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濫用預防藥物
很多家長在孩子健康的時候給孩子吃板藍根預防或者使用抗生素,讓家長覺得很安全很放心。其實板藍根也是藥,吃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抗生素過量造成體內微生態失衡,長期大量使用還會降低人體免疫力。
2、藥物混著吃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的病恢復得更快,錯誤地給孩子服用了多種藥物。因為孩子肝腎功能不健全,同時服用多種藥物可能會造成肝腎損傷。如果病情嚴重,需要多種藥物壹起服用,最好聽從醫生的建議。
3、頻繁服藥
用藥頻率和劑量有相關要求。有些家長為了孩子更快康復,擅自增加孩子的用藥頻率或劑量。這些也會增加孩子的身體負擔,甚至產生副作用。用藥頻率和劑量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醫囑服用。
4.用糖水吃藥
很多孩子因為藥物的苦味而不喜歡吃藥,所以家長就嘗試用紅糖水溶解藥片,這樣可以掩蓋藥物的苦味。但紅糖中的鈣、鐵會與藥物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蛋白質在胃中變性凝固,降低藥效。藥物中的苦味還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起到治療作用。所以最好不要用糖水吃藥。
5.服用成人藥物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用自己用過的有效藥物,以為只要成人劑量減半。兒童不是微縮成人,給他們用成人壹半的劑量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安全的。兒童的肝臟和腎臟尚未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或清理能力不如成人,成人藥物還可能影響兒童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沒有兒童用藥的時候,最好咨詢壹下醫生,看能不能用,用量多少。
6.對外國藥物的偏好
很多家長更喜歡國外的藥物,認為給孩子服用是安全的。由於語言不通,家長無法很好地掌握用藥信息,從國外購買的國外藥品缺乏監管,藥品質量難以保證。所以在使用國外藥物時,壹定要警惕藥物安全,正確用藥。
7.迷信的民間療法
孩子身體不適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是匆匆忙忙去醫院,聽到的壹些偏方也會讓孩子再試試。壹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民間偏方或土辦法,有效成分不明確,劑量不科學,不壹定能治好孩子的病,還可能加重甚至惡化孩子的疾病。孩子有身體疾病最好去醫院檢查治療,更有利於身體恢復。
8.相信別人的推薦
父母交流育兒經驗,經常推薦孩子吃過的藥。因為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用藥可能會有壹些差異。別人推薦的有效兒童藥物,只有經過醫生判斷後,才能科學服用。
9、重醫輕護
孩子生病吃藥後家長才安心。其實育兒比用藥更重要。孩子的日常生活、飲食禁忌、服藥期間的個人衛生都會影響病情的變化。註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於預防疾病。
10,常見兒童用藥
輕微感冒(打噴嚏流鼻涕):保嬰丸(風寒感冒)、牛磺酸顆粒(風熱感冒)、朱婆猴棗散、小兒保泰康(風熱感冒)、小兒感冒顆粒、復肝林口口服液、小兒金丹。
感冒發熱:雙黃連口服液、蒿娃感冒顆粒(小兒欣)、牛磺酸顆粒、保嬰丹。
感冒咳嗽:猴棗牛黃散、保嬰丹、小兒感冒顆粒、小兒清肺口服液(同仁堂)、小兒止咳糖漿(露)、清眩止咳露。
咳嗽痰多:小兒止咳糖漿(露)、清肺化痰顆粒、沐舒坦、小兒小薺止咳口服液、保嬰丹、猴棗牛黃散、健兒清解液。
鼻塞嚴重,流膿性鼻涕:鼻淵舒,進餐及0.5%麻黃堿滴鼻液(滴鼻液禁用)。
發熱:泰諾、美林、陳公仔欣、小兒退熱貼。
發熱、扁桃體炎(咽炎):小兒延邊顆粒
舌苔厚,內火旺:王寶赤丸,小兒七星茶,小兒齊針丹。
食欲不振、脾胃虛弱:嬰兒健脾散(嬰兒素)、醒脾楊二顆粒、皮克欣、小兒七星茶。
食積(小兒疳積)、厭食、消化不良:四磨湯、小兒化石丸、小兒七星茶、王氏保赤丸、導赤丸、鮑貝健脾散。
腹瀉:媽咪愛、金雙啟、思密達、乳酸菌、麗珠常樂。
非感染性腹瀉:匹克欣、醒脾養兒、鮑貝健脾散、思密達、合生元驚嚇、夜啼:牛黃寶龍丸、朱婆猴棗散、珍珠粉、保嬰丹、嬰兒素、小兒至寶丸(含朱砂,慎用)。
不安睡:嬰兒精華、保嬰丹、猴棗粉、健脾養兒。
濕疹:優卓爾、綠藥膏、福樂霜、舒膚特、爐甘石洗劑、紫草油。
碰擦傷:萬華油,好快速噴霧,完美蘆薈膠。
燒傷:景萬紅
常用抗病毒藥物:板藍根(中)、新博林(西)。
常用的消炎藥(抗生素):cichlo、阿奇黴素、阿莫西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