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炙甘草湯用於治療神疲乏力,汗出悶悶,脈結心悸。
甘草12g(炒)、桂枝生姜9g、麥冬9g、火麻仁9g、人參阿膠6g、大棗10片生地18g。
服9味,取酒1400毫升,水1600毫升,先煮8味,取600毫升,去內膠,溫服200毫升,每日三次。
——《金匱要略》卷
[辯證公式]
1,寒癥
陳:對於病竇綜合征引起的心動過緩,我壹般用黨參65,438+02g(最好是生曬參4.5-6g),附子片9g,枳實9g,桂枝9g,炙甘草9g。我稱自己為“強心湯”,它可以溫暖心臟,補益心氣,有助於促進人的活力。有時加丹參、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相得益彰,療效更佳。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趙:早搏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類型,中醫統稱為“心悸、脈痹”。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根據幾十年的治療經驗,以辨證論治、辨證施治為原則,采用以下治療原則,各有所獲。溫陽益氣,活血養心,適用於心陽不足,心氣不均,胸悶氣短,心口驟痛,心悸,肢冷,面色蒼白,脈遲,舌淡紅紫或暗,舌苔薄白。主方:人參(黨參、人參葉)6-9克,麥冬9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生地9克,當歸9克,丹參15克,琥珀粉2克。對於心動過緩患者,可用蜜炙麻黃、桂枝、補骨脂等。應該補充壹下。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2.熱證
張琦:潛陽寧神湯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心悸怔忡,口幹舌燥,頭暈耳鳴,手足發熱。
何首烏。30g熟棗仁20g遠誌15g側柏仁20g茯苓15g生地20g玄參20g生牡蠣20g生赭石(研)30g川連10g生龍骨20g。
用水煎服。
-中國中醫雜誌1990;2;五
3.虛證
朱希琦:功能性心動過速。我用太子參15g麥冬15g五味子6g淮麥30g甘草6g大棗7丹參15g百合15g生龍牡各30g磁石治療,反復試驗。心悸嚴重者,加生鐵30克;便秘者,加3 ~ 4.5克盛駿。有些患者,在腑氣被清除後,心律恢復正常。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4.真實的證據
陳克忠:心律失常我常用溫膽湯化痰和胃:半夏9g,陳皮9g,枳殼12g,竹茹12g,茯苓15g,南星9g,苦參12g,黃精24g,甘草6g。失眠者加遠誌9克,龍骨15克,牡蠣15克;心前區疼痛者,加丹參30克,川芎12克。臨床使用挺好的。
——《名醫特色經驗精華》
楊賢:支釘丸用於治療心悸、健忘、精神恍惚、睡眠不安和所有心臟病。
人參(去蘆頭)、茯苓(去皮)、石菖蒲、遠誌(去心)、酸棗仁(微炒)、鐵粉(研末)、麥冬(去心、焙幹)、朱砂(飛越)、乳香(研末)、麝香(研末)、琥珀(研末)。
細末,加朱砂、鐵粉,研勻,絞生地黃汁,蒸餅泡成梧桐大丸,以朱砂為衣。每次20粒,溫開水送服,飯後躺下服用。
——楊《家塾集》卷十
[食療處方]
王懷印:茯苓茯苓粥,用於治療胸心郁結、煩悶恐懼。
茯苓30g麥冬30g(去核)小米60g
敷細銼,先用2杯水半,煎至1杯半,去渣,煮飯為粥,溫食。
——《盛慧芳》卷96
宮:心悸酒方。
麥冬(去心)60g茯苓,柏子仁(去油)30g生地45g龍眼肉60g
將5000克無灰酒裝入絹袋中,在缸中浸泡3天;連壇都可以煮。
——《好家庭醫學》第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