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非洲豬瘟,怎麽防控?
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8月3日發布消息稱,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是我國首次發生非洲豬瘟疫情(ASFV)。疫情發生後,農業農村部根據《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啟動ⅱ級應急響應。根據要求,當地啟動應急響應機制,采取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消毒等措施,禁止所有生豬及易感動物和產品運入或運出封鎖區。沈陽市已暫停全市生豬外運。目前,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早在十年前就與OIE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並在農業農村部韓長賦部長的見證下與波蘭國家獸醫研究所建立了實驗室,引進了相關的診斷技術和資料,並於2011申請並獲得了農業部獸醫局的許可,開展非洲豬瘟診斷技術的研究和診斷試劑盒的開發工作(。
目前已完成非洲豬瘟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成套技術和試劑盒的研發和儲備,包括常規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試劑盒、間接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為非洲豬瘟的防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OIE非洲豬瘟參考實驗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並在農業農村部韓長賦部長的見證下與波蘭國家獸醫研究所建立了實驗室。引進相關診斷技術和資料,並於2011申請並獲得農業部獸醫局許可,開展非洲豬瘟診斷技術研究和診斷試劑盒研制工作(農醫備忘錄[2011]596號)。目前,已完成非洲豬瘟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成套技術和試劑盒的研發和儲備,包括常規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試劑盒、間接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等,為非洲豬瘟防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豬的壹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又稱非洲豬瘟或疣豬病。臨床上表現為高熱、食欲不振、死亡率高、皮膚發紺、淋巴結和內臟大出血、妊娠母豬流產和水腫。死亡率可高達100%。該病屬於OIE報告的動物疫病,被中國農業部列為壹類動物疫病。非洲豬瘟是豬群中最可怕的流行病之壹,主要是由於其傳染性高,傳播方式多樣,發病率和死亡率高,缺乏特異性疫苗。非洲豬瘟嚴重影響了全球豬肉生產和貿易。從2014到2017,僅東歐和俄羅斯的非洲豬瘟就撲殺了80萬頭豬。從2014到2015,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的豬肉出口減少了9。5%是由於非洲豬瘟。
首先,病原體
非洲豬瘟是由DNA病毒感染引起的,曾被歸為虹彩病毒科的壹員,但其DNA結構和復制方式與虹彩病毒有很大不同,與痘病毒相似。1995,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TV)將其列為壹個新的病毒家族——非洲豬瘟(Asfarviridae)病毒家族。2005年7月,ICTV公布的最新病毒分類第八次報告明確,非洲豬瘟病毒屬於DNA病毒目錄(dsDNA)、非洲豬瘟病毒科和非洲豬瘟病毒屬(ASFIVIRUS),ASFV也是非洲豬瘟病毒科唯壹公認的成員。與其他DNA病毒不同,ASFV是壹種真正的蟲媒病毒,可以在脊椎動物和無脊螺旋槳中繁殖。在豬中,非洲豬瘟病毒可以在幾種類型的細胞質中復制,特別是網狀內皮細胞、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病毒可以在蜱體內繁殖,使其成為主要傳播媒介。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動物後,不產生中和抗體,所以只有壹個血清型。最新研究表明,非洲豬瘟有23種基因型。其中,基因型1於1921在肯尼亞首次確診,主要流行於非洲東部和中部,後於1957至1960入侵歐洲,並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國流行。基因型II於2007年入侵格魯吉亞,隨後被引入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摩爾多瓦、捷克和羅馬尼亞。該病於1971首次傳入古巴;1978入侵巴西,美洲國家出現疫情。
第二,流行病學
ASFV只感染豬和野豬。病豬和感染豬(康復豬和潛伏感染豬)是主要傳染源,野豬和硬蜱屬蜱是病毒的儲存宿主。病豬發燒前可以排毒;有些慢性感染的豬可以終身解毒;該病毒可在痊愈的豬體內持續存在壹年,並可解毒六個月以上。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和呼吸道傳播,主要傳播方式為接觸傳播、食物傳播和軟蜱叮咬。還有其他傳播途徑,研究表明ASFV可以近距離(2米以內)通過空氣傳播。還有其他可能的潛在傳播途徑,如鳥類和嚙齒動物傳播。不同品種、不同年齡的豬的易感性沒有差異。與感染豬直接接觸後的潛伏期為5-19d,被感染蜱叮咬後的潛伏期小於5d,5-7d就會出現癥狀。
