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草藥: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巴豆的功效與作用

瀉巴豆

(經典)

名稱不同的有《巴蜀》(本經)、《剛子》(雷公烘焙論)、《姜子》(瑞珠堂經方子)、《老揚子》(綱目)、《雙目龍》(嶺南本草綱目)、《蒙子仁》(中國本草綱目)、《巴國》(中藥劑型)。

來源是大戟科的巴豆種子。

植物形態學中的巴豆

常綠喬木,高6 ~ 10米。幼枝綠色,疏生星狀柔毛或幾乎無毛;二年生枝灰綠色,有不明顯的黃色縱裂。葉互生;葉柄長2 ~ 6厘米;葉片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5 ~ 13厘米,寬2.5 ~ 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葉柄附近有2個腺體,葉緣稀疏鋸齒,兩側有稀疏星狀毛,主脈3條;托葉脫落早。花單性,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上有雄花,下有雌花,有的全是雄花;花梗薄和短,有星狀毛;雄花綠色,小,花萼5裂,疏生細星狀毛,萼片橢圓形,5瓣,反曲卷曲,內部密被細綿狀毛,雄蕊15 ~ 20,著生於花盤邊緣,花盤盤狀;雌花花萼5裂,無花瓣,子房圓形,3室,密被短而厚的星狀毛,3花柱,纖細,各2深裂。蒴果長圓形到倒卵形,有3個鈍角。種子卵球形,3,黃棕色。花期為3月至5月。結果期為6-7月。

大部分是栽培植物;野生於山谷,溪,荒野,有時在密林。分布於四川、湖南、湖北、雲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省、浙江和江蘇。

這種植物的根(巴豆根)、葉(巴豆葉)、種皮(巴豆殼)、種仁脂肪油(巴豆油)也都入藥,各有專文詳述。

8-9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後去殼,收集種子,曬幹。

藥材幹燥種子卵圓形或卵圓形,略扁,長約1 ~ 1.5米,直徑約6 ~ 9毫米,厚約4 ~ 7毫米,表面灰褐色至褐色,光滑,少光澤。肉阜是種臍末端的微小突起,很容易脫落。合點在另壹端,合點與種阜之間有壹條脊,是壹條略凸起的縱脊線。橫切面略呈方形,種皮薄而脆。剝皮後可以看到種仁和銀白色的外胚乳。胚乳厚,淡黃色,油狀。中間有兩片薄薄的子葉。胚根很小,面對著種阜的壹端。沒有氣,味道略澀,然後有壹種持久的麻辣感。最好是又大又飽滿又白的。那些有空粒和變色仁的質量較差。

主產於四川、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產量最大,質量更好。此外,廣東、福建等地也有出產。

該化學組合物含有巴豆油,包括甘油酯如油酸、亞油酸、巴豆油酸和順甲酸;它仍然含有巴豆苷。

巴豆仁加工:清理雜質,用糯米湯或面湯蘸拌,暴曬或烘裂,搓皮,風選幹凈的仁。巴豆膏:取幹凈的巴豆仁,搗碎,用多層吸油紙包好,微炕加熱,壓去油,每兩天取出重研換紙1次,如上壓六七次,至油滿,取出,研細,過篩。

《論火工烤》:“凡修巴豆者,斷之,用香油與酒煮巴豆,碾成糊狀後用之。”每次做壹兩次修補,都要把酒和香油調七次到極限。"

辛、熱、毒。

①經典:“辛溫。”

②《烏普本草》:“神農、岐伯、童軍:辛,有毒。黃帝:甘,有毒。”

③醫學起源:“性熱,味苦。”

④《醫林簡編》:“辛而鹹,熱而毒。”

經絡入胃和大腸。

①雷公炮制藥物性質解釋:“入脾、胃、大腸經。”

②《本草返老還童》:“入肝腎。”

