引起。此外,壹些傳染病在發病時具有明顯的年齡特異性。如水腫病多發生在仔豬5~15周齡斷奶前後,布魯氏菌病主要影響妊娠母豬,多發生在妊娠後30~50天或80~110天。但豬腦膜炎球菌病多發生在育肥豬和仔豬身上。水腫病的臨床表現為頭部水腫、驚厥、昏迷、* *共濟失調、皮膚過敏、壹觸即驚,然後遲鈍。布魯氏菌病的主要癥狀是妊娠母豬流產,流產前為陰道流出的灰黃色或灰紅棕色粘液或粘液膿性分泌物。大多數流產的胎兒是死胎或弱胎。臨床上,豬腦膜炎鏈球菌病表現為雙側或單側下頜淋巴結腫大,體溫升至465,438±0℃以上,結膜充血,流淚,漿液性鼻液,頸、腹、下肢皮膚發紫,呼吸羅音,嚴重者可引起後肢麻痹。2.2引起豬後軀麻痹的寄生蟲主要有弓形蟲、腎蟲和蛔蟲。其中,弓形體病多見於豬,其癥狀與豬瘟、丹毒相似。兩者的區別在於,病豬皮膚上的紅斑不突出於皮膚表面,無棱角,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此外,病豬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或狗坐式;豬蛔蟲病主要影響3~6月齡仔豬。蛔蟲幼蟲遷移到肺部後,可引起豬的蛔蟲肺炎,表現為咳嗽、呼吸困難、體溫升高、食欲不振、不能躺下,常導致豬身體僵硬,有時出現黃疸、腸梗阻或腸破裂。3營養代謝因素營養代謝因素引起豬後軀麻痹,多由采食量不足或日糧中需求量增加,以及日糧營養不均衡引起。其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最為常見。這些疾病通常可以根據對飼養條件的調查、對生理條件和生產性能的了解以及臨床特點進行鑒別和診斷。如佝僂病、低血糖,它們只發生在仔豬身上,而產後癱瘓只發生在產後母豬身上,肌病有明顯的區域性。仔豬佝僂病的典型癥狀是:仔豬長骨末端粗大,肋骨與肋軟骨之間的關節明顯腫脹,形成圓形結節。四肢關節腫脹,呈雙關節。站立時四肢彎曲,四肢呈嚴重的“X”形或“O”形。低血糖癥多見於出生後壹周內的仔豬,主要發生在冬春季,表現為四肢無力,步態不穩,不能平臥在地上,抽搐,頭後仰,呈角弓的姿勢。母豬產後癱瘓表現為四肢僵硬,步幅不均勻和共濟失調,站立困難。躺在地上不起,疼痛反射逐漸低下,肛門反射消失放松。此外,小豬體內銅的缺乏還會導致後軀麻痹,這種情況在大豬身上很少發生。仔豬缺銅時,共濟失調後腿叉開彎曲成蹲伏狀,急轉彎時容易摔倒,後腿麻痹,臥不起。當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K缺乏時,會引起各年齡段豬的疾病。維生素A缺乏時,皮膚幹燥瘙癢,常出現皮炎、皮疹,嚴重者引起共濟失調、步態不穩、後軀麻痹。維生素B1缺乏時,不僅會引起後軀麻痹,還主要表現為肌肉萎縮。維生素K缺乏時,皮下出血部位明顯腫脹、跛行、貧血、不能平臥。白血病有明顯的地域特點,多發生在兩個月大的仔豬和四至五個月大的育肥豬。病豬表現為毛發粗糙,厭食,腹瀉,易躺臥,皮膚蒼白,常見前肢跪地或狗坐姿勢。該病由缺硒和維生素e引起4遺傳因素遺傳因素引起的豬後軀麻痹主要有兩種疾病:壹是遺傳性佝僂病,二是仔豬先天性震顫。遺傳性佝僂病和營養不良性佝僂病相似,區別在於前者出生時是健康的,其次是低血糖和高磷血癥。仔豬遺傳性先天性震顫表現為肌肉震顫、共濟失調、站立困難和尖叫。這種疾病主要發生在英國的白肩豬和丹麥的長白豬身上。除了以上四個因素,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受傷,也會造成豬後軀麻痹。對於損傷因素引起的豬後軀麻痹,往往是摔、趕、撞等外力損傷骨骼或肌腱所致。特別是腰部推薦受到劇烈外力後更容易造成後軀麻痹。其特征是健康豬在碰撞後突然骨折或神經損傷,引起腫脹、變形、壞死,導致神經麻痹或機械結構改變,造成後肢癱瘓。產後癱瘓是母豬產後幾小時至五天內突然發生的壹種營養代謝疾病。(1)病豬表現為站立困難,後軀搖擺,行走謹慎,後軀不穩,肌肉敏感疼痛,食欲急劇下降或拒絕進食,大便幹燥或停止,尿帶紅色,體溫正常或略低。缺少或者缺少牛奶。(2)後期出現意識不清或消失、四肢癱、無精打采、嗜睡等神經系統癥狀。防控方案(1)妊娠母豬應飼餵全價飼料,尤其是妊娠後期,必須為其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2)為防止便秘,可多餵些青草和蔬菜,或每天口服30-100g硫酸鎂或硫酸鈉。(3)靜脈註射10%氯化鈣30-50毫升。(4)靜脈註射10%葡萄糖酸鈣100-150ml。(5)維生素膠體鈣註射液4-8 ml,肌肉註射,隔日1次,連續10-15次。(6)選用乳酸鈣或碳酸鈣10-15g,混合口服,每日1次,共1周。還有更多育種問題可以搜索和咨詢。
上一篇:安靜舒適的60個精彩句子。心煩的時候讀讀它們。下一篇:我的臉上開始長像癤子壹樣的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