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朋友圈謠言的傳播,我們該怎麽辦?雖然很難解決問題,但嘉賓們積極獻計獻策。
第壹點是“尊重父母,不要挑戰父母的世界觀”。科學作家黃永明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壹個人對這個東西(謠言)堅信不疑,很多時候不用妳把壹個相反的事實擺在他面前,他也能馬上接受。”“妳反駁謠言的時候,不能讓對方覺得妳在挑戰他的世界觀。妳要尊重他,讓他覺得他相信妳,不會挑戰他的世界觀。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被說服。這是許多專家共同觀點。科普作家雲無意中說,“我們必須堅持平等交流的原則。不尊重讀者,就傳播不下去。因為妳再罵他,居高臨下的批評他,他還是不相信妳。“對於普通人來說確實如此,所以我們更應該關註我們的父母。農業大學副教授朱義也表示,現在很多科普被稱為“打臉科普”、“強制科普”,其實並不好,應該用“擁抱科普”來達到效果。
第二,對於父母的朋友圈,謠言要重點關註。這也是農業大學副教授朱義提出的觀點。“如果謠言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就應該重視。”在北京大學教授馬冠生看來,父母長輩相信食物相殘的現象是無奈之舉。“有傳言說妳現在不容易打破它,因為它根植於文化,比如養生存在於整個社會體系中。隨著壹代又壹代人的成長,新壹代人的科學素養也提高了,這些謠言可能會慢慢消失。”
第三,讓家長從他們覺得可信的地方獲取信息。這是馬冠生教授的建議。“就好像我回家會跟公公婆婆說吃這個吃那個會有營養,但我不會相信。如果拿我在北青報專欄裏說的話,我可能會相信,因為我覺得比較權威。”《丁香園》的高級編輯張鑫炎也同意這壹觀點,應該給父母提供可靠的信息來源。“比如三甲醫院的微信微信官方賬號,他們推送的內容可能比較靠譜。”丁香園學術發展經理張廣友將此發揮到了極致。“我特意請了壹位權威的高血壓教授掛了他們的號,讓他們告訴我(家長)。這是最有效的,因為他最權威。”
第四,讓擺脫謠言的家長成為廣場舞社群的“意見領袖”。這是張鑫炎提出的“超前建議”。因為長輩有自己的社交圈。在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蔡靜看來,廣場舞社區是關於食品藥品的謠言傳播最多的地方之壹,這個社交圈對他們來說是最可信的。如果妳能把父母的朋友圈從謠言中解放出來,請鼓勵他們在廣場舞社區傳播正確的信息,這樣其他老年人就不會相信朋友圈的食品健康謠言了。
如何“還父母朋友圈壹片藍天”,可以參考專家的建議。但前提是要主動發現問題,並努力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