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偏癱簡介

偏癱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病因、病理及發病機制4臨床表現5偏癱的分類5.1皮質及皮質下偏癱5.2內部囊性偏癱5.3腦幹偏癱(又稱交叉性偏癱)5.3.1中腦偏癱5.3 .2腦橋偏癱5.3.3延髓偏癱5.3.4脊髓偏癱的治療6.1辨證6.1實證6.1. 2艾灸治療6.1.1.2 . 1.2 . 2 . 2 . 6.1.2虛證6.1.2.1癥狀6.65438.3088888888888癥狀治療6.2.1言語障礙6.2 . 2.2尿失禁6.2.3

2概述偏癱俗稱半身不遂,是指同側上下肢肌肉麻痹,有時伴有同側下肢肌肉和舌肌麻痹。

腦中風後遺癥(偏癱)是指急性腦血管病經治療脫離危險,但留下肢體功能障礙的癥狀。表現為意識清醒,但上下肢不能協調運動,口齒不清,吞咽困難,關節僵硬,偏癱,口眼?歪歪斜斜,口流口水,手腳麻木等。

多數中風患者會留下後遺癥,主要表現為偏癱、關節僵硬、攣縮、言語不清、智力低下或癡呆,易發生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並發癥,只有少數人能基本康復。中風後遺癥影響人的行動和語言,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巨大痛苦,生活質量急劇下降。

病因病理從大腦皮質運動區經內囊和腦幹之間的神經通路至脊髓前角細胞的任何病理改變均可引起偏癱,發病隱匿,呈緩慢進行性偏癱。病因多為顱內占位性病變,如腦腫瘤、腦膿腫、顱內血腫、腦寄生蟲等。如以脊髓為特征的進行性偏癱的病因有脊髓腫瘤、脊柱結核、脊柱增生性病變、肥厚性硬腦膜炎癥等。偏癱起病突然,發展迅速,多由腦血管疾病引起。

偏癱的臨床表現主要是壹側上下肢的運動障礙。有四種臨床表現:

①意識障礙性偏癱:表現為意識突然障礙,伴有偏癱,頭、眼常偏斜。

②弛緩性偏癱:壹側上下肢隨意運動障礙並伴有明顯肌張力減退,可不出現胃腸運動、膀胱肌等不隨意肌麻痹。

③痙攣性偏癱:壹般來源於弛緩性偏癱,表現為肌張力明顯增高。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明顯麻痹,肌張力明顯增加,於是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手指屈曲,被動伸直手有僵硬的反抗感。

④輕度偏癱:在極輕微偏癱的情況下,如進行性偏癱的早期或壹過性偏癱的發作間隔期,麻痹較輕,如不仔細檢查容易漏診。

5偏癱的分類5.1皮質和皮質下偏癱在皮質偏癱中,上肢癱瘓明顯,尤其是遠端。如果有皮層現象,就有癲癇發作。頂葉病變時,出現皮質感覺障礙,表現為正常的表面感覺,如觸覺、溫痛,但有明顯的軀體感覺、位置感覺和兩點辨別覺。遠端感覺障礙明顯。右側皮質偏癱常伴有失語、失用、失認癥等癥狀(右益),雙側皮質下偏癱伴有意識障礙和精神癥狀。大腦皮質偏癱壹般無肌萎縮,後期可有廢用性肌萎縮;但頂葉腫瘤引起的偏癱可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皮質或皮質下偏癱有反射亢進,但其他錐體束體征不明顯。皮質和皮質下偏癱是由大腦中動脈疾病引起的,其次是外傷、腫瘤、閉塞性血管病、梅毒性血管病或心臟病引起的腦栓塞。

5.2囊內偏癱錐體束損傷於內囊,表現為病變對側包括下面肌、舌肌在內的上下肢癱瘓。偏癱不涉及雙側皮質支配的肌肉,即咀嚼肌、喉肌、眼、軀幹和上面部肌肉。但有時面部上肌可輕度受累,額肌有時可無力,表現為眉毛略低於對側,眼輪匝肌肌力也可較弱,但這些障礙都是短暫的,很快恢復正常。內囊後肢前2/3受損時,肌張力增加出現較早且明顯,易出現伸肌病理反射。內囊前肢受損時,出現肌強直,病理反射主要在屈肌群。內囊偏癱最常見的原因是大腦中動脈豆狀動脈分支供血區出血或閉塞。

5.3腦幹偏癱(又稱交叉性偏癱)腦幹病變引起的偏癱多表現為交叉性偏癱,即單側顱神經麻痹和對側上下肢麻痹。其病因是血管、炎癥和腫瘤。

5.3.1中腦偏癱(1)韋伯綜合征:是中腦* * *分叉型偏癱的典型代表,表現為病側動眼神經麻痹,病變對側偏癱。由於動眼神經麻痹,面部下垂,瞳孔擴大,眼球處於下外側斜視位。有時可以看到眼球側移並伴有麻痹,即出現福維爾綜合征,可能伴有偏癱側感覺遲鈍和小腦性共濟失調。其機制是在韋伯綜合征的基礎上,病變範圍更廣,影響眼球的腦幹側視中樞及其通路。以及感覺纖維和小腦紅核束。

