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休息的重要性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許指出,隨著女性懷孕十個月,體重增加,整體的新陳代謝和需求都會增加孕媽媽的負荷。在分娩期(從子宮開始收縮到寶寶出生),整個分娩過程對於初產婦(初產)至少需要32小時,對於經產婦(生寶寶)至少需要23小時,所以分娩過程對於女性的身心是壹個巨大的負荷,會導致氣血不足,體力耗盡,所以產後休息是必須的。
另壹方面,產婦情緒起伏也會影響乳汁的分泌。中醫所謂的肝郁也包括植物神經的部分,所以產婦要記得保持情緒平和,不要太緊張。產後抑郁癥通常是由於激素突然變化,導致情緒波動過大。建議家人多關註,多陪伴。
許醫生提到,坐月子是為了預防和消除產後不適。通常由於孕期腰部肌肉負荷增加,再加上分娩時用力、出血、出汗等引起的“陰虛、氣絕、脈虛”現象,身體容易受到外感邪氣的侵襲,如貧血、身痛、腹痛、便秘等。壹般來說,坐月子至少需要六周,但還是要看產後女性的體質和恢復速度的不同。
產後四點註意事項由於產後女性體質多為氣血津液不足,易受外感邪氣影響,中醫稱之為“虛寒血瘀”。因此,許於芬醫生建議女性朋友在坐月子期間要特別註意以下四點:
1註意保暖,避免感冒。
同時,要避免因過度保暖而導致出汗過多,不宜用冷水淋浴,以免出現關節疼痛的癥狀。
多休息,充足睡眠。
不宜過度勞累,以免惡露延長或引起子宮脫垂和脫垂。但也要適量運動,使氣血通暢,促進身體恢復。產後8天內禁止性交,有利於子宮恢復,避免感染。
3做好外陰清潔工作
防止惡露排出時感染。
4增加營養
吃蛋白質豐富易消化的食物,食物不宜過肥(油膩)、過冷或過熱。
掌握代謝修復的四大原則。許博士解釋了月子裏食物補充或藥物補充的任務。簡而言之,整個過程就是“調理氣血”。中醫裏會有階段性用藥,但每個原則都是根據產後媽咪的身體狀況來調整藥補。唯壹需要註意的是,媽咪在選擇母乳餵養與否時,會特別註意發乳所含的營養成分。
在食物攝入方面,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蘇表示,食物攝入要均衡。此時女性因為處於高代謝期,需要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同時要喝足夠的水,根據不同體質、不同產後情況進行調節和控制。比如,在傷口修復期間,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促進身體的組織再生和乳汁分泌,在哺乳期間可以多添加發乳等食物補充營養。因為做過剖宮產的女性傷口恢復需要時間,所以建議產後1-3天的食物中應避免酒精。
給個提示:老姜和嫩姜大不相同。怎麽放才正確?
營養豐富的月亮餐
蘇醫生指出,月子期間壹定要有充足的營養。熱量攝入充足,奶水就會充足。營養學家在分娩期間進壹步提供營養攝入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1主食大約是3-4晚的谷類和根莖類(建議未加工的谷類有足夠的纖維)。
2肉、魚、豆、蛋、奶,每天約2杯牛奶。
三碗蔬菜和兩份水果。
4水建議3000c.c(尤其是哺乳期的媽媽)。
首先,去除惡露
許醫生提到,女性在坐月子期間,首先會使用壹些藥膳幫助其排出惡露,因此會給其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其中以生化湯、香油雞最為常見。此外,產後女性也會出現氣血兩虛的情況,同時要註意不同的恢復情況來調整和補充氣血。通常中醫會給壹種溫和的補藥來活血補血,比如丹參、當歸、川芎等等。
1生化湯:自然產婦壹般在產後第壹天開始服用。如果促進血液循環過多,可能會影響氣血不足。產科醫生會決定出院後是否需要服用生化湯。如果惡露排出後還想繼續服用生化湯,醫生建議去掉桃仁。如果惡露中血塊多,可以加入肉桂,彌補寒性體質;如果惡露不多,加蒲黃、五靈脂。添加益母草用於子宮收縮不良。
2.香油雞:香油、酒、姜都會幫助子宮收縮,雞肉是補充蛋白質的來源。酒可以提取壹些藥材的成分。煮熟後用姜代替嫩姜,性溫。需要註意的是,如果產婦身體燥熱,可以用苦茶油代替香油;肝病患者用米酒水(酒精含量已去除)代替全酒燉。
服用生化湯壹個月?
許於芬博士指出,服用生化湯壹個月是壹個嚴重的誤解!生化湯的作用主要是輔助惡露排出,化瘀,補血,溫經。通常在產後第壹天服用或每三天服用壹次。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現代女性在醫療機構分娩,有時會出現“宮縮”。這種情況下,就要推遲或減少生化湯的使用。壹般拿五到七個崗位。建議產後第七天後取三四貼進行剖腹產。多喝生化湯往往會導致惡露消除時間延長或大出血,最終導致貧血。絕對要小心,要註意!
