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順其自然,不要操之過急。
孩子膽小的不良心理行為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養成的。我們不能指望壹夜之間克服它。壹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耐心引導。
如果孩子害怕自己逛街,家長可以先帶孩子壹起逛街;告訴孩子購物的壹般流程,下次陪孩子去同壹家店,鼓勵買多少買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不敢說話。父母可以幫助他開始,然後讓孩子走下去。幾次之後,等孩子熟悉了這家店之後,家長就可以遠遠的看著孩子自己去逛街了,然後再讓孩子壹個人去別的店。
2.不要當眾指責和羞辱孩子。
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挫敗感,讓他更加膽怯和退縮。當孩子拒絕叫人的時候,不要當著客人的面強迫他叫,也不要說“誰都不會叫,他是啞巴”之類的責罵和羞辱的話。相反,他應該在客人離開後耐心地教育和鼓勵孩子。
3.創造條件擴大孩子的接觸範圍。
家長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社會,引導孩子接觸他人,讓孩子不自覺地參與遊戲、購物、接待客人等活動。對於不敢和別人玩的孩子,先帶他們去看其他孩子的遊戲。當他被別人的歡樂情緒感染時,讓其他孩子邀請他,鼓勵他積極參與。
4.放開妳的孩子。
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錘煉。有些家長總是把孩子當小孩子,或者怕孩子受不了挨打,所以總是說“妳不行”“妳還小”。父母的包辦代替會培養孩子膽小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適應能力,壹旦離開父母,就會顯得慌張和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和磨難,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剝奪,而應該讓孩子自由發揮。孩子特別喜歡玩沙和泥,家長盡量不要幹涉他怎麽玩。
5.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常給孩子講英雄故事,或者引導孩子看壹些反映英雄人物的電影、片子,給孩子買壹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
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列舉壹些他勇敢的行為,比如打人之後不哭,或者只是哭壹小會兒,能夠大聲說話,承認錯誤等等。
我們還應該註意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經常和孩子開玩笑玩耍,更註重和孩子談論父親,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留在孩子的腦海裏。
6.鼓勵寶寶與人交流。
在寶寶很小的時候,盡可能地引導他習慣陌生的環境和陌生人。可以經常帶他去參觀,或者去公園,但是父母要充滿愛,讓他有安全感。生活中,鼓勵寶寶多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多提供與孩子互動、玩耍的機會。
7.通過玩遊戲來培養寶寶的表現力。
遊戲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都喜歡融入遊戲情境。可以用遊戲的語氣鼓勵寶寶在家進行各種表演。
先讓寶寶給父母看,這樣他就不會覺得害羞了。寶寶表演的節目可以是他喜歡和熟悉的任何題材,比如壹首兒歌,壹首唐詩,壹段舞蹈等等。家長要多表揚和鼓勵,增加寶寶的自信心。
8.正確對待寶寶的戒斷行為。
發現寶寶在萎縮的時候,不要拿他和那些愛交際的孩子比較,要體諒他的心情;不要因為不耐煩而無禮,這樣會讓寶寶更加害怕,不敢與人接觸。尤其不能在外人面前說“我家孩子膽小”。妳要積極強化寶寶的閃光點,鼓勵寶寶盡壹切可能克服遇到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