(2)Benedikt癥狀群:表現為病變對側不完全偏癱,同時偏癱側有舞蹈和手足蠕動。

5.3.2腦橋偏癱(1)MillardGubler綜合征:同側周圍性面癱和同側展神經麻痹,對側偏癱伴交叉麻痹。因為面神經的核上纖維在腦橋的高位交叉,在腦橋的下部止於面核,然後由骨骺神經發出面神經纖維,到背內側,繞過展神經核,再到腹內側,在腦橋和延髓的交界處離開大腦。面神經核上纖維交叉後發生腦橋病變時,再現病變同側的周圍性面癱、伴有展神經麻痹的交叉麻痹和對側上下肢錐體束損害。

(2)福維爾綜合征:以面神經麻痹和展神經麻痹為特征,雙眼同時看病變對側。其實就是米勒德-古布勒綜合征加上雙側外側運動障礙,所以應該叫米勒德-古布勒-福維爾綜合征。如果病變侵犯同側三叉神經根叢或三叉神經脊束核,則可能有病變,同側可能不敏感。

5.3.3延髓偏癱(1)上延髓綜合征:對側上下肢癱瘓,病變為同側舌肌麻痹和舌肌萎縮。

(2)乳頭旁綜合征;病變對側有深層感覺和精細感覺障礙。

(3)延髓背外側綜合征(wallenberg綜合征):有時伴有偏癱。此外,還有同側肢體共濟失調、眼球震顫、同側軟腭下垂、聲帶麻痹、面神經核感覺障礙、霍納氏病等。

(4) Babinski-Nageotte綜合征:病變對側偏癱和單側分離性感覺障礙,血管運動障礙。病變同側面部感覺障礙、小腦性共濟失調、霍納氏征、眼球震顫、軟腭、咽喉肌麻痹(Avellis綜合征)。

(5)延髓交界區病變:交界區之前,病變可有對側上下肢癱瘓。

5.3.4脊柱偏癱1。錐體交叉以下:脊髓半病變時,病變同側出現上下肢麻痹,但無腦神經麻痹,病變側有深部感覺障礙,對側有溫度覺和痛覺障礙(布朗氏綜合征)。

2.頸部增大(頸5 ~胸2)受損:可出現偏癱。以上肢運動神經元麻痹和下肢運動神經元麻痹為特征。各種感覺喪失,尿失禁,神經痛放射至上肢。霍納氏征很常見。

6偏癱的治療以下方法僅用於中風後遺癥恢復期的治療。如果患者突然出現偏癱,多為腦出血或腦梗塞所致,應及時送往醫院,以免耽誤病情。恢復期患者、家屬或照顧者應鼓勵其多做功能鍛煉,樹立康復信心。[1]

6.1辨證論治6.1.1經驗性6.1.1癥狀:半身不遂,四肢強痙,口眼歪斜,言語不清,頭暈頭痛,面紅目赤,易怒,口苦,咽幹,便秘,小便黃;或伴有腹脹便秘,頭暈目眩,口中黏痰,午後發紅,煩熱,舌紅,苔厚或膩黃,脈滑而強。[1]

6.1.1.2艾灸治療6.1.1.2.1公式1 [1]

取穴:曲池、合谷、足三裏、外關、解溪。

艾條雀灸法:艾條雀每穴灸65,438+00 ~ 65,438+05分鐘,直至局部臉紅溫熱,每日65,438+0次,65,438+00次為65,438+0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休息6 ~ 7天。

6.1.1.2方二[1]

取穴:曲池、合谷、雪海、豐隆、神脈。

艾條雀灸法:艾條雀每穴灸65,438+00 ~ 65,438+05分鐘,直至局部臉紅溫熱,每日65,438+0次,65,438+00次為65,438+0個療程,兩個療程之間休息6 ~ 7天。

6.1.2虛證6.1.2.1癥狀:半身不遂,四肢無力,言語不利,口眼歪斜,伴有面色蒼白,氣短,乏力,半身不遂,心悸,自汗;或伴有手足心熱、四肢麻木、五心煩熱、失眠、頭暈耳鳴等。、舌質淡,苔薄白或膩,脈沈或緩。[1]

6.1.2.2艾灸療法[1]

取穴:百會、氣海、陽陵泉、脾俞、腎俞。

艾灸方法:脾俞、腎俞、氣海艾炷無疤痕。艾灸是將艾條揉成黃豆平底的圓錐形,然後直接放在穴位的皮膚上。當皮膚快要燒完的時候,就會被去掉,換上另壹層。壹個艾炷1勁,每個穴位10勁。艾灸溫和。

6.2對癥治療偏癱常伴有言語障礙、大小便失禁等癥狀,可根據伴隨癥狀增加以下方法[1]:

