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食物經脾胃轉化而來的,所以脾胃是後天之本。
1,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兩者的關系極其密切。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患者往往會出現食欲不振、飯後腹脹、消化不良等癥狀。
脾喜燥不喜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中醫認為脾有“土”的特性,土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有“脾濕”的問題。
2.脾胃不好的癥狀
中醫認為,脾胃是壹個人的後天基礎。脾胃不好的人,往往身體上有壹些明顯的癥狀,可以早期發現。
脾胃出了問題,癥狀壹般是厭食、腹脹、腹瀉、便溏。那就是:不想吃,吃了不香;不吃不脹,吃點東西就脹;腹瀉,水和糞便可分別稱為“腹瀉”,水和糞便混合均勻可稱為“便溏”。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津”,是脾水、脾氣的外在表現。壹個人的脾氣足了,唾液就能正常傳遞,就能老老實實地待在嘴裏,不溢出來。壹旦脾氣弱了,“口水”睡覺就會不聽話,流口水。
壹個人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胃脹,並有腹瀉或便溏的癥狀。
古語有雲:“胃不和則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很差,出現入睡困難、醒來多夢等問題。
用手摸鼻子會發現壹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發紅,脾胃有熱證,特別能吃,但吃了之後容易餓,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口中又苦又粘。
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脾胃,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五藏皆胃中氣滿。胃也是五臟之本。”臨床上很多疾病都是脾胃失調引起的,各器官的疾病也會影響脾胃失調。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註意調整飲食,放松心情。
另外也可以通過揉穴位來調節。
經絡連接著人體的各個器官。通過按摩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刺激經絡之氣,從而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下面是壹些常用的穴位。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會導致運化不暢,導致體內水濕停滯。揉脈壹方面會健脾壯陽,另壹方面會使腹部兩側的膽經陽氣得到補益,迅速化解小腹積聚的水濕。
當然,如果妳覺得搓脈不夠用力,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敲。對了,這個方法治療便秘也很有效,可以說立竿見影!
健力穴,任脈的壹個穴位,具有和胃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醫認為,胃不和則不安。所謂胃不和,多是由於飲食不當,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失調,導致食積、胃脹、噯氣、反酸,影響睡眠。
健力穴位於腹部。按壓此穴,可直接刺激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排空,消除腹脹,理氣寬心,吃飯時自然知味,睡覺時安心。
按摩方法:
手指揉搓法:將拇指腹放在穴位上,其余四指略握拳,拇指稍用力順時針方向按壓揉搓,有輕微酸脹感即可。每次按揉5分鐘左右,每日多次可行。
艾草糊:
如果是因為暴食受寒,導致胃部飽脹隱痛,可以用艾草膏。把艾草貼在腳底,放在湧泉穴,晚上睡覺前戴上,第二天早上摘下來。
腸胃改善,排便通暢,口臭消失,身體浮腫、浮腫也消失了。
功能:固本培元,壯陽消疲,調理腸胃。
操作方法:壹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持續5 ~ 10分鐘,每日2 ~ 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寒的胃痛、便秘、腹瀉患者有很好的效果。艾灸在臨床上也常用於溫中、健脾、散寒、止瀉。
功能: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操作方法:壹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持續5 ~ 10分鐘,每日2 ~ 3次。對胃痛、惡心、嘔吐、泛酸等胃腸道癥狀有很好的療效。這個穴位也是艾灸常用的。
功能: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通經絡,祛風除濕,扶正祛邪。
操作方法:壹般以拇指按摩為主,每次持續3 ~ 5分鐘,每日2 ~ 3次。俗話說“肚中三裏”,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
長期堅持按摩或艾灸上述穴位,可達到健脾養胃、強身健體的效果。但這不是壹切。如果癥狀嚴重,不能及時緩解,應盡早去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