功能:瀉寒積、清竅化痰、利水殺蟲。治療寒凝郁結、胸脅脹痛、血癤痰癖、泄瀉水腫,外治喉風、喉痹、惡瘡疥瘡。

①經典:“治傷寒、瘧疾、寒熱、破脘痞塊、痰飲、脘腹水腫。鍛煉五臟六腑,疏通閉塞,造福谷道。去掉壞肉。”

(2)別錄:“治婦人閉月,爛胎,金瘡膿血,夫郁,殺斑刺。”

③藥性理論:“治水腫、痿軟、腹脹十種,以制氣於心。”

④《本草補遺》:“主癥有成癮、窒息、飽脹、積腹、寒氣凝塊、久食、咳痰。”

⑤《日華子本草》:“宣諸病,解郁散結,祛風補勞,健脾開胃,祛痰和血,排膿解毒,殺腹中蟲。治惡瘡、息肉、疥瘡、癤腫。”

⑥《醫學源流》:“導氣消食,除臟止寒,消食寒涼之傷,除胃寒濕。”

⑦《本草湯》:“可通腸止瀉。”

⑧綱目:“治泄瀉、驚風、心腹痛、疝氣、風偏、耳聾、喉炎、牙痛,通經活絡。”

內服用法用量:取丸、散,0.5 ~ 1分(用巴豆膏)。外用:用棉花包裹耳鼻,貼膏藥或用絲袋擦拭患處。

宜忌寒積、孕婦及體弱者。

①本草經註:“芫花使之。邪惡的雜草。”怕大黃,黃連,藜蘆。"

②藥對:“恐蘆筍,筍,醬鼓,冷水。祝妳好運。與“矮牽牛”相反。"

③藥性理論:“流產是可能的。”

④《本草補》:“無寒積者,宜避之。”

方子壹:治風寒胸郁,不發熱:桔梗三分,巴豆壹分(去皮,煮黑,磨成脂肪),貝母三分。三味散,和服白醉,壯士出半錢,敗者減。橫膈膜上有病會嘔吐,橫膈膜上有病會受益。弊,壹杯熱粥,利大於弊,壹杯冷粥。(《傷寒論》徒然)

⑤治療心中所有的兵,各種疾病。如果他們被惡客襲擊,他們的心就會脹滿,疼痛如刺,呼吸急促。死了就是大黃壹兩,幹姜壹兩,巴豆壹兩(剝其心,煮之,外研必如脂)。每壹種藥都必須是精制的和新的。先將大黃、幹姜搗碎為末,巴豆研末,千杵共治,用為散,蜂蜜、藥丸也不錯。如果是酒,或者不是,就用溫開水送服三四粒黃豆,昂起頭,命令吞下,壹會兒就好了;如果不是,那更像是三片。當它在腹部發出聲音時,它會嘔吐並沸騰。如果口腔無聲,也必須折牙補牙。(《金匱要略》三五北極丸)

⑥治寒癮,久食,便秘:巴豆仁壹升,清酒五升。煮三天三夜,研末,趁熱,用酒小火煎。這藥丸像豆子壹樣大。每次服壹粒,水下服,想吐的服兩粒。(錢進方)

(4)治腫包塊:巴豆肉五塊(包紙去油),紅曲三兩(炒),麥麩壹兩(炒)。全部磨成細粉,和為丸,如小米。每粒服十粒藥丸,放入白湯中。(海運方)

⑤治陰毒傷寒之心結,極痛便秘,氣略溫:巴豆十顆,研末,放入面中,絞成餅,置於臍中,小艾灸以壯五。氣息立即傳達。(《任齋誌方》)

⑥治療小兒L痰哮:巴豆壹顆,杵爛,包棉塞鼻,痰自下而上。(《古今醫學》)

⑦治療寒痰哮喘:青橘皮壹片,攤開,放入盒中,馬紮丁,火上燒,研成粉,姜汁,酒壹分鐘,啜飲。(醫學理論)

