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解釋外感熱病,脘腹脹滿,胡言亂語,脈浮緊於口,即肝木切脾土之征,名為“豎”,用針刺之法治療。
我們知道,只有陽明病、熱證壹派、熱病患者才會有胡言亂語。所以,譫妄代表陽明證。
桂枝湯壹開,汗出,胃中津液消散,就成了陽證。
陽明是足陽明的胃,手太陽的大腸。太陰篇第壹主證是脘腹脹滿,所以脘腹脹滿代表太陰證。太陰為脾,寸口脈為陽脈,寸口脈浮緊,表示肝木乘脾土。
肝血太強,達不到胃;得了急性肝病的人,肝臟腫大起來,胃受壓,所以脾胃被肝壓,肝裏充滿淤血,脾胃的血就不夠了。
人氣血不足,就會更胖。為什麽會胖?就是要多吸收,所以氣血兩虛的人都有胖大舌頭。脾胃也是如此,血液運行到肝臟。當沒有血液使脾臟蠕動時,脾臟就像死脂肪壹樣卡在胃的下面,這就是所謂的“縱”。縱是病人吃不下飯,還得虧肝虧血。這時張仲景說,不僅可以靠門,用“臟會”和“養脾”的章門穴會更好。
其實在腹滿、譫妄、脈緊的時候,我們中醫是可以用小建中湯的。如果有譫妄和便秘,可以用桂枝湯和大黃。
從這點來看,張仲景並不是很擅長針灸,他的方子也確實高超。後世的醫生對這壹論點提出了質疑。
滿口譫妄,這就是陽明病,是在疾病傳播中的表現,主要原因是太陽病傳播中出現了陽明證。脈浮緊,外證也有表現。後來醫生說這是太陽陽明之病,所以肝木不能理解。
《醫學金鏡》裏說的“名垂,門紮”這句話,這是個錯誤,前後語言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