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無毒?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治病的觀念,從“治病”轉變為“未病先防”。除了追求優質、安全、有效的治療藥物,還追求抗衰老、抗衰老的保健藥物。在這個過程中,中醫藥成為醫療保健市場的熱點。面對眼花繚亂的市場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值得提醒的是,即使是中藥也不全是安全無毒的。
中藥不良反應是指藥物或其代謝產物在人體內使用後,作用於機體器官、組織和細胞的非治療性反應。中藥不良反應也常稱為中藥毒副作用,包括過敏反應和毒性反應。
不良反應可危及生命?
過敏反應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眾所周知,對青黴素等抗生素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會有生命危險。眾所周知,有些中藥的過敏反應可能相當嚴重。過敏反應的具體臨床表現與個人體質有關,從皮疹、腸胃不適到危及生命的心悸、氣短、血壓下降甚至過敏性休克。據報道,能引起過敏反應的中藥有150多種。其中有地龍、五味子、金銀花、三七、冰片、大青葉、板藍根、丹參、桑根、附子、苦參、穿心蓮、鹿茸等與此類藥物的復方制劑。
毒性反應也是中藥臨床應用中常見的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大多比較嚴重,以胃腸道、肝臟等消化系統最常見,其次是泌尿系統,尤其是腎臟,然後是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壹些常用的中藥,如附子、附子、雷公藤、木通、蒼耳子、穿心蓮、魚膽、柴胡等。報告了毒性反應。
1992-1993,比利時報告45例中藥減肥致腎功能衰竭;1999年7月,兩名白人女性因服用木通治療濕疹導致腎衰竭。對這些藥物的分析發現了壹種叫做馬兜鈴酸的成分。隨後,國內也出現了因長期服用龍膽瀉肝丸(含木通)導致腎功能嚴重受損的病例。至此,中藥的毒性開始受到重視。
不良反應:藥物是人的錯。
我們應該對中藥的毒性有壹個客觀的認識。中藥中的壹些化學成分,在治療劑量範圍內,是可以治療疾病的有效成分。只有當它們在體內達到壹定濃度時,才會對壹些重要器官造成損害。所以,正確用藥是關鍵。目前關於中藥副作用的報道似乎越來越多,壹方面是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越來越強,另壹方面是個人或醫生用藥不當造成的。比如中藥方劑配伍不當,增加了毒性藥物的不良反應,不對癥亂用,不註意劑量和時間。
口服中藥可引起過敏性休克,但中藥註射劑可能性更大。壹些傳統的精方、名方經過劑型改革後,以註射方式用於臨床,充分發揮了見效快的優勢。但由於中草藥成分復雜,個體差異大,部分藥物可能出現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
中藥的毒副作用常見於兩種情況:壹種是上面提到的馬兜鈴酸事件,患者服藥過多,服用時間過長而引起;二是壹些同名中藥往往使用無毒副作用的品種,如關木通。本草記載的木通應為木通及其變種木通,均無毒;目前藥典收錄的木通有木通及其變種、馬兜鈴科木通和毛茛科木通。後兩種木通和木通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果配藥時使用關木通或木通,且用量超過6克,可能會有損傷等毒副作用。
因此,讀者在購買中藥產品時,壹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到正規藥店購買有官方批號的中成藥和含有中藥成分的保健品。如果要服用中草藥湯劑,壹定不要太相信“偏方”和“驗方”。需要註意的是,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個人服用後療效較好的藥方不壹定適合所有人。而且中藥的品種和來源復雜,如果沒有專業醫生的指導,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翁魏亮近日指出,16種不合理使用中藥會引起不良反應:
1.有些中藥含有毒性成分,如附子中的烏頭堿,小劑量使用有治療作用,過量或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
2.有些中藥不含毒性成分,但過量使用也會引起中毒。比如過量使用肉桂會引起血尿;
3.辨證用藥不當,如給肝陽上亢患者服用細辛、肉桂,相當於火上澆油;
4.不正確的中藥品種,如桑寄生是無毒的,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
5.有些藥材未經加工或加工不當。比如,炮制過的半夏沒有毒性,但生半夏有毒;
6.中藥煎煮不當壹般認為煎煮時間不足可能引起毒性反應;
7.誤服中藥是非常危險的。如果用香加皮作五加皮,會出現洋地黃樣中毒;
8.受汙染或變質的中藥;
9.用藥途徑不當,如中藥註射劑肌肉註射被用於靜脈註射;
10.藥物使用時間過長,夾竹桃中若含有強心苷,長期使用會發生洋地黃樣蓄積中毒反應;
11.有些中藥相互之間可以發生化學反應,如果配伍不當就會引起不良反應。例如藜蘆不宜與人參等滋補藥物同時使用。
12.中西藥之間也有配伍禁忌,如山楂、五味子、烏梅,與磺胺合用可引起血尿;
13.年齡、性別和體質差異,如哺乳期女性對多種藥物敏感;
14.中藥註射劑質量不好,含有有害物質、雜質和植物蛋白;
15.外用制劑輔料使用不當,如白酒、酒精、醋等;
16.假冒偽劣中藥品種可直接導致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