⑧治嶽夏水瀉:巴豆壹顆(去殼)。用針灸固定,在燈下燒,研磨,化蠟,制成藥丸。吃之前把它放在水下。(《天下醫方·針丸》)

⑨治氣痢:巴豆壹兩,去皮去皮,水煮,細磨,熱豬肝丸,空心米喝,量力而行。牛肝特別好。或者吃蒸糕丸。(經典方劑)

主治小兒赤白痢:巴豆(煨制,脫脂)壹元,草霧兩元(研磨),羅飛面煮成糊丸,小米大,人用。紅色用甘草湯,白色用米湯,紅白用姜湯。(《整個孩子的心靈》)

(1)治暑熱感冒,寒熱失調,霍亂嘔吐,口幹多飲:巴豆25粒(去皮,盡其油,如粉),黃丹壹兩(炒,磨,地)分。放在桌上研磨均勻,用黃蠟融化成汁。藥丸大如梧桐樹。每次吃五片,然後在水裏泡壹會兒。無論何時,都不要用淡水吞下它們。(《局》泡在水裏)

⑿以水搖之聲治腹,皮暗。叫水子:巴豆(去皮心)90顆,杏仁(去皮尖)60顆。還有把黃煮開,搗碎,拿小豆子那麽大,水下服用,不要喝酒。(“填充肘部背面”)

【13】治療肝硬化腹水:巴豆膏壹元;甘汞是五分。放在四五層紗布上,貼在肚臍上,表面覆蓋兩層紗布。壹到兩個小時後,覺得癢了,就可以脫下來等水泄了。如果沒有拉肚子,再塗壹遍。(內蒙古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14】治療喉炎:明礬二盎司(搗碎),巴豆半顆(略搗碎)。放入炒鍋中翻炒,待明礬幹後,撈出巴豆,將明礬研成細粉。如果生病,調整用水沖洗,或幹吹到喉嚨裏。(《101個選擇》)

⒂白喉的治療:將巴豆、朱砂等分,研成細粉,混合均勻,每隔3-5分鐘貼在膏藥上,貼在眉間上方(不要讓藥粉落入眼中)。約8 ~ 12小時後,局部皮膚出現大小不壹的水皰時,可揭去膏藥,擦去藥粉,塗1%龍膽紫液,防止感染。(江蘇中藥(11): 23,1959巴豆朱砂膏)

⒃治療耳內聾:將壹顆巴豆,用蠟包好,針刺使其透明,並放入耳內。(經典方劑)

⒄治風蟲牙痛:巴豆壹顆,藥丸壹粒,研末,棉裹,咬之。第二,針刺巴豆,放在燈下燃燒使煙霧排出,熏蒸止痛。(經典方劑)

⒅治百惡瘡:巴豆30粒,麻油炒黑,去豆,雄黃拌油,淡粉,勤塗。(普濟方)

?治百瘡百毒,腐肉祛瘀:巴豆脫殼,炒熟,碾成糊狀,腫則解毒,塗以瘀血則自腐。(《癰的神秘偏方》烏金膏)

⒇用蓮子錢治療癬瘡:將三粒巴豆仁用油杵和泥用生絲擦,每日1-2次。(《秘經偏方》)

臨床應用①防治白喉

與白喉密切接觸者、患者家屬、白喉恢復期患者、健康帶菌者和輕度白喉病例,均可通過局部塗抹巴豆膏預防。方法:將去內外殼的生巴豆種子0.5g在無菌研缽中研成泥狀(或加朱砂0.5g共研),選綠豆大的糊點,放在約65438±0.5cm見方的膠布上。貼於眉間唐寅穴或頸部浮圖穴。6-8小時後(最長12小時)局部可見小水皰,即用無菌針尖刺破,用無菌棉球擦幹滲出物,再塗上龍膽紫液。將巴豆朱砂膏塗於白喉密切接觸者及患者家屬後,通過對比觀察可降低發病率;對於白喉恢復期患者或健康攜帶者,外用巴豆油軟膏後,90%以上病例可在8 ~ 24小時內消失;輕度白喉可以用青黴素等對癥治療。

