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載“金銀花善解毒,故可治癰腫毒、瘡癬……”。金銀花自古以來常用於清熱解毒,治療熱病發熱、毒血痢疾、癰腫等癥,也用於風熱感冒、支氣管炎等癥。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金銀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和免疫調節作用。
普通處方
含有金銀花的藥方和藥膳尤為常見。據調查,全國有1/3的中藥方劑使用金銀花。
熱毒癰可單用濃縮湯劑口服,或與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配伍,增強清熱解毒、消腫之功效。代表方有壹種五味消毒飲,出自《醫宗金鑒》中外科心理學關鍵方劑:“金銀花三錢、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子菜各二杯水,煎八分鐘,加半杯無灰酒,再煮兩三次時服。再煎壹次,就汗流滿面了。”具有清熱解毒、消癤的功能。主治:各種癤、癤、癤腫,局部紅腫熱痛,或發熱惡寒,舌紅苔黃,脈數。
此方雖只有五種,但卻是歷代中醫治療火毒蘊結所致的癰、瘡、癤的首選。現代的劑量和煎煮方法是:金銀花20g,野菊花15g,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子菜。水煎後加入適量和服,藥渣搗碎敷於患處。
初起腫毒瘡者,或已化膿未潰爛者,可與穿山甲、皂角刺、貝類、白芷等配伍。,代表方劑為仙方活命飲,出自《正女良方》:“穿山甲、甘草、防風、沒藥、赤芍、當歸、乳香、貝母、天花粉、紅毛五加各壹元,白芷六分,用三碗好酒,煎至壹碗半。如果上半身,吃完了;如果在下半身,就在吃飯前服用,加三四杯酒精,有助於藥物。”仙方活血飲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活血行氣,消腫破潰。被稱為“瘡癰聖藥,外科第壹方”,用於壹切瘡癢。金銀花用量較大,擅長清熱解毒。用白芷、防風,意在祛風邪氣,使熱毒從外徹底解決。花粉、貝母清熱化痰,散結消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