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熱?
紅斑鮮紅,多水皰或大皰,常伴有發熱、咽痛、口幹、關節痛、便秘、尿黃赤。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數。
治風熱濕。
藥方上的草藥
清積石氏湯主方加減(吳倩等《醫宗金鑒》)
處方:柴胡、木通、澤瀉、梔子各65438±02g,升麻、黃連、蒼術、厚樸、浮萍各9g,生甘草、陳皮各5g,土茯苓30g。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去蒼術、陳皮,加黃12 ~ 15g(下背)。咽喉腫痛者,去蒼術、陳皮,加玄參、知母各12g。關節痛者,加季芳、秦艽12g。實熱者,去蒼術、厚樸、陳皮,加板藍根、金銀花各15g。
風寒型
每當氣候寒冷時,綜合癥就會出現或爆發。紅斑為暗紅或紫紅色,有水皰,指(趾)腫,患部冷,惡寒肢冷。舌紅,苔薄白潤,脈緩。
治風寒,調和營衛。
處方:桂枝、當歸各12g,赤芍15g,生姜3-4片,大棗6枚,羌活9克,川芎9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血熱型
該綜合征表現為紅斑鮮紅或紫紅色,有水皰或血皰,局部有燒灼感;伴有口幹、煩躁、大便幹結、黃赤。舌紅或絳紅,苔薄黃,脈弦或滑。
清熱涼血治法。
處方:水牛角(先炒)30-60g,生地30g,赤芍、紫草、丹參、白茅根15g,牡丹皮、白前、黃芩12g。水煎服,每日1劑。
第二,中成藥
(1)清開靈註射液,每次2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靜脈滴註,每日1次。
(2)丹參註射液,每次20ml,加入500ml 5%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註,每日65438±0次。
三、貓眼瘡的外治
塗爐甘石洗液或三黃洗液。
如有糜爛滲出(繼發於水皰、大皰),可用黃柏、地榆、金銀花(或葉)各30克,甘草、側柏葉、苦參各30克,水煎洗凈,濕敷。在濕敷間歇或濕敷後滲出物已減少時,可外用青黛粉末油。
抹頸法:將羊固定住,用尖刀從頸部切斷羊的血管、氣管、食道,放血。胸腔放血法:將羊保持仰臥位,然後用尖刀在羊的第三、四肋間和胸骨左側各刺壹刀,然後穿刺或夾斷主動脈。雙管穿刺放血法:將羊頸部縱向切開8cm,然後將尖刀放入切口進行放血。
壹、如何殺羊?
1,擦脖子法
將羊的身體固定,避免移動,然後用尖刀從羊的脖子上切斷血管、氣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