②喉梗阻的治療

麻疹後白喉、喉炎引起的喉阻塞,可用生巴豆粉0.5 ~ 0.7分鐘,用噴粉器吹入咽部2 ~ 3小時。如果沒有嘔吐、腹瀉,或有幾次嘔吐、腹瀉,梗阻癥狀沒有明顯改善,可噴第二次、第三次,1天內不超過三次,必要時可連續噴2 ~ 3小時。如果嘔吐和腹瀉嚴重,立即停止。體質虛弱、心力衰竭、心肌炎者慎用。吞咽後半小時至3 ~ 4小時吸氣瀦留、呼吸急促、喘息等癥狀明顯改善,數小時至1 ~ 2天梗阻解除。治療期間應同時使用白喉抗毒素、磺胺類藥物和抗生素。對下段氣管梗阻無效。嘔吐和腹瀉是常見的反應,但大多數梗阻癥狀在腹瀉和鹹性嘔吐後明顯改善。生的和熟的巴豆粉是由3個生的和4個熟的巴豆粉脫脂制成的。制法:取7倍巴豆,去殼,去衣,將其中4/7炒至黃色,與另3/7生巴豆壹起研成粉末。夾在幾層能吸油的紙中間,用力擠壓去油,然後換紙用暖鐵燙去殘油,再磨成細粉備用。

③治療支氣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氣管炎。

將1個蘋果洗凈,用刀挖1個三角洞,將1個巴豆仁放入洞中。把蘋果蓋緊,蒸30 ~ 60分鐘。放涼,取出巴豆仁,吃蘋果,喝蘋果湯。成年人壹天吃1粒,嚴重者早晚吃1粒,晚上喘氣者睡前吃。8歲以下兒童應減量。可連續服用數周。服用後有平喘祛痰的作用;個別病例可出現輕微腹瀉。

④治療急慢性腸炎和慢性痢疾。

取適量巴豆,去掉內殼和仁,不去油,放入銅(或鐵)勺中,用炭火煎至巴豆內外全黑。涼了就稱2塊錢,磨成泥備用。另將2元蜂蠟溶解,與巴豆膏攪拌均勻,稍涼,搓成條狀,制成80丸,每丸重0.15g,含巴豆0.075粒。成人每次0.6 g (4粒),每日3次,空腹服用;8 ~ 15歲,每次服2粒;5 ~ 7歲,每次1粒;1 ~ 4歲,每次服半粒;6個月以上,每次服用1/3粒;6個月以下,每次服用1/4粒;1個月以下嬰兒請勿服用。服用後未發現腹痛、腹瀉、嘔吐等副作用。任何有發燒和其他並發癥的人都不應該服用。經治療,13例急腹癥、4例慢性腹瀉、4例慢性腹瀉全部治愈。這種藥對體質虛弱的老年人慢性腹瀉也有效。

⑤治療急性闌尾炎。

將巴豆、朱砂各研磨0.5-1.5g,混合均勻,置於6 × 6 cm的膏藥或膠布上,貼於闌尾穴,用繃帶固定。24 ~ 36小時檢查附著部位,皮膚應發紅或有水泡,如果沒有這種現象,就可以更換新藥。共治療99例,其中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7例,不同程度並發癥82例。帖子數量最少1,最多3個。結果:治愈85例,無效14例(仍手術治療)。

⑥治療神經性皮炎。

取巴豆1兩,雄黃1兩,研末,用3 ~ 4層紗布包裹。每天摩擦患處3 ~ 4次,每次1 ~ 2分鐘,直至瘙癢消失,皮損消退。

提醒妳:巴豆,中草藥,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 上一篇:小兒遺尿癥有哪些偏方?
  • 下一篇:請問扁豆紅棗粥怎麽做才好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