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骨質疏松和頸椎病怎麽辦?求求各位大神

骨質疏松和頸椎病怎麽辦?求求各位大神

下面簡單介紹壹下骨質疏松怎麽做:(1)藥物治療:原發性I型骨質疏松屬於高代謝型,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導致骨吸收過多而丟失,所以應選用雌激素、降鈣素、鈣制劑等骨吸收抑制劑。原發性ⅱ型骨質疏松癥,是由於衰老引起的調節激素失衡,導致骨形成低下。使用骨形成促進劑,如活性維生素D、蛋白合成代謝類固醇、鈣制劑、氟化劑和維生素K2。1.雌激素是防治絕經後骨質疏松癥的首選藥物。(1)雌二醇1-2 mg/d. (2)己烯雌酚0.25mg/夜。(3)復方雌激素0.625 mg/d,(4)尼爾雌醇2mg/半月。(5) liviai。2.降鈣素:(1)降鈣素。(2)益肝寧。(3)密鈣息。3.維丁:(1)羅鈣。(2)阿法骨化醇。4.鈣制劑:(1)無機鈣:1)氯化鈣。2)碳酸鈣。3)碳酸鈣。(2)有機鈣:1)葡萄糖酸鈣。2)乳酸鈣。3)門冬氨酸鈣。(3)活性鈣。④鈣d. 5。二磷酸:(1)氯甲基二磷酸二鈉。(2)羥乙基二磷酸鈉。6.異丙氧基黃酮。8.中醫。9、食物調理及食譜以上簡單介紹了骨質疏松的治療方法。關於骨質疏松癥的資料很多,有中醫療法、藥膳、食療、偏方等。可以去上面的網站看看。了解骨質疏松癥該怎麽做,對妳會很有幫助。頸椎病的治療1。頸椎病的治療方法目前國內外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和手術療法兩大類。在中國,很多中西醫結合的方法被用來治療頸椎病。大多數患者通過非手術治療可以獲得較好的療效,而且花錢少,痛苦小,很受歡迎。僅在少數情況下,神經、血管、脊髓壓迫癥狀逐漸加重,或復發,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需要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包括手法治療、中西醫治療、頸圈、頸枕、頸椎牽引、局部封閉、理療、針灸和功能鍛煉等。外科治療包括後路椎板切除和減壓、前路椎間盤切除、椎體間植骨、骨刺切除和椎動脈減壓。治療時應根據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二、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也叫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是頸椎病最基本的治療方法。包括頸椎牽引、理療、手法按摩、針灸、藥物、頸托、醫療運動和自我治療。非手術治療可以緩解、明顯改善甚至治愈頸椎病的癥狀。對早期頸椎病患者尤為有益。另外,非手術療法也可以為手術療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為頸椎病是在人體退變的基礎上,各種附加因素加速的。因此,為了停止、減緩或逆轉這壹過程,必須采取壹系列的預防和治療措施,這是對頸椎病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因此,非手術療法是本病的基本治療方法。非手術治療的適應癥(1)頸椎間盤突出癥;(2)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頸椎病;(3)早期脊髓型頸椎病;(四)年老體弱或心、肝、腎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術的;(5)伴有頸椎病的嚴重神經癥或精神障礙者;(6)頸椎病的診斷不完全確定,需要在治療過程中觀察;(七)手術後恢復期的患者。四、頸椎牽引療法頸椎牽引療法是壹種更有效、應用更廣泛的頸椎病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所有類型的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有效。頸椎牽引治療病程較長的脊髓型頸椎病,有時會加重癥狀,所以很少使用。頸椎牽引的機理是:(1)限制頸椎運動有利於組織充血水腫的消退。(2)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從而減輕椎間盤的壓力。(3)擴大椎間隙和椎間孔可以減輕神經根所受的刺激和壓迫,神經根與周圍組織的粘連也可能得到解除。(4)緩沖椎間盤組織對周圍的壓力,加強已經向外突出的纖維環組織的腫脹。(5)橫突孔間扭曲的椎動脈可被拉伸。(6)牽引嵌頓小關節滑膜。牽引法:通常采用枕頜布帶牽引法。輕度患者采用間歇牽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時;嚴重者可持續牽引,每天牽引6~8小時。牽引重量可從3~4 kg開始,年齡、體力、頸部肌肉發育及患者對牽引治療的反應等。