在非洲,ASFV可以感染疣豬、叢林野豬和大野豬。許多野豬容易感染ASFV,但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臨床癥狀。歐洲和北美的野豬易感染ASFV,其臨床癥狀和死亡率與家豬相似。然而,美國斑點野豬是個例外,它對ASFV並不敏感。不同菌株的致病性不同。ASFV強毒株在4~14d內可引起100%的豬死亡。病豬血液中病毒含量大於108病毒粒子/ml,主要攻擊淋巴細胞,導致淋巴細胞雕亡、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和出血。中強毒株引起的死亡率壹般為30% ~ 50%,弱毒株感染僅引起少量豬死亡。
非洲豬瘟不是人和動物的疾病。目前,沒有證據表明ASFV能傳染給人。雖然非洲豬瘟不傳染人,但由於中國是養殖大國,養豬數量占全球壹半以上。其入侵中國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壹旦大面積蔓延,後果不堪設想,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穩定。
三、發病機理
ASFV可以通過口腔和上呼吸系統進入豬體內,並在鼻咽或扁桃體受到感染。病毒迅速擴散到下頜淋巴結,通過淋巴和血液擴散到全身。之後,幾乎在所有組織中都可以檢測到這種病毒。病毒含量最高的組織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網狀內皮細胞如脾臟和淋巴結。ASFV引起的出血性病變是由於受感染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而不是直接導致內皮細胞的損失。ASFV感染伴有血小板減少癥,這可能是由受損血小板的產生或外周血管中血小板的消耗引起的。在強毒感染時,細胞變化很快,在明顯的刺激反應出現之前,細胞就全部死亡。感染減毒病毒時,刺激反應容易觀察到,細胞核變大,壹般出現有絲分裂。
四、臨床癥狀
可能出現不同品種和年齡的豬。大多數急性型豬在無明顯臨床癥狀的情況下突然死亡,部分病豬出現與急性型相同的臨床癥狀。死亡率高達100%。ASFV急性感染後的潛伏期為5-1.5天d,首發癥狀為體溫升高(41-42℃)。表現為抑郁、厭食、群集,耳、鼻、四肢、腹部皮膚、粘膜廣泛出血、出血點,周圍部位皮膚發紺,甚至出現出血性腫塊;糞便表面覆蓋著血和粘液;* * *功能障礙或步態僵直,呼吸困難,病豬發熱後壹般存活7天,癥狀出現後1-2天死亡。懷孕的母豬流產了。死亡率高達100%。亞急性型癥狀與急性型相同,但癥狀較輕,死亡率低,持續時間長,仔豬死亡率相對較高,病程5-30天。慢性型死亡率低,表現為呼吸道和肺炎癥狀。大部分豬感染後可以恢復,但終身感染。病豬壹般存活幾個月,但由於免疫力低下,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很難恢復。病程2-15個月。
動詞 (verb的縮寫)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以做出初步判斷。由於非洲豬瘟的臨床癥狀與豬瘟非常相似,如果沒有典型的癥狀特征性出血,僅從肉眼病變幾乎無法區分。鑒別診斷必須進行實驗室檢查。此外,還與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皮炎腎炎綜合征(PDNS)、細菌敗血癥、黴菌毒素中毒、香豆素中毒等相鑒別。實驗室診斷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由於該病多為最急性或急性型,往往在特異性抗體出現之前死亡,因此在非洲豬瘟的診斷中,檢測病毒的病原學是非常重要的。病毒分離是最常用的病原學診斷技術。然而,診斷只能在P3實驗室高度安全的條件下進行。此外,紅細胞吸附和紅細胞吸附抑制試驗、免疫熒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和瓊脂擴散等血清學試驗也可用於該病的診斷。目前,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已完成非洲豬瘟病原學和血清學診斷成套技術和試劑盒的研發和儲存,包括常規PCR、實時熒光定量PCR試劑盒和間接ELISA抗體檢測試劑盒,正在批量生產。不同的試劑盒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並且具有準確性高、時間短的優點,可以廣泛用於實驗室診斷。非洲豬瘟病原學(PCR、實時熒光定量PCR)和血清學(間接ELISA檢測抗體)診斷試劑盒為非洲豬瘟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鑒別診斷:ASFV病與豬瘟非常相似。最急性的類型通常表現為內臟器官的嚴重出血。該病通常在體溫升高的初期不會表現出臨床癥狀;急性型最明顯的病變是脾腫大,可達原來的數倍。脾臟又大又黑,極其柔軟脆弱。腹部淋巴結出血嚴重,類似血腫,結腸黏膜、腸系膜等多處出現水腫。沒有用於緊急接種和治療的疫苗和藥物。
豬瘟在體溫升高時有明顯的臨床癥狀。淋巴結呈大理石狀;水腫病變不明顯;當豬瘟大面積發生時,緊急接種豬瘟疫苗可以緩解疫情。可以看出,非洲豬瘟壹般是先出現,再出現其他癥狀,而非洲豬瘟是隨著體溫的升高同時出現的,可以作為兩者的鑒別診斷。
六、防治方法
加強進口種豬和生豬產品檢疫,堅決做好國際機場和口岸廢棄物和垃圾的銷毀處理工作。壹旦發生可疑非洲豬瘟,應果斷采取撲殺措施,嚴格封鎖,徹底消毒。該病毒對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在23℃下仍存活120天。在熱帶地區,豬圈裏的病毒至少能存活2周。有效消毒劑種類較少。目前最有效的消毒劑是10%苯酚。OIE推薦的其他消毒劑包括0.8%氫氧化鈉、0.3%福爾馬林和2.3%次氯酸鹽。生豬養殖者要嚴格禁止從疫區調運生豬,註意日常消毒,盡量保持生豬密閉,采取隔離保護措施,盡量避免接觸野豬和軟蜱,嚴禁使用未經高溫處理的餐館、食堂的泔水或餐廚垃圾餵豬。壹旦出現不明原因死亡和類似豬瘟癥狀的異常增多,應及時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