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或稱“粽子贊”,俗稱粽子。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餡料,並用箬葉(或柊葉)包裹成各種形狀,如尖角和四邊形。粽子歷史悠久,最初是作為祭奠祖先和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小米(北方產)制成,稱為“角粟”。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味道上來說,粽子可以分為鹹粽子和甜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成為中華民族最有影響、最廣泛的民間飲食習俗之壹,並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美食: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北方和南方常見的傳統習俗。北方主要是吃三角甜粽子,以蜜棗、棗、豆沙為餡。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蜂蜜粽子。南方主要吃鹹粽子,餡主要是鹹五花肉。在南方,我們主要吃四角粽子、尖三角形粽子和方形粽子。
2.黃武
有句話說,江南有五個黃月。在江蘇和浙江省,人們在端午節吃黃武。黃武指的是黃酒、黃魚、黃瓜、鰻魚和鴨蛋黃。但是“黃武”並不專指這些種類。有的地方不吃鹹鴨蛋,吃黃豆。
3.雄黃酒
在長江中上遊,端午節喝雄黃酒特別流行。雄黃可用於制作解毒劑和殺蟲劑。於是古人認為雄黃可以克制蛇、蠍子等昆蟲,於是將其磨成粉末,然後浸泡在白酒或黃酒中。但是,現在人們用黃酒代替雄黃酒。
百度百科-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