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壁虎6只,朱砂6克,上藥,焙幹研成粉末備用。使用時,取適量粉末撒於患處,用濃麝香軟膏固定,隔日換藥。療程為1個月。壹般休息3-6天即可繼續1療程,對頸椎、足跟骨質增生有較好的療效。
川穹粉:取川穹45g,研成細粉,裝入用薄布縫制的布袋中。每個布袋裝15g粉末。把藥袋放在鞋裏,直接接觸患處。每次服用1袋,每天換藥1次。三個藥袋交替使用。更換下來的藥袋幹燥後仍然可以使用。
川烏散:取生川烏30g(此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糧食酒更好)調成糊狀,晚上睡前用溫水洗腳,將藥均勻塗於足跟疼痛處,外用塑料紙包裹,服藥期間不要劇烈活動。每天壹次,壹般連續2-3次。停藥,不要長期使用。
鮮蒼耳:取適量鮮蒼耳葉,搗碎,用壹小塊塑料薄膜包裹,晾幹後換藥,次數不限。如果出現水泡,可按燙傷處理,傷後繼續上藥。取夏枯草50克,用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時,然後煮沸15分鐘,先熏蒸患處20分鐘,每日1-3次,每劑可用2天。
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適量,用刀刮去兩邊的毛刺,然後切成兩半,將切開的壹面貼在腳後跟的疼痛處,用膠帶固定,12小時後換另壹半。冬天可以把切好的壹面放在火鍋裏烤3-4分鐘,然後敷在患處,壹般是晚上。治療期間宜穿布鞋,適當運動,使氣血經絡暢通。
臭椿葉熏洗:取臭椿鮮葉250g或幹葉100g,加水約1000ml,煮沸取汁,加醋酸150g,加熱熏洗患處,1-2次,每日20天為壹療程。
五倍子皂莢粉”取五倍子40克,皂莢20克,將兩藥研成細粉,加米醋調成糊狀,貼在患處,用膠布固定。壹天換藥1次,對輕癥有效,重癥10次。(1)兒童足跟痛壹般不需要口服藥物,可以應用其他治療方法。
(2)年輕人足跟痛,應以養血、溫經、止痛為主。
處方:三七12g、當歸60g、川芎60g、續斷60g、骨碎補60g、乳香60g、沒藥60g、血竭30g、紅花60g、硼砂30g、朱砂15g、琥珀15g、冰片6 g..用法:研成細末,每次3 ~ 5g,每日2次。
(3)老年人足跟痛的治療應利濕祛風、行氣止痛、補益肝腎。
處方:獨活6g,防風6g,川芎6g,牛膝10g,秦艽12g,當歸12g,茯苓12g,黨參12g,白芍15g,阿莎麗3g。用法:煎服,每日1劑,早晚2次,5劑為1療程。同時服用1藥丸,每日兩次,20天為1療程。(1)熏蒸法:將當歸12g、川芎6g、乳香6g、蘇木5g、紅花5g、沒藥6g、土鱉蟲3g、三七3g、赤芍9g粉碎,加水煎煮30分鐘,放入盆中。將半塊粘土磚加熱,放入藥液中,使熱氣熏蒸患處。待氣盡後藥液溫度降低時,可將足跟痛點烤在粘土磚上,邊烤邊壓,每日1 ~ 2次,每次30分鐘,藥液可反復使用。
(2)外敷法:可敷於疼痛部位,效果顯著。目的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或引起滑膜囊破裂和液體吸收。具體方法:
1,患者俯臥床上,患肢膝關節屈曲90°;
2.操作者單手托住患足進行背屈固定,使肌腱緊張;
3.另壹只手,用魚際對準滑膜囊,用力剁。1.針刺
穴位:阿是穴、太溪穴、昆侖穴、成山穴。具體方法:
(1)以阿是穴為主,滲透快,刺激強。
(2)然後以中等刺激分別刺入太溪、昆侖、成山。
(3)每10分鐘撚針1次,開始針30分鐘,每天1次,6次為1。
這種方法可以應用於兒童、年輕人和足跟痛的老年患者。
2.電針療法
在足底筋膜或滑液囊周圍穿刺4針成方形,然後施加感應刺激電流,每次20分鐘,每天1次,8次為1個療程。
3.艾條灸
壹端燃燒的艾條對準腳痛明顯的地方,直到局部皮膚變紅,然後固定在離皮膚半寸的地方。熏灸20分鐘,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