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九”這個數在《易經》中是壹個正數,“九九”的兩個正數重,所以叫“重陽”。
回歸1999年的真實,壹元開始,古人認為1999年重陽是吉日。在民間觀念中,“九”是數字中最大的數字,有長壽之意,寄托著人們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祝願。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人大常委會2012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農歷九月初九為老人節。
到2019年底,中國距離“老齡化社會”還有1.4%。據國家統計局局長介紹,60歲及以上人口25388萬人(約2.54億,2018年約2.49億),占總人口的181%,遠超國家統計局2017年老年人口模型計算數據。
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報告顯示,我國近50%的老年人患有各種慢性病。目前國內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為75歲,而健康預期壽命約為68歲。按照這個標準,老人將伴隨疾病七年。
老年人有壹種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狀態,《靈樞天年》中提到:
五十歲,肝氣不足,眼睛開始比以前好看了。
六十歲,心氣不足,樂於躺下。
七十歲了,脾虛,皮膚不再光滑潤澤。
八十歲,肺氣虛,語言表達不清。
九十歲,五臟經脈空。百歲,五臟俱虛。
在此基礎上,各種疾病導致的生活質量下降影響老年人的幸福感。
《黃帝內經》有雲:“古之人,知之,學陰陽,和數招數,飲食有度,生活有規律,不躁作,故能和神合,而死於百歲。”
意思是以前善於養生,順應自然規律,飲食起居適度,不過度勞累的人,可以修養身心,延年益壽。
所以後天因素對人的壽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如果能正確應用中醫理論和有效方法,那麽“不似春,勝於春”的重陽節是可以期待的。
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情誌活動對人體機能有重要影響。保持心情愉快,氣血才會通暢,五臟才會和諧。
研究表明,對老年人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影響最大、導致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是癡呆、腦卒中、抑郁癥等神經精神疾病。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情緒在心血管、免疫、神經方面對身體的不良影響。
唐代醫家孫思邈主張節欲十二以上,但少於十二,即:
超過十二條戒律:
多西
閱讀更多
多重欲望
愛管閑事
使用多種語言的
多笑
擔心
多樂
多希
憤怒的
有多好
多麽邪惡
宜少十二個:
邵四
少年宮
欲望更少
少師
余韶
少笑
邵疇
少樂
邵熙
少生氣
少昊
少做壞事
情緒不宜走極端,保持平和愉悅的心態,及時穩定和平復內心的不快,擁有健康的精神狀態,更有可能保持和諧有序的生理狀態,延緩衰老,應對疾病。
首先,兒孫要經常在老人身邊,幫助老人克服孤獨、悲傷等不良情緒。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逐漸衰弱,經常情緒激動,容易感到悲傷,導致情緒不適,氣滯。所以要“時刻讓人在身邊,不要壹個人坐著壹個人睡”。
同時,也要增加老年人生活的趣味性,讓老年人的心思集中在好的事情上,自然可以避免抑郁癥的出現。這是老年人保持快樂的主要方式。
2.飲食養生法
對於老年人來說,身體的各種功能都在逐漸衰退,比如胃的消化功能,心腦血管的功能等。不恰當的飲食習慣對健康也是有害的,甚至是某些疾病的誘發因素,所以在飲食上要特別註意。
做到肉、果、肉的合理搭配,五味調和,而不偏不倚。牛奶、黑芝麻、蜂蜜等。,在改善人體生理機能和全身協調性,或降低血脂,或增強抗病免疫力方面確實有不同程度的功效,可根據個人身體狀況的不同進行選擇。
飲食習慣方面,宜少食多餐,不餓不冷不熱,不吃太多,不胖。
生肉、生菜、白酒、醉酒、鹹食等都不適合老年人。這些食物往往難以消化,會對血管和血壓產生不良影響,還可能傳播傳染病和寄生蟲病。
另外,基於現代醫學的理解,想要長壽,便秘是必須要解決的。便秘最大的危害不僅是會使體內多余的膽固醇停滯不前,促進脂肪堆積,還會使糞便中分解的代謝產物重新吸收到人體內引起自我中毒,促進衰老。
古代醫家指出“人到50歲,排便不利...而且往往有必要防止它”。如果出現便秘,就要引起重視,偶爾出現的短期便秘可以通過多喝水多吃蔬菜來調節。如果長期出現便秘,不可小覷,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醫學幹預。
3.鍛煉養生法
老年人長期鍛煉可以提高肺活量,調和氣血,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疏通筋骨,提高老年人的身體素質。
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天早晚都要堅持鍛煉。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主要有太極、健美操、氣功、散步、慢跑等相對溫和的運動。
4.生活方式
首先,要選擇住所,住在深山老林,雖然清幽寧靜,但是交通不便,很難溝通;如果住在人口密集的地方,難免會有很多事務和嘈雜的聲音。
盡可能在人和野外比較接近的地方,既不孤也不方便相互交流,還是營造壹個舒適安靜的居家環境。家是人與人接觸最多的地方,居住環境如何直接影響身心健康。
睡眠也是很重要的壹部分。睡眠質量直接影響身心健康。生理生化特征的節律隨年齡變化,老年人的睡眠節律容易被打亂。宜保持規律的生活,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晝夜顛倒,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