第二,推廣牛奶
壹般來說,胎兒娩出後,產婦會進入哺乳期。營養學家蘇解釋說,如果有壹個母乳餵養的媽咪,月子期間的熱量需求會比壹般女性多300-500卡,重點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的攝入。這時候正確充足的營養來源也會幫助寶寶獲得營養。時間歷程半年左右,不維持正常熱量攝入,直到斷奶。對於非母乳餵養的媽咪,營養師蘇建議,產後3天至1周期間,營養攝入量應比平時多增加300-500卡,壹方面是因為身體虛弱,另壹方面是因為產後代謝期高,以應對身體機能的代謝和修復。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奶就是血,這個時期補氣血很重要。有些人會認為產婦氣虛,奉上人參茶喝,但醫生指出,人參(高麗參)會加快退奶速度,如果有哺乳的媽媽就不要喝了。哺乳期最重要的是“吃”和“睡”。如果妳有足夠的睡眠和營養,妳就會有足夠的牛奶。
1豬腳燉花生
豬蹄含有豐富的膠質、蛋白質和脂肪,能滋陰補血。許醫生建議,可以在食物中及時加入中藥,補血潤燥,增強乳汁分泌。素食者可以選擇膠質較多的植物,如黑木耳、黑木耳、珊瑚草、生菜等。
2塊青木瓜排骨
如果產後女性乳汁不足,也可以用青木瓜排骨煮湯,對促進乳汁分泌有效。素食者可以嘗試豆腐皮代替排骨。許博士在青木瓜排骨湯中加入了四種配料進行烹飪。但由於四味都是補血的藥物,沒有補氣的作用,建議加入黃芪、黨參作為補氣的來源,或者用八珍效果會更好。
三、補氣血:
產後2周左右,重點是“養血”“補氣”,如當歸、黨參、川芎、黃芪、茯苓等。促進新陳代謝,幫助子宮功能恢復。之後重點是全面恢復身體機能,服用四物湯或八珍湯養血益氣。許醫生建議,如果怕進補湯太燙,可以在藥湯中加入壹點無味的寒性藥材,如玉竹、麥冬等。
1四物堂
這四種成分是當歸、川芎、生地和芍藥。具有補血、活血、活血的作用,使面色紅潤,皮膚光滑,產後服用,達到補血的效果。
2八珍湯
八寶是用來調理脾胃的四物加四君子。四君子的成分是黨參、茯苓、白術、甘草。四物湯補血,四君子湯補氣,所以喝八珍既能補血又能補氣血。
第四,修復功能
有些媽媽誤以為生完孩子後會造成身體衰老。許醫生特別指出,只要在坐月子期間調理好氣血,達到養血的目的,身體機能就能恢復,身體就會得到很好的保養。但有些人本身就燥熱,產後不宜補太多。
根據不同的產後體質來把握前三個階段,相信產後身體機能的恢復可以做到“充分休息”和“均衡飲食”。蘇營養師為現代人補充充足營養。相反,他應該註意自己在坐月子期間是否過度補償,導致營養過剩,而不是營養不良。他要適量補充營養,註意均衡飲食。如果太晚了,那就糟了。但過於小心擔心產後身體變形,不肯吃飽,是不正確的。
祛除產後不適許醫生指出,有些古代中醫不能完全適用於現代產婦,尤其是因為剖腹產或外陰切開等西醫的生產方式,所以產後身體不適的原因很多。除了身體虛弱,其他都要根據體質來解決。最重要的是記得和醫生討論評估解決產後不適。
1產後身體疼痛
許於芬醫生解釋說,產後身體疼痛是寒冷季節分娩後的常見癥狀。又因產褥期四肢關節疼痛、麻木、腫脹,俗稱“產後風”,以冬季分娩最常見。而產後虛寒血瘀,多是因為正能量不足,邪實有余。因此,治療以補氣養血、祛風散寒、除濕通絡為主,忌食生冷食物(蔬菜建議輔以蔥、姜、蒜)和寒性水果(如西瓜、哈密瓜、橙子、柚子、獼猴桃等)。食補可關註:杜仲、續斷、羊肉、生姜、當歸、桑寄生、菟絲子等。
2產後便秘
許醫生解釋,產後便秘壹般是由於產後失血過多,或臥床太久不運動,或外陰傷口疼痛不敢用力排便所致。中醫會通過不同的方式給藥幫助軟便,比如當歸可以幫助補血軟便,這也是為什麽有些人服用四物湯(川芎除外)後會腹瀉的原因。蘇的營養師建議,食物中應多攝取纖維素,以增加排便的順暢性。
3產後腹瀉
吃太油膩或太冷的食物,或病人身體虛弱。營養學家蘇指出,如果出現腹瀉,應補充足夠的水分,防止脫水。腹瀉期間,可以通過稀飯和清淡飲食補充熱的、放松的跑步和溫熱的果汁(如蘋果、葡萄)來慢慢恢復正常飲食。許醫生指出,如果剖腹產後出現便秘或腹瀉,應考慮手術誘發癥狀的可能性,並與醫生討論,找出原因。
4產後發熱
許於芬醫生提到,沒有其他癥狀的發熱可能是由身體虛弱引起的,但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此外,乳腺的炎癥和阻塞也可能引起發熱,以及外陰感染或腹部感染。必須去醫院檢查病因,進壹步對癥下藥。
5產後腰疼
因為孕媽咪懷孕期間懷的是胎兒,體重會增加,腰部肌肉的負荷也會增加。許醫生說,在懷孕後期,有必要使用腹部牽引帶來減輕腰部肌肉的負荷。壹方面和臥床時間太長,運動量太少有關。不建議躺在軟床上。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認為腎主骨,肝主經絡,脾主肌肉,會給予杜仲、續斷等藥材,增強筋骨的力量。
許現任振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蘇目前是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的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