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視又叫近視眼,因為只能看近不能看遠。當眼睛處於靜止狀態時,來自無窮遠處的平行光,經過眼睛的折射系統折射後,在視網膜上匯聚成壹個焦點,在視網膜上形成壹個不清晰的圖像。遠視明顯降低,但近視仍正常。
處理措施
1.真性近視
(1)鏡片矯正在配鏡之前,首先要通過對片子的檢查,找出真實的近視程度。對於青少年,應在睫狀肌麻痹的情況下進行驗光,以控制調節,消除假性近視。配鏡師的原則應該采用也能把近視矯正到最佳視力的最低鏡片。壹般6.00d以下的近視要充分矯正,經常佩戴;高度近視的人要想獲得更好的視力,必須徹底矯正,但往往無法忍受。所以他們為了保持舒適性和雙眼視覺功能,不得不降低鏡片度數(壹般在1.00d~3.00d ~ 3.00d之間)。
⑵角膜接觸鏡配戴角膜接觸鏡可以增加視野,具有較好的美容效果,並能顯著降低雙眼的屈光參差,從而維持雙眼的視功能。青少年近視,戴隱形眼鏡不僅可以增加視力,還可以壓迫角膜,防止近視發展。但壹定要註意清潔、消毒和保養,並按要求經常更換。
(3)遠視眼鏡高度近視或黃斑病變的患者,可以經常佩戴遠視眼鏡進行學習或近距工作。這種眼鏡的放大倍數是1.8倍,所以可以增強遠視力2% ~ 3.5%,近視力最多可以增強5倍。因為視野太小,走路的時候用不上。
⑷放射狀角膜切開術這種方法是蘇聯學者克拉諾夫(1970)首先嘗試的。國內已經有很多報道了。方法是在角膜中心和角膜緣之間做8 ~ 16個深度為0.36 ~ 0.50±3 ~ 5毫米的放射狀切口。角膜表面切開後,角膜曲率變平,從而減少其近視。壹般認為3.00d近視是可以矯正的。因為這種方法的遠期效果還不確定,而且要嚴格選擇適應證和禁忌證,存在手術並發癥的可能。所以現在還很難普遍實施。
5.鞏膜縮短術是最常用的手術治療方法,從高度近視起效果可靠,已被廣泛應用。
【6】角膜磨削術這種方法是用專門設計的器械從角膜中央進行板層切除。低溫處理後,取出的角膜片在非常精細的車床上研磨達到所需的屈光度,然後縫合回原來的位置,以矯正高度近視。但操作極其復雜危險,難以普及。
2.假性近視的治療假性近視是由於當眼睛距離較遠時,仍保持壹定的調節力。也就是說,這是壹種眼睛由近及遠看時,調節和放松較慢的屈光狀態。它隨著看近時間的延長和調節力的增加而增加,隨著看遠和調節放松的程度而減少或消失。所以假性近視具有治療後(包括休息)消失,但治療後可復發的特點。各種方法可能有壹定的效果,但不是所有的效果都能持久。因此,治療應基於以下原則。(1)對眼睛無害,即使長期使用,對視覺發育也沒有影響。②由於假性近視是可以自行改善的,所以使用的方法要有科學依據,要用客觀的方法證明其具有放松和調節作用。僅以改善視力來評價療效是不可靠的。(3)簡單易行,可大面積推廣。
目前使用的方法有:
⑴采用各種方法提高視覺興奮性,降低視閾:如氣功、冷水浴、服用刺激性藥物等。這種療法既能改善遠視,又能改善其視視力,不是壹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⑵藥物局部治療:如阿托品類藥物,具有快速、明顯的松弛調節作用,是鑒別真假近視的統壹方法。但是,這些藥物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看近困難和畏光的副作用。有人試圖用較低的濃度使其具有壹定的放松和調節作用,而沒有副作用,但研究結果表明,隨著副作用的消失,療效也會隨之消失。
⑶利用光學原理放松調節的儀器。
⑷生理治療:如俯視、霧化、水晶操等。每個人都應該有壹個遙遠的目標作為放松和調整的吸引,不能在晚自習等近處的環境中對待。1983年徐光迪設計了防治假性近視的雙目組合法,現改為徐-近視防治儀。它在壹個10×9×3cm3的盒子裏安裝了兩組閃光燈泡。在壹組中,兩個燈位於兩眼的遠視處,以模擬遠處目標的功能。當這組燈閃爍時,觀察眼自動關閉其圖像,將雙眼的視線引向無限遠。根據調整與集合的聯合運動關系,在集合分散的同時放松調整。另壹組是單個燈泡位於兩個組合燈的中心,作為雙眼同時看到的目標。當兩組準光交替閃爍時,觀察眼會跟著光看近而不是看遠,使眼睛的內外肌肉共同運動,達到在近環境下治療假性近視和預防真性近視的目的。
