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日糧適口性,增加日糧采食量是滿足哺乳母豬高營養需求的重要措施。母豬哺乳期采食量不足,會影響產奶量和後續的繁殖性能。對繁殖性能的負面影響在夏季尤為顯著。泌乳期黃體生成素的水平對維持卵巢的正常生理活動非常重要,並能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泌乳中後期增加能量攝入;能明顯促進黃體分泌LH(促黃體生成素)。與經產母豬相比,初產母豬哺乳期采食量較低,導致初產母豬無法達到成年母豬的繁殖性能。而且初產母豬的泌乳和繁殖性能對養分的攝入非常敏感。通過分析大部分種豬的記錄可以發現,初產母豬的繁殖性能,如增加斷奶至發情間隔、降低受胎率、提高淘汰率、降低二胎產仔數等,已經成為限制該群體生產性能的主要因素。在實際生產中,哺乳期母豬的平均采食量為5 ~ 5.5公斤,而哺乳期母豬的平均采食量要在7公斤左右才能維持自身的代謝和產奶,所以哺乳期母豬的采食量壹般不能滿足其正常需要。因此,營養學家和養豬生產者致力於改善日糧的適口性和質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母豬在哺乳期的采食量。根據筆者的經驗,在哺乳母豬飼料中添加“乳樂健”能有效提高母豬的采食量,提高其泌乳能力。
2.提高哺乳母豬的能量和蛋白質。
母豬在哺乳期通常表現出能量和蛋白質的負平衡。目前泌乳母豬日糧平均能量水平為13.06 MJ/kg,平均采食量為5 kg左右。母豬的能量攝入遠遠不能滿足產奶的需要,必須利用體內的脂肪儲備。這種能量需求的相對缺乏存在於整個哺乳期。添加脂肪是提高膳食能量水平的有效措施。大多數實驗表明,在妊娠晚期或泌乳早期母豬日糧中添加脂肪,可以提高日產奶量和乳脂率,進而提高仔豬成活率。在仔豬新生體重低、死亡率高的情況下效果最為明顯。尤其是夏季高溫季節,添加脂肪尤為重要,可以有效提高飲食的能量水平,脂肪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體熱較少。由於泌乳母豬具有將飼料中的脂肪直接轉化為乳脂的能力,因此在選擇脂肪時應註意脂肪酸的組成,建議少用飽和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比例較高的動物脂肪。最近的研究表明,牛奶中的短鏈脂肪酸容易被仔豬吸收;中鏈甘油三酯容易代謝成酮體,容易通過胎盤,用於發育胎兒脂質合成和產生葡萄糖,從而提高新生兒的能量儲存和仔豬的生存能力。
氮的負平衡和體重下降會導致產奶量下降。減少負氮平衡的有效方法是增加蛋白質的攝入。許多試驗表明,泌乳母豬飼料中的粗蛋白水平對產奶量有重要影響,日糧蛋白水平與產奶量、乳脂和乳固形物含量呈顯著正相關。還有實驗表明,母豬哺乳期蛋白質和能量的攝入可以影響乳房發育,增加蛋白質和能量的攝入可以刺激乳房生長。
3.提高哺乳母豬日糧中賴氨酸和其他必需氨基酸的水平。
提高哺乳母豬日糧中賴氨酸和纈氨酸的水平。賴氨酸是泌乳母豬的第壹限制性氨基酸。最近的研究表明,NRC(1988)推薦的日糧賴氨酸水平0.6%是不夠的。當賴氨酸水平提高到0.75% ~ 0.90%時,隨著賴氨酸攝入量的增加,仔豬每窩增重增加,母豬體重下降。因此,新NRC(1998)推薦的賴氨酸需要量為0.97%。但氨基酸含量過高會導致支鏈氨基酸纈氨酸的缺乏。哺乳母豬日糧中添加賴氨酸容易引起纈氨酸缺乏,影響母豬產奶量和仔豬增重。日糧中纈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對哺乳母豬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響。結果表明,提高日糧中纈氨酸與賴氨酸的比例可以增加斷奶仔豬的窩重。纈氨酸是動物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必須從飼料中獲取。它們不僅用於體內合成蛋白質,也是特殊生理時期(如饑餓、哺乳、運動)體內重要的能量來源。纈氨酸在體內分解產生ATP的效率高於其他氨基酸。較高水平的纈氨酸和異亮氨酸可以提高整個泌乳期的乳脂率,較高的乳脂率可以為仔豬提供更多的能量,從而為促進仔豬的生長提供了可能。母豬日糧中添加纈氨酸能促進仔豬生長,仔豬斷奶重隨纈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但目前還沒有商業化的飼料級纈氨酸添加劑。壹般玉米、豆粕中纈氨酸含量很低,羽毛粉、血粉中含量較高,但利用率不高。
4.提供充足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飼料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母豬乳的影響有很多報道。據報道,隨著母豬日糧中維生素A、維生素E和葉酸的增加,母豬初乳和常乳中維生素A、維生素E和葉酸的含量也會相應增加。母豬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會損失大量的鐵,尤其是高產母豬,往往會出現臨界缺鐵性貧血,不僅影響健康,還會降低飼料的利用率。有機鐵的吸收快速高效,不會引起礦物質之間的拮抗。在母豬飼料中添加額外的有機鐵,不僅能有效緩解高產母豬的缺鐵狀況,還能提高血紅蛋白的攜氧能力,從而提高體內代謝率,提高飼料利用率。此外,血液中鐵濃度高,對下壹個胎兒的生殖性能有很好的影響。氨基酸螯合鐵是很好的鐵源。
綜上所述,飼料的營養水平直接影響母豬的泌乳性能。有些生產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降低日糧質量,這是非常錯誤的,因為低質量的日糧會嚴重影響母豬的繁殖性能,不能滿足母豬的營養需求,會降低產仔數,降低仔豬的初生重和生存力,降低母豬的泌乳能力、妊娠率和繁殖壽命,增加從斷奶到再次發情的間隔時間。因此,為哺乳母豬提供足夠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同時采用新的有效的營養調控手段,充分發揮母豬的生產潛力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