,並適當增加牽引重量,延長牽引時間。療程:30次輕重量牽引為壹個療程。如果有效,可持續牽引1~2個療程或更長時間。兩個療程之間休息7~10天。在進行牽引治療時,如能配合其他治療措施,可提高療效。五、理療對頸椎病的作用: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以起到多種作用,也是壹種比較有效和常用的治療方法。其作用機理為:1。消除神經根和周圍軟組織的炎癥性水腫。2.改善脊髓、神經根和頸部的血液供應和營養狀況。3.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增強頸部牽引效果,改善頸部軟組織的血液循環。4.延緩或減少椎間關節、關節囊和韌帶的鈣化和骨化。5.增強肌肉張力,改善小關節功能。6.改善全身鈣磷代謝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它的方法有:1。離子導入:各種中西藥物(鹽酸普魯卡因、碘化鉀、陳醋、冰醋酸、威靈仙等。)都是直流電導入治療頸椎病,有壹定的治療效果。2.高頻電療:常用超短波、短波、微波。通過其深層電熱效應,改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等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其功能恢復。3.石蠟療法:將加熱的石蠟塗在患處。組織受熱後,局部血管擴張,循環加快,細胞通透性增加,有利於組織水腫的消散和血腫的吸收。4.其他:如冰醋酸、其他中藥介紹、電激治療儀等。,都有壹定的緩解頸椎病癥狀的作用。六、頸椎病按摩、推拿療法按摩、推拿療法是壹種比較有效的頸椎病治療方法。其對頸椎病的治療效果為:1。疏通經絡,止痛止麻木。2.擴大椎間隙,擴大椎間孔,復位滑脫,解除神經壓迫。3.解除神經根和軟組織的粘連,緩解癥狀。4.緩解肌肉緊張,恢復頸椎活動。5.對癱瘓的肢體進行按摩,可以減少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和關節畸形。大致可以分為兩類:1。傳統按摩和推拿手法;2.旋轉復位技術:應用於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半脫位等疾病。臨床發現棘突偏斜,X線片顯示雙凸、雙凹、雙側脊柱旋轉的病例。醫生站在病人身後,左手拿著壹個帶橡膠頭的T型叩診錘的關節。錘柄向左後方,錘的壹端向患頸棘突右側傾斜,尖端指向右前方。醫生用拇指握住錘子的另壹端,讓患者彎下脖子,向後靠在醫生的胸腹部,放松頸部肌肉。醫生將右手手掌放在患者的左下頜角,並向左旋轉其頭部。同時,敲擊錘被他的左手拇指和身體的力量推向左邊。在旋轉的過程中,壹般可以聽到清脆的聲音。此時檢查棘突偏斜已經消失,說明棘突偏斜已經糾正,患者感覺癥狀有所改善。旋轉後按壓按摩兩側頸部肌肉,按摩兩側風池穴。如果已經糾正了棘突偏斜,患者仍有壹些癥狀,可通過被動地左右旋轉頭頸部和左右彎曲頸部來進壹步改善癥狀。七、頸椎病的藥物治療在頸椎病的治療中可以起到輔助對癥治療的作用。常用藥物有:(1)解熱鎮痛藥:疼痛較重者可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咽痛凈、強錦松、消炎靈等。(2)血管擴張劑:如煙酸、血管擴張劑、地巴唑等。,可以擴張血管,改善脊髓的血液供應。(3)解痙藥:如安坦片、苯妥英鈉等藥物可解除肌肉痙攣,適用於肌張力增高、陣攣嚴重的患者。(4)營養調節神經系統的藥物:常用藥物有谷維素、刺五加糖衣片、健腦合劑、朱砂安神丸、白子養心丸等。,可以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有助於神經退行性病變的恢復。八、頸椎病局部應用藥物1。水針療法:“水針”是指藥物的穴位註射或痛點註射,是壹種對癥治療措施,對消除疼痛、麻木、頭暈、失眠等癥狀有較好的效果,常與其他治療方法配合使用。常用藥物有:0.25~1%鹽酸普魯卡因加潑尼松龍混懸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5%葡萄糖註射液、50~100%丹參註射液、50%慈濟註射液等。其中,維生素B1和維生素B12應用於以麻木為主要癥狀的患者,丹參註射液對疼痛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患者效果較好。2.外用止痛搽劑:該類藥物局部應用,對緩解肌肉筋膜炎和肌肉勞損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市售的中成藥有松節油、冬青膏、正骨水等。使用時,先將患處清洗幹凈並熱敷,然後用手指在患處塗抹少許藥水或藥膏,有緩解疼痛和麻木的作用,使人感到放松。3.外用藥物和熏蒸劑:這種方法對消除肌肉酸痛也有壹定效果。市售的專利藥是康力沙。