值得壹提的是,治療近視有不同類型的小孔眼鏡。眾所周知針孔鏡可以增加視力。最近有文獻報道,如果針孔直徑為0.5mm,各種5.0d天屈光不正的視力可保持在0.5左右。但針孔只是增加了像深從而增強視力,對近視沒有防治作用。而且這些鏡片上雖然做了很多小孔,但是學生上課戴上這種眼鏡,眼睛之間的距離是隨著觀察距離的變化而變化的,即使有很多小孔,也無法保持眼睛單壹。只有優勢眼或優勢眼從事單眼視覺,另壹只眼處於抑制狀態。這樣造成的視覺幹擾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如果眼睛在少年時期處於被壓抑的狀態,眼睛視覺的發育會受到影響。所以用鎖眼鏡治療近視是無效且有害的,不能嘗試。
原因論
過去對近視的成因有不同的看法,但都歸結為內因和外因。簡要介紹如下:
1.內部原因
⑴遺傳素質:近視有壹定的遺傳傾向,這壹點已經得到公認,尤其是對於高度近視。但對於壹般近視來說,這種傾向並不是很明顯。有遺傳因素者發病年齡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視且無家族史者。高度近視屬於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壹般近視屬於多基因遺傳病。
⑵發育因素:嬰兒因眼球小而遠視,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眼軸逐漸拉長,直至青春期。如果過度發展,就會形成近視,稱為單純性近視,從學齡開始。壹般6.00d以下20歲左右就停止發育了。比如在兒童期進步很快,到了15 ~ 20歲就更快了,然後就慢下來了。這種近視往往高於6.00d,可達20 d ~ 25 d或30 d,這種近視稱為高度近視或進行性近視或病理性近視。這種近視可以在老年發生並退化,所以視力可以逐漸下降,眼鏡無法矯正視力。出生時近視很少見,但也有少數是先天性的。
2.外部因素是環境因素。從事書寫或其他近距離工作的人近視較多,青少年學生近視較多,從小學五六年級開始患病率明顯上升。這壹現象說明近視的發生發展與近距離工作密切相關。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調節能力強,球壁延展性大。外肌(主要是內直肌)的調節和組裝在閱讀、收發室等近距離工作時對眼球施加壹定的壓力,眼壓相應升高。隨著工作的不斷增加,調節和組裝的頻率和時間也逐漸增加,睫狀肌和外肌經常處於高度緊張狀態,調節功能過度發揮。但經過休息或使用睫狀肌糜爛劑後,視力可能會得到改善並完全恢復。因此,有人將這種近視稱為功能性近視或假性近視。但在眼外肌的長期機械壓迫下,鞏膜組織逐漸伸長,軸長拉長,近視程度越來越深,已不能用阿托品緩解。尤其是青春期,不註意視覺衛生是導致近視的直接原因。不註意全身健康會促進近視的發展。
最近有人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觀察“環境和遺傳因素在近視中的作用。”方法是對視力正常的學生進行兩年隨訪,分析判斷影響近視的各種因素。結果如下:在遺傳因素方面,父母不近視、父母壹方近視、父母雙方近視的兒童中,近視新患病率之比為1∶2.6∶3.8;環境因素方面:新增近視患病率與課外閱讀時間1 ~ 2h ∶ 3h ∶ 4 ~ 5h之比為1∶2.1∶3.2。因此,遺傳和環境是影響學生近視的兩個重要因素。
此外,從廣義上講,大氣中微量元素的汙染、營養成分的改變、不符合人體工程學要求的教具等也是客觀因素,有報道影響學生近視。但這些因素都是繼發於近視導致的近視。
臨床表現
壹、近視的分類
1.根據近視的程度
(1)3.00d以內的稱為輕度近視。
⑵3.00d ~ 6.00d者為中度近視。
⑶6.00d以上為高度近視,稱為病理性近視。
2.根據折射成分
(1)軸性近視是眼球前後軸過度發育所致。
⑵曲率近視是由於角膜或晶狀體表面曲率過強造成的。
⑶屈光性近視是由屈光間質的高折射率引起的。
3.假性近視,又稱調節性近視。是看遠了調整不放松造成的。與屈光成分改變的真性近視有本質區別。
二、近視的臨床表現
