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是有禁忌的。
醫療用藥,註意禁忌。禁忌的目的是趨利避害,調整飲食,充分發揮藥物的療效。在禁忌中,除了壹般要求避免食用辛辣、油炸、油膩、厚膩、腥臭等刺激性物品外,還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1.服藥時,壹般宜少吃豆類、肉類、寒涼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增加患者胃部負擔,影響病情恢復。脾胃虛寒的患者應少吃這類食物。對於熱病來說,酒、辛辣食物、魚、肉都要禁吃或少吃。因為酒類、辛辣食物性熱,魚類、肉類食物有郁結、生熱、生痰的作用,食用後會助長病情,加重病情;服用解表藥和透疹藥,宜少吃冷酸食物,因為冷酸食物均有收斂作用,可影響解表藥和透疹藥的療效;服用溫補時應少喝茶,因為茶性涼,可降低溫脾胃的功效;服用鎮靜、催眠等藥物前後,不宜喝茶,更不用說用茶服這些藥物。
2.服用清熱涼血養陰的藥物時,不宜吃辛辣食物。熱證患者(如便秘、少尿、口幹、口唇幹燥、咽痛、舌質幹紅、苔脫落等。)基於中醫辨證,吃辛辣食物會加重熱現象,從而抵消清熱涼血的藥物(如石膏、金銀花、連翹、梔子、生地黃、牡丹皮等。)和滋陰藥物(如石斛、沙參、麥冬、知母等。)
3.根據所用藥物的性質和特點,確定禁忌癥。如果服用甘草、蒼耳子、烏梅、桔梗、黃連、吳茱萸,就不要吃豬肉。服用地黃、何首烏,忌食蔥、蒜、蘿蔔;取丹參、茯苓忌醋;服用蒼術、白術,忌吃桃李;服土茯苓,使君子忌飲茶;服用荊芥,忌食蝦蟹等海鮮;服用厚樸,忌炒豆;服用人參、黨參不宜吃蘿蔔,因為蘿蔔有消食化痰、通氣的作用,而人參、黨參是滋補藥,這樣作用就被壹補壹消抵消了。
4.不當的藥食結合會降低藥效或失去藥效,甚至增加中藥的毒性反應。因此,患有口苦咽幹、熱不安、便秘、高血壓、精神不安、心動過速、甲亢者,壹般應避免食用姜、蒜、韭菜、蔥、羊肉、狗肉、辣椒、多糖、高脂、香燥、辛辣食物;凡脾胃虛寒、手腳冰涼、大便稀薄、血壓低、心動過緩者,應忌食西瓜、冬瓜、蘿蔔、綠豆、梨、甘蔗、蜂蜜、甲魚等寒、膩、粘、滑的食物。凡患熱、畏寒、發熱、頭痛、心煩、便秘、小便黃、口舌生瘡、疔瘡、腫瘤者,不宜吃竹筍、豆芽、絲瓜、韭菜、茄子、蝦、蟹、螺、蚌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