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運用方藥治療頸椎病的體會

運用方藥治療頸椎病的體會

頸椎病是西醫的叫法,中醫沒有具體叫法,所以我們暫時將其歸為“痹癥”。“痹”即不通,“痹”是指風寒濕夾雜引起的肢體疼痛或麻木,是指痹癥特別重視這兩種癥狀,而忽略了頸椎病的其他癥狀。頸椎病的癥狀有幾十種,但其發病機制並不復雜。

《黃帝內經》有壹句話,“知其所欲者,壹言而終,不知其所欲者,散盡無窮”。只要抓住了發病機理,很多癥狀都會迎刃而解。頸椎病的原因有很多,但其發病機理其實是高度合壹,氣血不壯。或因氣血不足,或因經絡不通。我們知道,經絡是壹個立體的、多層次的系統,筋脈是這個系統的壹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把頸椎病稱為筋絡病也是合適的。

肌腱是壹個比較寬泛的概念,肌腱、韌帶、筋膜、肌肉甚至椎間盤、關節囊都屬於肌腱的範圍。早在《內經》時期,古代醫生對筋的作用就有了深刻的認識。他們認為肌腱具有約束骨骼和促進關節屈伸以維持正常人體運動的功能。《蘇文胃論篇》說:“宗金主要是束骨益器。”

肌腱要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必須是柔軟的,僵硬和痙攣都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肝血的滋養是其軟基礎。肝血虧虛時,會有血虛筋,導致筋的緊張,出現“麻木、麻木、不人道”的癥狀,特別是夜間上肢麻木、疼痛的癥狀會越來越明顯。

陜西中醫藥大學的張景明教授將這些問題歸因於血虛筋,這也符合臨床實踐。如果單純是痹證中所說的寒濕引起的疼痛,很多頸椎患者用了很多祛風散寒、祛濕、活血通絡的藥物,根本沒有效果。筋脈缺乏滋養,不能發揮抑制骨骼、穩定關節的功能,使頸椎小關節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頸部肌肉代償性痙攣,長期會導致慢性勞損,誘發壹系列頸椎病癥狀。

那我們怎麽能驕傲呢?其實《傷寒論》中用於治療津液不足引起的足攣縮的芍藥甘草湯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方子簡單,只有生白芍和灸甘草。炙甘草味甘,有緩解焦慮的作用,白芍味酸,能緩解焦慮,舒筋活絡,也有緩解疼痛的作用。

上面的藥方只是解決了虛引起的肌肉無力的問題,但是如果氣血不通,單靠藥方肯定不行。這個時候,經絡應該是被釋放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肌肉和靜脈是緊張的。比如因為神經血管變細,血流量減少。如何擴大血流通道?葛根和桂枝很有用。葛根不僅能疏通痙孿的血管,還是頸部的通經藥,對腦供血不足和頸椎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而桂枝不僅能解痙,還能溫陽。所以這兩種藥物合用有很強的疏通解痙作用。

《內經》有壹句話很重要。論古代天真,“女五七,男五八,陽明脈衰於上”。根據古人的這種描述,頸椎病壹般出現在35歲到40歲之後。陽明經是氣血充盈的壹脈。這個年紀或多或少都有陰虛血虛的情況,應該更容易得頸椎病。但據臨床觀察,十幾二十歲的人都有頸椎病,我見過最小的是個6歲的小女孩。其實這和古人的描述並不沖突,年輕人發病多與氣血消耗有關。所以在強筋的基礎上,還要補血。最便宜效果較好的是熟地黃和當歸。

所以我們可以開壹個治療頸椎病的方子:生白芍灸,葛根,桂枝,當歸。生白芍、當歸、熟地黃為四物湯,生白芍、桂枝同用。它們出自桂枝湯,芍藥甘草是芍藥甘草湯。本方包括四物湯、白芍、桂枝湯,生白芍為君藥,占據最重要的地位,既有急用,又有養血作用。

壹般以上藥方對頸椎病有效,但對於長期的頸椎病,配合頸椎穿刺拔罐效果更好。清代葉石天提出了“久病入絡,久痛入絡,久瘀入絡”的辨證論治原則。《臨床指南醫案》中多處提到:“初病在經絡,久病入絡,使經絡主氣,絡脈主血。”因此,只有深入了解頸椎病的發病機制和轉化規律,才能提高臨床療效。

  • 上一篇:室性早搏需要治療嗎?能治好嗎?
  • 下一篇:冰片和酒精能治狐臭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