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病因病機本病多因氣血不足,精血虧損,或氣滯血瘀,肝陽上亢,以致開竅失養所致。
二、臨床表現及診斷
1.臨床表現經期頭痛伴隨月經周期,月經前後頭痛反復發作。此病多見於中年女性,發病特點為月經前後有規律的頭痛,或月經前幾天開始頭痛,月經後停止頭痛,或月經後幾天頭痛。疼痛部位多為壹側偏頭痛,部位固定,或頭頂疼痛,難以忍受。休息後可以緩解。
診斷
(1)經期頭痛隨月經周期反復發作,月經後逐漸消失。
(2)頭痛多為單側,左側或右側,也可見於雙側太陽穴或頭頂。痛如刀割,或刺痛,或持續的痛。
(3)本病應與外感頭痛相鑒別。外源性頭痛包括耳塞、喉嚨痛、發冷和發燒。
(4)要註意與內頭痛相鑒別。如神經衰弱、偏頭痛、癲癇後頭痛、腦部疾病、面部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腎性高血壓和貧血。
第三,辯證治療
1.氣血虧虛型
經期或經期後辨證:頭痛、眼窩眉骨痛、經量少、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出汗、失眠多夢、飲食減少。舌淡苔薄白,脈細弱。頭痛多因身體虛弱,或大病或久病,經期氣血流入子宮,大腦失養,髓海不足所致。
治氣養血止痛。
加味八珍湯:熟地黃、當歸、炙黃芪、黨參、白術、茯苓、枸杞子、制何首烏、制黃精各20克,槁本、白芷、炙甘草、白芍各15克,川芎10克,大棗5枚。水煎服,分三次服用,每日1劑量。
2.肝陽上亢
經前或經中辨證頭痛,主要為太陽穴疼痛,甚至頭頂疼痛,月色常早至,色色鮮量,伴心煩易怒,脅痛,口苦咽幹,面紅目赤,耳鳴失眠,小便黃。舌紅苔黃,脈細。多是由於憤怒焦慮,肝氣郁結,氣滯成火,經期沖氣過度,氣上擾,容易引起頭痛。
治滋陰平肝潛陽。
杞菊地黃湯處方:熟地黃65438±05g,山藥、澤瀉、牡丹皮、茯苓、枸杞子、苦丁茶、夏枯草、蒺藜各65438±00g,菊花6g。
肝腎陰虛者加減何首烏。
3.氣滯血瘀型
根據辨證,月經前及經期頭痛較重,偏頭痛如刺痛,持續時間較長,月經不調,腹痛,紫暗有血塊,月經通暢時頭痛疼痛減輕。舌有瘀點,苔薄膩,脈緊。
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湯加減:生地、當歸、川牛膝、丹參、赤芍各65438±05g,川芎、桃仁、紅花、枳殼、柴胡、白芷、甘草各65438±00g。水煎服,每日1劑。
4.瘀血阻絡型
經前或經後辨證頭痛,疼痛固定,痛如針刺,夜間更甚,伴月經不調,色少紫暗,或瘀血,腹痛少,舌紫暗或舌尖瘀血,脈澀。疼痛多因情誌失調、肝衰竭、氣虛、月經失調、脈絡不通、瘀血、氣血不達頭所致。
活血化瘀,止痛。
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20g、赤芍、生地、川芎、柴胡、牛膝、茜草、元胡、白芷、丹參、甘草各65438±05g,桃仁、紅花各65438±00g。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5.陰虛火旺型
辨證:經期或經期後頭暈疼痛,月經初潮,量少色艷,伴耳鳴頭暈,心悸失眠,潮熱盜汗,口幹咽燥,大便幹結。小便短而黃。舌紅少苔,脈細。大多是因為體內陰虛,或者是慢性發熱消耗陰道液,陰道液不足不能服在頭上。另外,陰虛產生內熱,虛火上浮,擾亂罪犯清竅,引起頭痛。
治陰降火止痛。
白質地黃湯處方為:熟地黃、山茱萸、茯苓、山藥、葛根、龜板、旱蓮草、蒺藜各20克,知母、桑葉各65438±05克,牡丹皮、黃柏、女貞子、甘草各65438±00克。每日1劑,水煎,分三次服。
第四,輔助治療
1.藥方
(1)補中益氣丸(適用於氣虛型)。
(2)龍膽瀉肝丸(適用於肝火失調者)。
(3)杞菊地黃丸(適用於腎虛肝陽上亢者)。
(4)逍遙丸(適用於肝郁氣滯者)。
(5)元胡止痛片(適用於氣滯血瘀者)。
2.藥方
(1)川芎、牡荊各12g。水煎服(適用於氣滯血瘀、風邪擾證)。
(2)膽南星、川芎、僵蠶各6克,細辛3克。水煎服(適用於痰濕阻滯型)。
(3)甘草10g,蜈蚣1。* * *為細粉,可用水沖服(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經期頭痛)。
(4)夏枯草30g,菊花12g,水煎(適用於肝陽上亢)。
(5)鵝不食草30g,白芷15g,冰片2g。* * *對於細粉末,儲存瓶子以備後用。
發作時,將少許藥粉用脫脂棉包好,放入鼻孔(適用於各種類型的經期頭痛)。
動詞 (verb的縮寫)護理
(1)註意休息。
(2)從最初幾天開始限制水和鈉鹽的攝入。
(3)血虛頭痛宜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雞、豬、牛、羊肉、蛋、奶等。肝火頭痛時可以多吃蔬菜水果。
(4)平時可以用紅棗、桂圓、黨參、黃芪等煮粥。
(5)戒煙戒酒,忌食辛辣、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