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以前的原始時代,我們的祖先懼怕生命和血。女人體內流出的經血神秘而不受控制,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對鬼神的想象。比如,有人認為經期的女孩會附在祖先的靈魂上。另壹種想法是,女孩來月經初潮是因為被神秘的怪物咬傷或強奸。隨著文明的出現,尤其是進入男權社會後,人們對經血的迷信愈演愈烈。
天主教認為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是因為夏娃的過錯,月經和痛經是對她的懲罰。
在現存最古老的百科全書《自然歷史》中,古羅馬學者警告世人,女人的經血會讓莊家枯萎,封印她的死亡,甚至會讓鋒利的剃刀生銹變鈍。相比之下,新西蘭原住民的想象力是最自由的。他們把經血當成女人身體裏的死人。如果血沒有流出來,它就會變成壹個人。另壹方面,信奉“以惡制惡”的義和團在清末義和團運動中,把經血抹在臉上,使自己刀槍不入。
對女性月經的歧視在人類文明的骨子裏根深蒂固,即使現代科學之風吹過,依然沒有撫平它的印記。
在2019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片《月亮革命》中,印度青少年認為這是壹種病,而且大部分是女性。比“受影響的人大部分是女性”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所有女性承擔成本”。
從古至今,女性因為月經而受到限制和迫害的案例數不勝數。最常見的是月經期間禁止性生活。古代猶太人發現男女在月經期間無法控制自己的掌摑,會直接處死。將經期婦女囚禁在“月經室”也是壹種常見的做法。直到現在,尼佩爾的壹些地區還保留著這壹習俗,茅屋內經常發生性侵致死等事件。禁止經期女性參與社會活動,是壹種更含蓄的“禁錮”。羅馬天主教徒1916之前,女性在經期不允許領聖餐。在中國古代,女孩來月經被稱為“騎馬”,有“騎馬拜堂毀家”的說法,所以女性月經期間不能結婚。時至今日,仍有很多地方認為來月經的女性是“不潔”的,甚至不能參加親人的葬禮。也是因為月經,很多職業對女性關上了大門。例如,在日本很長壹段時間裏,沒有女性壽司廚師,因為“女性的月經會讓她的味覺失衡”。
月經造成的這種固有的、無法逃避的“特殊性”,在女性的靈魂深處埋下了“羞恥”的種子。
為了掩蓋月經,女人們想盡了壹切辦法。
中世紀歐洲最流行的偏方是把蟾蜍燒成灰,吃到肚子裏。有時候,他們會背誦數學公式,喝蕁麻茶。
為了避免直接提到“月經”,世界各地的女性創造了大約5000種含蓄的表達方式。
在中國人們稱之為“大姨媽”和“不吉利”。
英國人稱之為“血腥瑪麗”
加拿大人稱之為拿破侖戰爭。
澳大利亞人稱之為“鯊魚周”
法國人稱之為“英國登陸”
葡萄牙稱之為“我的番茄醬”
印度人來月經都自稱“別碰我”。
月經用品也沒有逃脫。
1895年,第壹條壹次性衛生巾誕生了,因為社會對月經諱莫如深,不能做廣告,很酷。甚至在當今社會,“月經”已經被層層傳播阻礙,甚至被賦予了負面含義。
2015,詩人Ruby Kaul在Ins上發布了壹張自己褲子上有經血的圖片,結果該圖片被官方刪除了兩次。在國內外跑的衛生巾廣告中,沒有壹欄是用藍色的血代替紅色的經血來減少人們對真經血的排斥。
2020年2月18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接受視頻采訪,關於生理期的告白被掐斷。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
學生時代,女生如果不小心把自己的褲子沾上了經血,會想盡辦法藏起來,擔心被嘲笑。'
在店裏買衛生巾時,為了避免尷尬,店家會貼心地用黑色塑料袋幫忙包裝。
男人抱怨女人不講理的時候,最常用的壹句話是,妳來例假了嗎?
社會就這樣通過各種關於月經的禁忌,給女性罩上了壹塊不必要的遮羞布,讓她們的身體、尊嚴、自由不再完全屬於自己。
幸運的是,事情沒有那麽糟糕。在掩飾和無知之下,智慧和勇氣壹直都在。
20世紀70年代,英國男性政治家認為月經用品不是“必需品”,不能像剃須刀壹樣免稅。
直到2014,勞拉·克萊頓發起停止征收衛生巾稅的請願書,有320086人簽名。
在2016裏約奧運會上,中國遊泳運動員博·慧遠提到“我的月經昨天來了”。在此之前,女運動員很少公開談論“生理期”。
今年抗疫期間,獲悉壹線女工生理物資不能列入救災物資清單。博主@於涼在微博發起#姐妹戰救助行動#,自發捐贈衛生巾和舒適褲。
在相關評論中,有網友引用了民國作家曹聚仁在《無題》中的壹句話:“只要月經保持神秘,就是不去成龍寺拜佛也能判斷出女權運動的命運!”。
那麽,月經到底是什麽?
對於個人來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對於整個時代來說,它還有壹個好聽的名字——“女”。
如何看待月經就是如何看待女性。
雙方都應該等到這壹天到來-
不要以自己的身份為恥,不要被特殊對待,光明正大的獲得尊重和生存自由。
我相信,只有把真正的障礙挖出來,勇敢的去打破,才能讓光芒照進來。
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評論,或者,作為壹個女性,妳是如何被特殊對待的,請在留言中分享。
畢竟壹個人的聲音是微弱的,只有他們聚在壹起,才能吹響引領社會前進的號角,對吧?
祝各位小仙女節日快樂!
喜歡記得關註!!!謝謝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