九、頸椎病的中醫治療根據辨證施治,中醫常采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等方法,對緩解疼痛、麻木、頭暈等癥狀有壹定療效。常用中藥有木瓜丸、風濕痹痛片、顧歡丹、養血金榮丸、萬通、頸復康顆粒等。常用方劑有:四物止痛湯、獨活寄生湯、桃紅四物湯、骨刺湯、金申活血湯、蠲痛丸等。十、頸復康顆粒頸復康顆粒以益氣養血、活血通絡、祛風止痛為原則。它是由黃芪、丹參、白芍、川芎、桃仁、紅花、乳香、沒藥、土鱉蟲等20多種正宗中草藥按照日本的中國制藥技術制成。經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2.7%。藥理研究表明,頸復康顆粒能明顯減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癥,並能明顯改善蛋清所致大鼠中趾腫脹引起的炎癥。能明顯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次數。能明顯延長熱板所致小鼠後足舔食時間,提示頸復康有明確的鎮痛作用。頸復康顆粒能明顯增加麻醉犬的腦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同時能輕度降低血壓。可能是因為它擴張血管,血管阻力下降,所以血流量明顯增加,有利於臨床癥狀的緩解和消失。Xi。頸復康顆粒是頸椎病的良藥。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長期從事電子、科技、文教、事業單位的職業病。根據中醫觀察到的頸椎病臨床癥狀的辨證分析,屬於痹證。尤其是中老年人,由於氣虛、抵抗力弱,風寒濕邪侵襲頸肩,加之長期勞損、外傷,容易導致氣血凝滯,出現落枕、頭暈、耳鳴、肩痛、手臂手指麻木、視力下降等壹系列癥狀,嚴重的會造成肌肉萎縮、痙攣性癱瘓。長期以來,醫學界壹直沒有針對頸椎病的有效藥物。近十年來,電子工業部第四十二醫院捏脊專家米偉珍教授積累了多項臨床經驗,研制出頸復康顆粒,獲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壹等獎,並榮獲中國中醫藥名牌產品。中國中藥保護品種。經北京謝赫醫院、積水潭醫院、宣武中醫院、廣安門醫院533例觀察,總有效率為92.7%。邀請了40多位專家、學者、醫生參加中國藥學會北京分會組織的專題會議,對頸復康的處方、配伍、工藝質量標準、毒性、藥理試驗、臨床觀察等進行反復論證和點評,認為頸復康是目前國內治療頸椎病的良藥。十二。頸復康顆粒的藥理及毒性承德中藥集團生產的頸復康顆粒是由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等組成的大型復方制劑。具有益氣養血、活血化瘀、活絡止痛的功效,用於治療頸椎骨質增生、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暈、落枕、肩臂麻木等癥。處方成分以活血化瘀藥物為主。活血化瘀的原理及其方劑具有多方面的治療作用,促進心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環是其中重要的壹個方面。心臟功能和血液循環的改善會緩解腦供血不足的癥狀。我們用頸復康顆粒研究了對家兔實驗性心肌缺血、離體豚鼠心臟冠脈流量和紅細胞壓積的影響。提示頸復康顆粒能明顯改善冠狀動脈結紮形成的家兔實驗性缺血心肌,縮小缺血範圍,減輕損傷程度。而且冠脈結紮後心外膜電圖ST段的變化與24小時心肌壞死範圍平行。能明顯增加離體豚鼠心臟的冠脈流量。毒性試驗表明,健康小鼠灌胃給予頸復康,其劑量為成人劑量的100-200倍。經過48小時的觀察,小鼠沒有出現不良反應或死亡。13.頸托能起到制動作用,保護頸椎,減少神經磨損,減輕椎間關節創傷反應,有助於消退組織水腫,鞏固療效,防止復發。頸托可用於各類頸椎病患者,尤其是急性發作期患者,尤其是頸椎間盤突出、交感神經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衣領被廣泛使用。因為制作簡單,所以可以根據脖子的高度和周長,把普通的紙板剪成條,上面蓋針織品,兩端組裝成布條就可以了。白天戴,休息時摘下。頸托的制造很復雜。壹般頸椎病患者較少使用。長期佩戴頸托和頸圈會造成頸背部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這不是有益的,而是有害的,所以不宜佩戴過久,在佩戴期間應經常進行醫學體育鍛煉。癥狀逐漸緩解後,應及時取下頸托,加強肌肉鍛煉。十四、醫療運動各類頸椎病患者可因神經營養障礙或廢用而出現明顯的肌肉萎縮,並引起肌肉勞損、肌筋膜等癥狀。頸椎周圍的關節囊、韌帶、肌肉等組織也可因炎癥反應和活動不足而粘連,出現僵硬,應鼓勵患者積極進行醫學體育鍛煉。醫療運動對頸椎病的作用有:(1)改善頸椎椎間關節功能。(2)增強肌肉、韌帶、關節囊等組織的張力,加強頸椎的穩定性。(3)改善頸椎氣血。(4)糾正不良體位。長期醫學體育鍛煉有助於改善頸椎病癥狀,鞏固療效,減少長期復發。