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8歲,因“腹脹,厭食4個月,腹圍增大,腹部包塊1個月”入院。
近4個月來,患者出現腹脹、飯後加重、食欲下降(食量減少壹半)、否認腹痛、腹瀉、黑便、厭油、惡心、嘔吐、不發熱、盜汗、咳嗽等。,並未確診。兩個月來,我有間歇性反酸和打嗝。過去1個月,感覺腹圍比以前大了,可以摸到腹部包塊,就來我們醫院門診了。自發病以來,患者壹般情況尚好,體重減輕8kg,大小便正常。沒有特別的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否認闌尾炎史。6年前家裏廚房頂換了石棉瓦,否認疫區接觸史,抽煙32年,壹天20支,不喝酒。
入院體檢:T 37.2℃,全身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肺無異常。整個腹部腫脹(圖1),腹圍112cm。未發現胃腸型和蠕動波,肝脾觸診不滿意。全腹部可觸及邊界不清、質地堅硬、表面有結節狀隆起的巨大腫塊,無明顯壓痛,活動差,可疑陽性移動濁音。直腸指檢:外痔,距肛門7 ~ 8 cm,直腸前壁可觸及壹外壓迫性腫瘤,表面光滑,質地堅硬,無壓痛,活動度差,上緣不可觸及,指套無血,前列腺中溝消失。
分析和討論
患者為中年男性,起病隱匿,主要表現為腹部包塊,伴有消瘦、厭食。診斷註意事項:
1.腹部惡性腫瘤邊界不清,質硬,表面有結節感,比較固定。直腸指診觸及有外壓、活動性差的硬腫塊,應首先考慮惡性腫瘤。腹腔惡性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轉移性兩種,後者較為常見。男性常見的原發病竈有胃腸道、前列腺、胰腺、肝膽、腹膜後組織、肺和甲狀腺等。原發罕見,來自腹膜、網膜、腸系膜等。,主要是間皮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神經纖維瘤、淋巴瘤、(假黏液瘤)等。根據目前的數據,很難確定該患者腫瘤的來源和類型。消化系統和腹膜腫瘤是我們考慮的重點。
2.結核性腹膜炎在我國是常見病,可以隱瞞。網膜與腸管粘連可形成較大的腹部包塊,又稱“餅”,也可引起消瘦、厭食等癥狀。患者低熱,血沈快,應考慮此診斷。
3.包蟲病患者b超提示肝囊腫、腹水、腹部包塊,要註意排除肝包蟲囊腫破入腹腔,進而引起腹水、腹腔粘連、腹部包塊的可能。但患者否認疫區接觸史,無肝區癥狀,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數低,肝功能正常。b超顯示肝臟母子囊無典型體征,不容易解釋這麽寬硬的腫塊,可能性不大。
4.慢性硬化性腹膜炎也會引起類似的癥狀。然而,這種疾病是罕見的。患者無長期服用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史,無結膜炎、皮疹、胸膜炎等癥狀,無腸梗阻,可排除。
入院後實驗室及輔助檢查:血、尿、便常規+潛血(5次)正常;肝腎功能正常,血沈29 ~ 44mm/1h末,C反應蛋白2.53 mg/dl(正常值為0 ~ 2.5 mg/dl),凝血酶原時間和活性(PT+A)正常;蛋白質電泳:α14.2%(1.4% ~ 4.1%),α 214.4% (7.5% ~ 12.6%),其他正常;Hi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肝病毒(hcv)抗體、結核菌素純蛋白衍生物皮試(ppd)、抗結核抗體(TB-AB)均為陰性。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正常。肺癌篩查:組織多肽抗原(tpa)、神經內分泌酶(nse)、細胞角蛋白(cyfra)均正常;血ca系列:CEA > 75 ng/ml (< 5 ng/ml),CA50 > 180 u/ml(< 15u/ml),CA12548 u/ml (< 35u/ml),CA18。
腹水試驗:血性,混有少量粘稠絲狀絮狀物,細胞總數20000個/ml,白細胞數65438±0900個/ml,單核85%,多核65438±0.5%,李氏試驗(+),比重65438±0.020,總蛋白(TP)5.0g/dl。乳酸脫氫酶(LDH) 165U/L,白蛋白梯度(SAAG) 0.8g/DL,腹水LDH/血LDH = 80%,腺苷脫氨酶(ADA) 25U/mL (0 ~ 25U/mL),細菌培養(-),抗酸染色(-),腹水。腹水ca系列:CEA > 75 ng/ml,CA50 > 180 u/ml,ca125為365 u/ml,CA19-9,ca242正常。
