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蠍在中國分布廣泛,壹般在農村飼養,常用於入藥。
生物特征:
蠍子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蠍科。雌雄經過交配受精後,大約在110天左右以幼蠍的形式產仔。幼蠍經過6次蛻皮,長成成年蠍;食物主要是柔軟多汁的昆蟲:對溫度和濕度呈正趨勢,對強光、聲音和振動呈負趨勢;體內各種酶的最高活性溫度為35-40℃。
根據蠍子對光的負向性,蠍子長期在黑暗環境中養殖,其覓食、交配、繁殖等活動逐漸消除晝夜節律的影響。根據蠍子對溫度的正向性,蠍子長期生長在相對恒溫的環境中。經過幾代的適應,蠍子的生長期已經從三年進化到8-10個月。
外部形式:
蠍子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蠍目、蠍科,身體壹般可分為頭胸、前腹和後腹三部分。頭、胸、前腹在壹起,稱為軀幹,呈扁平長方形;後腹部呈分節狀,呈尾狀,也稱尾部。全身很像琵琶,全身表面全是高度幾丁質的硬皮。還有人直接把蠍子分成軀幹和尾巴兩部分。具體形式見圖。
增長概況:
壹般來說,蠍子生活在野外,從幼蠍到成蠍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但是,在南方和溫室中飼養可以大大縮短生長周期。
蠍子在田間壹年可分為生長期、灌漿期、休眠期和恢復期。
1,生長期:清明至白露(約150-160天),是蠍子全年生長繁殖的最佳時期。
2.充盈期:從秋分到初霜(約40-50天),蠍子積極儲存養分,做好入蟄前的準備。
3.休眠期:從立冬到下雨(約120 ~ 130天),蠍子的生長發育完全停止,處於休眠蹲伏狀態,完全不吃不喝。
4.恢復期:從陰歷驚蟄到清明期間(約30-50天),蟄伏的蠍子逐漸開始蘇醒蟄伏活動。
溫室(南方)養蠍子可以大大縮短生長周期。在食物充足、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幼蠍經過8 ~ 10個月即可長成成年蠍。母蠍子壹年可以繁殖兩次,基本上改變了蠍子的生長時間和繁殖周期。
生命周期:
蠍子的壽命約為8年,而繁殖產仔期約為5年。按生長發育階段分為1-7歲蠍子和懷孕蠍子。其中1-7歲蠍子的年齡不是按年計算,而是按脫衣服次數計算。在溫室中,幼蠍可在4天左右長到1 ~ 2歲。50天左右可長到2 ~ 3齡,105天左右可長到3 ~ 4齡。160天可長到4 ~ 5歲;215天可以長到5 ~ 6歲左右;280天左右能長到6 ~ 7歲。
生理習慣:
1.蠍子屬於白天臥,晚上出的動物。他們喜潮畏濕,喜暗畏強光刺激。喜歡群居,安靜不動,有識別巢穴和群體的習慣。大多數蠍子在固定的巢穴中生活在壹起。壹般在大群的蠍巢中,多為雌、雄、大、小,和睦相處,很少互相傷害。但如果不是同壹個蠍子,他們見面後往往會互相殘殺。
2.蠍子有冬眠的習慣。壹般在4月中下旬即受激後羽化,165438+10月上旬開始緩慢冬眠。每年活動時間約6個月。白天,蠍子壹般在日落後晚上8點至11點出來,第二天淩晨2 ~ 3點返回巢穴。這種活動規律壹般在溫暖、無風、幹燥的夜晚,在有風的天氣很少出現。
3.蠍子雖然是變溫動物,但還是比較耐寒耐熱的。外界環境的溫度是40℃到零下5℃,蠍子可以存活。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溫度降到10℃以下,蠍子就不那麽活躍了。當溫度低於20℃時,蠍子不太活躍。它們生長發育的最適溫度在25℃至39℃之間。溫度在35 ~ 39℃時,蠍子最活躍,生長發育加快,大多在此溫度範圍內產仔交配。當溫度超過41℃時,蠍子體內的水分被蒸發。如果不及時降低溫度,不及時補充水分,蠍子很容易脫水死亡。當溫度超過43℃時,蠍子很快死亡。蠍子的活動、生長和繁殖與溫度密切相關,最適溫度在35 ~ 38℃之間。所以我們在人工養殖蠍子的時候,壹定要註意。
4.蠍子的生長繁殖也與外界環境的濕度密切相關。自然界野生的蠍子,如果長時間不下雨,就會鉆到地下約1米的潮濕地方躲躲藏藏;下雨的時候,地上有水,他們就會爬到高處躲避。所以養蠍子的時候,要非常註意飼料的水分,繁殖地和巢穴的濕度。壹般來說,蠍子的活動場所應該是潮濕的,而它們的巢穴應該略幹燥,這樣有利於蠍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如果窩太濕,很容易被微生物入侵,蠍子很難蛻皮。如果蠍子的活動場所過於幹燥,飼料中水分不足,也會影響蠍子的正常生長發育,甚至誘發自相殘殺。
5.蠍子喜歡黑暗,怕光,特別是強光的刺激,但為了吸收太陽的熱量,提高消化能力,加快生長發育,便於孕蠍胚胎孵化的過程,也需要壹定程度的光照。據報道和觀察,蠍子對弱光有正趨性,對強光有負趨性,但最喜歡在弱綠光下活動。
6.蠍子對各種強烈的氣味有強烈的厭惡感,如油漆、汽油、煤油、瀝青以及各種化學藥品、農藥、化肥、生石灰等。可見它們的嗅覺非常靈敏,這些物質的刺激對蠍子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蠍子對各種強烈的震動和聲音也非常敏感,有時甚至會把它們嚇跑,停止進食、交配繁殖、分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