1.近視最突出的癥狀是遠視力下降,但近視力可以正常。雖然近視度數越高,視力越差,但是並沒有嚴格的比例。壹般來說,對於3.00d以上的近視,遠視力不會超過0.1;2.00d在0.2-0.3之間;1.00d能達到0.5,有時候可能更好。
2.視力疲勞在低等級人群中尤為常見,但不如遠視明顯。是調控和征收不協調造成的。在高度近視中,由於註視目標離眼睛太近,集體效應無法與之匹配,所以常采用單眼註視,但不會造成視覺疲勞。
3.眼位因為近視近了不需要調整,集體功能相對減弱。當不能維持肌肉力量的平衡時,雙眼的視覺功能被破壞,只有壹只眼睛依靠物體,另壹只眼睛偏向外側,成為暫時性的交替性斜視。如果斜視的視功能極差,出現偏斜較早,可使斜視失去註視能力,成為單眼外斜視。
4.眼球高度近視,多為軸性近視,眼球前後軸拉長,其拉長幾乎局限於後極。所以往往眼球突出,前房深,瞳孔大,反射慢。由於沒有調節刺激,睫狀肌尤其是環狀部分變得萎縮,在極度高度近視時,晶狀體根本無法支撐虹膜,從而引起輕度虹膜震顫。
5.低度近視眼底改變不明顯,高度近視由於眼軸過度拉長,可引起眼底改變。
⑴豹紋狀眼底:視網膜血管離開視盤後變細變直。同時,由於脈絡膜毛細血管的延長,可影響視網膜色素上皮的營養,使表層色素消失,脈絡膜血管顯露,形成豹狀眼底。
⑵近視弧形斑視盤周圍的脈絡膜在鞏膜拉力的牽引下脫離乳頭顳側,露出其後面的鞏膜,形成白色弧形斑。如果眼球後極繼續擴張延伸,脈絡膜脫離逐漸從乳頭顳側向視盤周邊延伸,最後形成環狀斑點。在這個位置可以看到不規則的色素和硬化的脈絡膜血管。
⑶黃斑可出現不規則、孤立或融合的白色萎縮斑,有時可見出血。此外,黃斑附近偶有退行性病變,呈黑色環狀區,略小於視盤,邊界清楚,邊緣可見小的環狀出血,稱為福斯特-富克斯斑。
(4)鞏膜後葡萄腫。如果眼球後部的延伸僅限於壹小部分,從切片上可以看到尖銳的突起,稱為鞏膜後葡萄腫。如果這種萎縮性病變發生在黃斑,可以結合中心視覺的手術。
⑸鋸齒狀邊緣的囊性變。
6.並發癥和後遺癥
⑴玻璃體液化、混濁、後脫離:飛蚊癥是最常見的癥狀,患者感覺眼前有黑點飄動。像蚊子飛壹樣。往往伴隨著眼前的光亮、火花等感覺。尤其是高度近視更明顯。
⑵晶體混濁。
⑶視網膜裂孔,視網膜脫離。
⑷青光眼有人用壓平眼壓計調查證明,高度近視的開角型青光眼患病率比正常人高6 ~ 8倍。
5.暗適應時間延長是由於高度近視的色素上皮細胞發生病變後,必然會影響視細胞的光化學反應過程。
預防
近視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有兩個因素:遺傳和環境。目前還不能用基因工程來改造基因,所以近視的防治應該著眼於改善視覺環境。
1.大力做好宣傳教育,成立專門機構防治近視。使近視的防治有組織、有計劃。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建立學生視力檔案,發現視力下降者及時檢查糾正。
2.改善視覺環境
(1)教室的采光和照明應標準化。窗戶透光面積與室內建築面積之比不小於1: 6。黑板不要反光,保持書包黑色或深綠色。桌面照度不低於100lx。光線應該來自左側或左前方。寫字的時候,不要讓手的影子遮住了光。
⑵課桌椅應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要求,適合兒童的身高和年齡特點,使其在上課或做作業時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體態。讀書。寫字時,眼睛與桌面的距離應保持在30cm左右,不能小於23cm。
⑶養成良好的讀寫習慣和姿勢:作業時間不宜過長。學習45分鐘後,應休息10 ~ 15分鐘或向遠處看,使睫狀肌得到適當的休息。也可以用來做眼保健操。不要在床上看書,不要在行走和移動的車廂裏看書,不要在強烈的陽光下或昏暗的路燈下看書寫字,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看電視節目,以免造成視覺疲勞和調節緊張。
3.註意運動和營養,減輕學習負擔,增強體質。
4.減少遺傳因素的影響。近視與遺傳密切相關。雙方高度近視,婚後遺傳概率極高。要註意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