6.2.1言語障礙選點:厲安全和啞門。

艾灸方法:艾條灸(即麻雀進食時上下移動頭部,艾條最近時距皮膚0.5 ~ 1 cm,產生壹陣陣燒灼感),每穴灸10 ~ 15分鐘,直至局部臉紅溫熱,每日1次。

6.2.2尿失禁取穴:次頜、膀胱俞。

艾灸方法:艾條灸溫和,每穴15分鐘,溫灸至局部發紅,每日1次。

6.2.3大便失禁取穴:命門、大腸俞。

艾灸方法:艾條灸溫和,每穴15分鐘,溫灸至局部發紅,每日1次。

6.2.4註意事項:施灸時註意保暖,避免受寒,以免因寒加重病情[1]。

6.3按摩治療以下方法適用於半身不遂、肢體痙攣、口舌歪斜、言語不利、頭暈目眩、頭脹疼痛、臉紅易怒、口苦咽幹、大便秘結、小便黃;或伴有腹脹、便秘、頭暈、口中黏痰、午後發紅、煩熱、舌紅、苔厚或膩黃、脈強滑[2]:

6.3.1取穴首義、曲池、手三裏、八角、環跳、承府、陰門、委中、承山、椎關、浮圖、石豐、梁丘、雪海、膝眼、足三裏、三陰交。[2]

6.3.2操作方法:患者側臥,醫生站在患側。先揉肩關節前後兩側,再揉左右結構:?肩關節周圍,然後移動到上肢,然後左右結構:?上肢後、外側、前側(從肩到腕)前後左右結構:?2 ~ 3次;然後按壓上肢的手健、曲池、手三裏等穴位,約1分鐘;輕輕搖動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握住整個上肢5次;最後搓抖上肢,扭轉5指。患者俯臥,醫生站在患側,先將督脈、膀胱經推至骶尾部,再施左右結構。該方法適用於膀胱經夾脊穴和八角、環跳、承府、陰門、委中、承山等穴。輕拍腰骶部和背部;擦背、腰骶部、下肢後側,取風池穴,按好肩部。病人仰臥,醫生站在患側,左右結構在前。患肢的外側、前側和內側肢體,往復左右結構:?2 ~ 3次;然後按揉椎關、石豐、浮圖、雪海、梁丘、膝眼、足三裏、三陰交穴,每穴約1分鐘;輕輕晃動臀部、膝蓋、腳踝等關節;握住大腿和小腿肌肉5次;最後揉揉下肢,扭轉5指。[2]

6.4保健艾灸艾灸簡單易行,對人體幾乎無害。中風患者家屬或患者本人應抓緊時間,在服藥的同時積極使用艾灸進行中風後遺癥的康復。如果配合針灸、* *等保健方法,康復效果會更好。[3]

穴位:百會、肩井、風池、曲池、足三裏、懸鐘、昆侖[3]。

艾灸:每次選擇4-5個穴位,用艾炷直接灸。每個穴位3-5強,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3]。

註意事項:艾灸時註意給患者保暖,避免受涼,以免受涼加重病情[1]。

6.5病歷李,女,47歲,工人。該患者在2006年騎自行車時不小心撞到了頭,隨即陷入昏迷。他被送往醫院急救。頭部CT顯示右側硬膜外血腫,右側顱骨線形骨折。開顱減壓後血腫消除,並對患者進行消炎止血、利尿醒神。患者在昏迷28天後蘇醒。CT掃描顯示右側內囊創傷性梗死、腦萎縮、右側顱骨術後缺損伴腦膜膨出。治療2個月後,仍有左肢體偏癱,左巴氏征(+),無感覺障礙,語言不利,口眼略偏左,舌向左突出,舌伸無力,有縮短,左臀部嚴重壓瘡,喜嘆氣,哭鬧,少食,大小便失禁,便秘,3 ~ 6天1次,有時無力。舌淡,苔薄黃,脈細弱。治療以益氣活血、通絡祛風化痰為主。經過4個月的按摩治療,患者左側肢體偏癱基本恢復,壓瘡痊愈,語言方便,夜間睡眠良好,舌淡,苔薄黃,脈細,基本能自理。隨訪1年無復發。[2]

錢,男,65歲。他的家人說,他患高血壓十年了,1991 12.5,起床時感到頭暈,左肢麻木無力,隨後癱倒在床邊,但昏迷不醒,失語,惡心嘔吐,送醫院搶救。檢查左側上下肢肌力?ⅱ~ⅲ級,口歪斜。腦部CT顯示右側丘腦有壹個1.41cm×1.22cm的高密度區。首次采用針灸,取合谷、曲池、步車、足三裏、豐隆、太沖穴,每次30分鐘。經過10的治療,他們可以借助拐杖獨立行走。經過30次治療後,他出院了。[1]

7偏癱患者的日常保健(1)由於這種疾病的持續時間直接關系到康復,因此盡早治療這種疾病非常重要。患者應保持情緒穩定,生活規律,避免吸煙、飲酒、辛辣食物和脂肪過多的食物,保持身體清潔,加強壓瘡的護理和預防。

(2)恢復期,有必要進行壹般性鍛煉和輕度活動,並加強患肢的功能鍛煉,但活動量不宜過大,更不用說過度疲勞。

  • 上一篇:戒煙最有效的方法
  • 下一篇:怎麽去除臉上的斑點?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