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名稱蒲公英(別名:紫花地丁,婆媳):最早記載於《名醫錄》。
性味寒、苦、甜。歸胃經和肝經。
基本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
臨床應用
1,用於治療癰、胸癰、肺癰。
該產品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各種內外熱、毒瘡癰、通經活絡。是治療乳腺炎的良藥。使用治療:
①治療癰腫常與野菊花、紫花地丁、金銀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飲(醫宗金鑒);
(2)乳癰,可單用本品內服,或用鮮搗碎的汁液沖服,殘渣敷患處。也可與瓜蔞、金銀花、牛蒡同用。
③腸癰(闌尾炎)腹痛,常等同於大黃、牡丹皮、桃仁;
④肺膿腫(肺膿腫)嘔膿,常用魚腥草、冬瓜籽、蘆根;
⑤咽喉腫痛,與板藍根、玄參等清熱利咽之品配伍;
⑥被毒蛇咬傷,用鮮品外敷患處。
2、用於熱淋、濕熱黃疸
本品苦寒,既能清熱利濕、通淋,又能利膽退黃。
用法與治療:①熱淋澀痛,常與白茅根、金錢草、車前子同用;②濕熱黃疸常與茵陳、梔子、大黃同用。
此外,本品還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用於治療肝火亢盛引起的眼睛紅腫疼痛。可單獨使用,取汁入眼,或煎服。還可與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藥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鮮品可適當搗爛或煎服熏洗患處。
藥理作用本品煎劑或浸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腦膜炎球菌等細菌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對某些病毒、真菌和鉤端螺旋體也有抑制作用;地上提取物具有抗腫瘤作用;還有利膽、護肝、利尿、健胃、止瀉的作用。
現代臨床應用:本品水煎服或制成片劑,內服或外用治療甲亢、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急性黃疸型肝炎、尿毒癥、便秘及各種感染性疾病。
草藥摘要:
蒲公英
壹朵黃花的小丁。瀉熱解毒。甘,平。
黃華屬土,入太陰、陽明。脾胃。
清熱解毒,解毒消腫,治療乳癰,乳頭屬厥陰,乳房屬陽明。金銀花炒,少酒,搗爛也不錯。治毒也是治淋的奇品。很多學者都嘗試過治療淋證,而沒有說什麽。刷牙,胡子頭發。“瑞珠湯”有還少丹的方子,服用過腎。
東原說:苦寒,腎經辟藥。有邪惡刺的白色汁液。若寄蟲於堂,仲夏滋生,遊於萬物之上,久燥則有毒。人手壹碰就成了病,有名的狐貍被尿蟄了。又幹又痛又不眠,各種病都很難治好。取汁塗厚即可治愈。《千金方》非常成功。
倒果汁和酒衣服能像神壹樣治好噎膈。
附:目前很多人喜歡用蒲公英泡水去火,但需要註意的是,蒲公英性寒,不能長期服用,尤其是脾胃虛寒的人。長期大劑量服用會對脾胃造成損傷,引起脾胃虛弱、胃部不適、胃痛、腹瀉等癥狀。
本文僅供參考。有什麽看法可以在評論裏分享壹下經驗。
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