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主要采用藥物治療,主要治療藥物包括:
根據中醫理論,胃食管反流病應屬於反酸、苦吐、吞酸、嘈雜、食管膿腫等範疇。,又可分為肝胃郁熱證、膽熱犯胃證、氣滯痰凝證、瘀血阻絡證、中氣不足證、脾虛濕熱證等。中醫治療要根據證型,主要包括疏肝清熱、和胃理氣。
左金丸由黃連和吳茱萸組成。方中重用味苦性寒的黃連為君。壹個人瀉肝火,肝火清,不逆胃。再者,黃連能清胃火,胃火壹降,氣就降了;吳茱萸辛熱少,生津止渴,能幫助黃連和胃減少逆流,其辛熱有很強的通便作用。在大劑量的寒涼藥物中,既不會助熱,又能使肝氣達化,緩解郁結。還能控制黃連的苦寒,從而瀉火不降溫。兩藥合用,具有瀉火、疏肝、和胃、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胃脘痛、脅肋脹滿、煩躁不安、吞酸、胃脘嘈雜、嘔吐酸水、口苦、惡熱、舌紅苔黃、脈細或數。肝火犯胃,肝絡不和,引起胃痛,煩躁,口幹口苦,嘔吐,噯氣,舌紅苔黃,脈數。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左金丸具有抑制胃腸運動、胃排空和小腸推進的作用。具有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液分泌,減少胃液和總酸排出量,可逆地拮抗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的作用;具有抗潰瘍作用,可提高潰瘍愈合率,降低潰瘍指數。此外,左金丸還有鎮痛作用。適用於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的輔助治療。
疏肝健胃丸由香附(醋制)、柴胡(醋制)、枳殼、厚樸(姜制)、檳榔、陳皮、青皮(醋制)、牽牛子(豆蔻炒)、雞內金(炒)、檀香、橙子、白芍(麩炒)、延胡索(醋制)組成,方中香附、柴胡具有疏肝理氣的功效枳殼、厚樸、檳榔行氣,祛濕飽脹,青皮、青皮疏肝健脾,和胃止嘔,散結消積。牽牛花發作,導致停滯;豆蔻、雞內金和消食,檀香、香櫞理氣和消食,散結消腫;白芍養血柔肝,急用止痛;延胡索、五靈脂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作用,配伍為佐藥。諸藥合用,具有疏肝解郁、導滯和中的功效。用於肝侵脾胃,氣機不利所致的脘腹脹痛,兩脅絞痛,噯氣惡心,食欲不振,大便不暢,苔膩脈沈者;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胸脅脹滿,情誌失調加重,或口苦、心煩、煩躁、嘆氣、舌苔薄白或黃、脈細;肝胃不和,則吞酸,脘腹灼痛,噯氣呃逆,脈細。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疏肝健胃丸具有抗胃潰瘍作用,可降低胃潰瘍和應激性胃潰瘍的潰瘍指數,降低胃潰瘍的發生率。可調節胃腸激素,降低血清血管活性腸肽,升高血漿胃動素和血清胃泌素,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癥狀。具有利膽作用,可增加膽汁分泌;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固醇含量,增加膽酸含量;促進膽固醇結石和膽色素結石的溶解,抑制新結石的形成。適用於慢性胃炎、膽囊炎、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潰瘍的輔助治療。
四方胃片由海螵蛸、浙貝母、吳茱萸(鹽水制)、川楝子(去皮酒炒)、延胡索(醋制)、黃連、杏仁、柿霜和沈香組成。方中海螵蛸為君藥,能制酸止痛,收斂止血。浙貝母具有化痰散結、解郁瀉熱的作用,配合海螵蛸增強制酸止痛能力;吳茱萸解苦,疏肝和胃,溫中散寒;川楝子、延胡索具有疏肝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合為臣藥。黃連苦寒,清熱瀉火,吳茱萸瀉肝胃酸;苦杏仁苦寒散,宣肺理氣,疏肝解郁;柿霜味甘涼,降胃氣,潤燥,以控制諸藥之燥;沈香性硬,性溫止嘔,行氣止痛,四藥合為佐藥。諸藥合用,具有調理肝胃、抑酸止痛的功效。用於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脹痛或脹滿、口苦口幹、食欲不振、大便不規則、舌紅、脈細;肝胃不和引起的胸脘痞、胸膈灼痛、反酸、口苦、肋痞脹氣、噯氣、咽幹、食欲不振、苔薄膩、脈細。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四方胃片具有抗潰瘍作用,可降低十二指腸潰瘍的潰瘍指數,降低應激性胃潰瘍的潰瘍指數,縮小胃潰瘍的潰瘍面積,促進潰瘍的愈合。能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液分泌,降低胃液中的總酸和胃蛋白酶;具有抑制腸運動、抑制十二指腸自發活動、拮抗回腸痙攣性收縮的作用;它還具有止痛作用。適用於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的輔助治療。
最後,以上三種中成藥可用於胃食管反流病的輔助治療。如左金丸通過降氣和胃抑制胃氣上行,疏肝健胃丸通過疏肝利膽緩解膽汁反流引起的癥狀,四方胃片通過健脾和胃改善脾胃功能,促進胃排空。這些中成藥可以配合西藥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特別是對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減少長期服用西藥引起的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