因此,醫療體育在頸椎病的防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醫療運動的方法要因人而異。以頸背肌肉勞損為主要癥狀者,應鍛煉頸背肌肉。上肢肌肉萎縮無力者,主要鍛煉上肢動作;壹瘸壹拐走不動的要練習走和蹲;四肢癱瘓患者喪失獨立活動能力。除了加強護理預防各種並發癥外,還應對癱瘓肢體的肌肉進行按摩,對各關節進行全方位的被子運動,每天兩到三次,可減少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硬和關節畸形。十五、磁療經絡磁場療法是利用磁場作為刺激能量來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治療頸椎病伴肌肉勞損和肌筋膜炎及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疼痛明顯的病例,對緩解疼痛有壹定作用。使用的磁性材料有:鈰鈷銅鐵合金或釤鈷合金。治療方法可以是磁鐵直接作用於患處或穴位,也可以用磁療機治療。十六、針灸療法是中醫的寶貴遺產。治療頸椎病可以達到明顯的療效,且設備簡單,易於操作。針灸主要是用來放松經絡,促進血液循環。常選厥谷、後溪,加大椎、風府、天極、天目、天柱等局部穴位。壹般每天壹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兩周為壹個療程。因為斷骨點是少陽膽經的足,是三陽絡脈的足,是髓的交匯點;後溪穴屬於太陽小腸經,是八脈交匯點之壹,經過督脈。脖子後面是督脈,督脈是太陽的膀胱經,少陽膽經的必經之路;另壹方面,手太陽的小腸經和手少陽的三焦經經過側頸,所以能起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舒筋止痛的作用。17.泥療泥療是將具有醫療作用的泥漿加熱至37~43℃左右進行全身泥療或頸、肩、背部局部泥療,每日壹次或隔日壹次。最後用溫水沖洗,臥床30~40分鐘。泥漿由於熱容量小,塑性粘度大,不需要對流就能影響分子運動,所以導熱系數低,散熱慢,保溫性好,能長時間保持恒溫。其次,由於泥漿中含有各種細小的沙粒和大量的膠狀物質,當它與皮膚緊密接觸時,能對身體產生壹定的壓力和摩擦刺激,產生類似按摩的機械作用。此外,土壤中還有壹些化學作用和微弱的輻射作用,通過神經反射、體液傳導和直接作用對機體產生綜合作用。十八、蠟療蠟療是將加熱後的石蠟塗於患處,使局部組織受熱,血管擴張,循環加快,細胞通透性增加。由於熱能持續時間長,有利於深層組織水腫的消散,消炎鎮痛。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家庭也可以使用。十九。手術治療壹、適應癥(1)頸椎間盤突出癥非手術治療後,根部疼痛仍未緩解或繼續加重,嚴重影響生活和勞動者。(2)頸椎病有脊髓受累癥狀,陰影部分或全部被碘油通過脊髓遮擋。(3)頸椎病患者突然頸部外傷或無明顯外傷而發生急性肢體痙攣性癱瘓。(四)頸椎病引起的頸性眩暈、暈厥或多次突然跌倒,經非手術治療無效。(5)頸椎病有明確的交感神經癥狀,非手術治療無效後嚴重影響工作者。(六)頸椎病引起椎體前骨贅壓迫食管或喉返神經的癥狀。二、禁忌癥(1)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肝腎功能不全者。(2)年老體弱者。(3)嚴重神經癥患者。(4)精神疾病患者20名。頸椎病休息有什麽作用?頸椎間盤突出癥和各種類型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發期患者,應適當註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應臥床休息兩至三周。急性期癥狀基本緩解後,患者可在頸圈的保護下逐漸下床活動,主動鍛煉項背部肌肉的功能。此外,臥床休息的作用是放松頸部肌肉,減少因肌肉痙攣和頭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減少頸部活動,幫助組織充血和水腫消退,特別是對突出的椎間盤腫脹。臥床休息時配合熱療、頸椎牽引、藥物治療效果更好。但值得註意的是,臥床休息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出現肌肉萎縮、肌肉、韌帶、關節囊粘連、關節僵硬等變化,造成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礙,不易恢復。還需要強調的是,在各類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除脊髓型癥狀較重的患者外,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安排適當的工作,不要長期休息。
  • 上一篇:治療失眠的九大秘方
  • 下一篇:川貝枇杷糖漿和姜半夏止咳糖漿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