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脾虛
(1)癥狀
皮膚暗沈不紅,濕疹像水泡,藏在皮膚裏。癢了才能看到滲水,以後會幹,會脫皮。多見色差、飲食不良、食欲不振、排便頻繁且質薄、小便黃,或腹脹等脾胃癥狀。
(2)治療
(1)選穴脾俞、舒威、足三裏、三陰交。
(2)定位脾俞:背部,11胸椎棘突在下方時,開1.5寸【肚臍對應的位置是第二腰椎,從第二腰椎向上摸三個椎體,就是11胸椎,棘突下緣開2指左右(食)。
舒威:背面,12胸椎棘突下,開1.5寸【肚臍對應的位置是第二腰椎,從第二腰椎向上摸兩個椎體,就是12胸椎,棘突下緣開約兩橫指(食指、中指)的點就是取穴位置,如圖6-2。
足三裏:小腿前外側,小腿鼻下3寸處,以橫指(中指)自脛骨前緣(站立位,用同壹只手張開虎口環繞髕骨上外側,其余4指向下,中指指尖為取穴位置,如圖2-20-4)。
三陰交穴: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方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時(手的手指並攏,小指下緣緊貼內踝尖,食指上緣位於脛骨後緣的水平線交點為取穴點,如圖5-4-3)。
(3)拔罐法艾灸拔罐法。壹、溫灸穴位用艾條點燃15分鐘,使皮膚感到溫暖,人體感到舒適。然後進行拔罐,保持罐1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壹個療程。
??第二,血虛
(1)癥狀
癥狀主要是紅色丘疹,抓撓出血,少量滲水,嚴重瘙癢可見無數抓撓,尤其是夜間。
(2)治療
(1)選穴大椎、豐滿、舒菲、舒歌、雪海。
(2)定位?大椎:背部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見圖6-3-1)。
風門: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開1.5寸【大椎穴下推兩椎,其下緣旁開兩橫指(食、中指)的點為穴,如圖6-3-1】。
圖6-3-大椎、風門、舒菲和舒歌
舒菲: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開1.5寸【大椎穴下推三椎骨,即第三胸椎,其下緣開約兩指(食、中指)作為取穴部位,如圖6-3-1】。
舒歌: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開1.5寸【從平肩胛骨下角處的椎骨(第7胸椎),棘突下緣開約2指(食和中指),如圖6-3-1】。
血海:屈膝,膝蓋骨基底內側端上方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隆起處(坐位,屈膝90度,醫生站在患者對面,左手手掌對準右髕骨中心,手掌彎曲放在膝蓋上,拇指指向的點為取穴點,如圖2-19-3)。
& ampnbsp?(3)拔罐法簡單來說就是拔罐。拔罐後保持拔罐1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第三,濕熱
(1)癥狀
起病迅速,皮膚灼熱腫脹,或出現大紅斑、丘疹、水皰,滲水過多,甚至黃水淋漓,粘稠腥臭,如結疤後松脂,瘙癢過度皮膚脫皮,大便幹燥,小便黃。
(2)治療
(1)選穴大椎、脾俞、曲池、雪海、三陰交。
(2)定位大椎:看前面。
皮叔:前會有期。
曲池: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為尺子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屈肘45°,肘關節橈側和肘橫紋頭為穴位,如圖3-4-1)。
血海:看前面。
三陰交:見前面。
(3)拔罐法:刺絡拔罐法。用梅花針叩刺大椎、曲池穴,以皮膚有輕微出血為度,然後拔罐,以皮膚冒出較多血斑為度。其余穴位單純拔罐,拔罐保持10分鐘,每天1次,三次為1。
四、註意事項
(1)忌吃魚、蝦、海鮮和辛辣食物,治療期間戒煙戒酒;皮損不能暴曬,也不能用熱水燙傷,用肥皂擦洗。應盡可能避免刮擦。如果被感染者被抓傷了,要用藥物治療。
(2)遠離過敏原,如化學粉塵、油漆、有毒化學品等。
動詞 (verb的縮寫)案例
胡,男,28歲。濕疹1多年未愈。小腹部濕疹約5 cm× 8 cm,上胸部濕疹約4 cm× 6 cm,表現為紅點和丘疹,幹燥脫屑,瘙癢,搔抓,流水,伴有飲食不良,睡眠不好,大便稀。取穴:足三裏、脾俞、舒威、雪海、風門。采用艾灸拔罐法,用艾條對上述穴位進行溫和灸。皮膚感覺溫暖舒適,拔罐保持10分鐘,每天1次,三次為1個療程。經過1個療程的治療,瘙癢大大減輕,其余癥狀略有改善。連續治療3個療程後痊愈,隨訪65438±0年未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