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是張的古方,最早見於東漢醫家張仲景的《傷寒論》。因為張仲景當時記載的藥方,大部分是他當時認為的古方,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經驗方,也就是經典。大柴胡湯和很多經典方劑壹樣,經歷了無數次的人體試驗,這種配伍和方劑逐漸固化,被後人認可,成為中醫臨床規範。
第壹個關鍵詞是“壓心滿痛”。心下是劍突下三角區,從劍突到肋骨下側,也就是整個上腹部。?這是大柴胡湯的主要部分。雖然是腹痛,但大柴胡湯證的腹部癥狀與大承氣湯、桃核承氣湯不同。大柴胡湯是上腹部脹痛,大承氣湯是肚臍周圍極其飽滿有力,桃核承氣湯是小腹壓痛。
第二個關鍵詞是“嘔吐”,嘔吐而受益的人,或者說嘔吐而感到焦慮的人。有兩篇原文提到了嘔吐。而且按照原方中生姜的用量,方中肯定有嘔吐,嘔吐比較厲害,或者伴有腹瀉。生姜是止嘔的關鍵藥物。小柴胡湯嘔吐程度較輕,表示心煩、嘔吐、幹嘔,所以生姜三涼、大柴胡湯嘔吐程度較重,表示“嘔吐”,所以生姜五涼。
嘔吐不是壹種癥狀,而是壹種狀態,表明胃氣上行,所以可以視為嘔吐綜合征。其臨床表現有噯氣、反酸、腹脹、進食後癥狀加重、半夜流口水、口幹口苦、早晨咽部有黃痰、口臭等。
第三個關鍵詞是“抑郁”。這就是大柴胡湯的精神心理癥狀。表現為抑郁、焦慮、失眠等。臨床上,患者服用大柴胡湯後,感覺情緒趨於穩定。此外,頭痛、頭暈、麻木、震顫、昏迷、偏癱等神經系統癥狀也很常見,可視為憂郁的延伸。第四個關鍵詞是“冷熱”。原文中“寒熱”、“熱汗莫名”的表述,提示大柴胡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外感寒熱”是指患者長期發冷發熱。還包括對外界環境過敏,有時脫不開身的疾病。“發熱出汗解決不了”就是裏面有積熱。
大柴胡湯:柴胡半斤,黃芩三兩,白芍三兩,半夏半升(洗凈),生姜五兩,枳實四枚(炒),大棗十二枚(碎),大黃兩兩。七味奉上,水桶接兩升水,煮六升去我,再煎,溫服壹升,每日三服。
【方傑】病初傳少陽,需服人參補中,既防邪入內,又有助於外邪祛邪。但如果已經和陽明合並了,大黃必須同時攻內,人參要補,甘草要緩,就不合適了。因此,治療心臟堅定需要加枳實,治療腹痛需要加白芍。因此,對少陽陽明病患者進行治療,見實內堅,腹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