x光胸腹平片正常。b超:彌漫性大網膜增厚、腹水、肝囊腫;前列腺增大伴鈣化;門靜脈彩超正常。胃鏡:胃竇外壓變化,幽門螺桿菌(HP) (++),病理:胃竇粘膜慢性炎癥。結腸鏡檢查:多個腔外壓力變化。γ射線骨顯像:腹腔內攝取增加,其他未見明顯異常。腹部ct:大網膜似巨塊,呈餅狀改變(圖2),大量腹水,肝表面壓跡(圖3),肝囊腫,右腎囊腫;腹部ct動脈重建正常。口服小腸造影:鋇劑通過快,回盲部和闌尾顯示良好,其他未見明顯異常。此外,密切觀察患者腹圍和體重,腹水增加緩慢,壹般情況良好。
至此,基本排除結核性腹膜炎的可能,進壹步提示腹腔惡性腫瘤的可能。病竈來源:(1)轉移性腫瘤:通過篩查影像學和腫瘤標誌物,基本可以排除肝、膽、胰、肺、前列腺等實體器官的可能,胃腸道成為考慮的重點,尤其是ca系列明顯增高,很有提示性。但是不支持的點如下:多次大便潛血?-,沒有貧血;胃鏡、腸鏡、腸道造影正常;盡管腹部病變廣泛,但身體其他部位沒有轉移的跡象,沒有淋巴結腫大,患者的壹般情況良好。(2)原發性腫瘤:間皮瘤的診斷往往困難,腹水病理陽性率低,可表現為腹部包塊、腹水等。病程往往較長,患者壹般情況較好,廣泛轉移相對較少,與本病例相符合,所以是我們考慮的重點。但是間皮瘤不能解釋ca系列的明顯異常。另外,腹膜穿刺中的壹個細節引起了我們的註意。有沒有可能患者腹水有絲樣的厚絮狀物,是壹種罕見的假黏液瘤腹膜?有必要對腫瘤做活檢病理。
b超引導下腹腔內腫瘤活檢顯示腹腔內纖維脂肪組織呈慢性炎癥,部分區域有少量粘液柱狀上皮和粘液,腹膜假黏液瘤除外,建議檢查闌尾。抗酸染色呈陰性。免疫組織化學:粘液上皮AE 1/AE 3陽性。據此,腹膜假黏液瘤的診斷基本明確。在全身麻醉下,患者接受了剖腹探查術。術中發現腹腔內有大量草狀腹水,並伴有粘液樣液體,吸出約3000ml。網膜增厚成巨大腫塊(圖4),表面及深部有串珠狀黏液樣病變,大腸、小腸、腸系膜廣泛粘連。腹腔和盆腔廣泛種植粘液性結節,闌尾正常。進行腫瘤縮小手術(闌尾未切除),用大量溫蒸餾水沖洗腹腔。術後病理:腹膜假黏液瘤,部分被覆上皮輕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出院隨訪。
腹膜假黏液瘤(pmp)是壹種罕見的腹膜腫瘤,發病率約為每年百萬分之壹。分布在世界各地。發病年齡17 ~ 79歲,平均53歲。Werth於1884首次命名該病。pmp的核心特征是腹腔內充滿黏液樣液體,腹膜和網膜內有許多黏液性腫瘤,形象地稱為“果凍肚”。目前,壹般認為闌尾是pmp的主要來源。可能的發病機制是病變的增生導致闌尾腔狹窄閉塞,闌尾腔內壓力增大,逐漸擴張,最後破裂,陷在其中的粘液和病變細胞流入腹腔,細胞繼續無限增殖,產生大量粘液。對於卵巢是否是女性患者pmp的另壹個主要來源仍有爭議。最近的免疫組織化學和等位基因分析似乎支持闌尾起源的假說。此外,對罕見部位的起源也有過報道,如大腸癌、胃、膽道系統、胰腺等。,還有壹些pmp來源不明。pmp所包含的疾病譜從良性到惡性變化很大,因此診斷術語pmp對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沒有指導意義。
Ronnett等將pmp分為三類:(1)彌漫性腹膜腺瘤病(dpam),表現為大量細胞外粘液,僅有少量增生的粘液上皮細胞,可有或無相關的原發性粘液瘤病變。這種類型比較常見,占59.7%。(2)腹膜粘液腺癌(pmca)的特點是粘液上皮細胞更豐富,具有癌的結構和細胞學特征,伴或不伴相關的原發性粘液腺癌病變,占27.5%。(3)中間型。這種分類方法對預後有重要意義。dpam組年齡調整後5年生存率為84%,pmca-I/D組為37.6%,pmca組僅為6.7%。pmp的細胞成分較少,細胞分化相對較好,很少出現淋巴和遠處轉移,大部分患者壹般情況良好,因此認為pmp為交界性惡性。
pmp患者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癥狀缺乏特異性,因此在懷疑闌尾炎或卵巢腫瘤時往往會被意外發現。誤診率和延誤治療率高。常見的癥狀和體征有:腹痛(常與急性闌尾炎相似)、腹部包塊(女性多懷疑為卵巢腫瘤)、腹脹、腹圍進行性增大、惡心、嘔吐、乏力、食欲不振、新疝(多為腹股溝疝)、體重減輕等。並發癥很少。
影像學檢查對該病有重要意義。超聲波和ct應用廣泛。可見征象有粘液樣液體的脂肪密度,肝脾表面扇形壓跡,大量腹水征,小腸被分割並集中於腹部中央(但內徑正常無明顯壓迫改變),特別是大網膜餅狀增厚,弧形鈣化。
pmp患者Cea、CA19-9、ca125可升高,尤其cea對pmp意義重大。明顯增大往往提示病變有進展趨勢,惡性程度高,難以根除,易復發,預後差。治療後隨訪腫瘤標誌物對預測復發有重要意義。典型的pmp腹水是大量粘液樣液體,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