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利先行,綜合治理:“鹽隨水來,鹽隨水去”。水不僅是土壤積鹽或堿化的介質,也是土壤脫鹽或堿化的驅動力。控制和調節土壤水分的運動是改良鹽堿地的關鍵,而土壤水分的運動和平衡受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分蒸發的控制。因此,要防止土壤鹽堿化,必須先治水,采取水利改良措施,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土壤中向下的流量大於向上的流量,導致土壤脫鹽,為其他改良措施開辟道路。
(3)統壹規劃,因地制宜:土壤水的運動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要解決墾區的水問題,必須從流域入手,建立有利的區域水鹽平衡,進行水土資源的約定規劃和綜合平衡,合理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開發利用,建立流域完整的排水排鹽系統。
(4)利用與改良相結合,淡化與施肥相結合:鹽堿地治理包括利用和改良,兩者必須緊密結合。治理鹽堿地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高產穩產,把鹽堿地變成良田。所以壹定要從兩方面入手,壹是海水淡化,二是土壤肥力。不脫鹽脫堿,土壤不能有效施肥,潛在肥力不能發揮,產量得不到保證;不施肥,土壤的理化性質就不能進壹步改善,脫鹽效果就不能鞏固,就不能獲得高產。可見兩者關系密切,是建設高產穩產田的必由之路。
(5)排灌結合: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實行總量控制,協調區域排灌需求,促進農業結構調整,排灌結合。灌溉洗鹽與地下水位控制相結合,即進行灌溉洗鹽,同時控制高地下水位造成新的次生鹽漬化。
(6)近期與遠期相結合:必須統壹規劃,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采取的防控措施壹方面近期要有實際內容,另壹方面遠期要有可預見的方向和目標。只有短期和長期相結合,土壤次生鹽漬化的防治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