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c),1946年出生於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從小受到壓制性教育,甚至經常挨打,被忙於革命的父母忽視,所以敏感脆弱。但與此同時,她的母親丹妮卡給她安排了很多文化課,學習法語和英語,去了古典音樂廳、歌劇院、俄羅斯芭蕾舞團,甚至在12歲的時候去了威尼斯雙年展,看到了很多激進的新材料藝術作品,她開始對繪畫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母親給了她壹個畫室。
也許是童年的經歷和性格決定了阿布拉莫維奇後來的寫作風格,她最終走上了反叛傳統藝術的道路,雖然阿布拉莫維奇畢業於貝爾格萊德美院,受過蘇聯美院的教育,但她開始嘗試用傳統的手法畫壹些極端的題材,比如車禍現場的暴力和即時性。之後阿布拉莫維奇和幾個同學組成了藝術團,逐漸接觸到行為藝術。
阿布拉莫維奇長期居住在德國、荷蘭、巴西、美國等地,是標準的“國際公民”。經過壹系列的發展和探索,她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從1970' s開始,阿布拉莫維奇用自己的身體創作,通過制造危險和各種自殘的手段來思考身體和精神的極限。這壹時期的代表作是《節奏》。她把自己放在壹個木五星圍欄裏,夾在煙與火之間,直到被燒傷,昏迷窒息,最後獲救(節奏5,1974);或者在身體和意識陷入混亂後大量服用精神類藥物等待緩慢恢復(2《節奏2,1974)……)...而最著名的行為藝術表演就是節奏0,1974,她在這裏第壹次嘗試了現場互動。觀眾可以選擇槍、菜刀、鞭子等72種危險道具,和她壹起為所欲為。阿布不做任何反擊。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著她的頭,她才流下了眼淚...
在這些極端的作品中,她就像壹個被遺忘的孩子,通過不斷制造噪音來吸引人們的註意力。她壹生都在尋求關註,各種極端的行為藝術相當於小時候做了壞事來吸引大家的註意,得到照顧。或者說,她希望找到生活的平衡,但是這個平衡在哪裏呢?或者說,她壹直在等待那個叫吳磊的男人的出現。
1975年,29歲的阿布拉莫維奇認識了武磊(烏維·裏斯潘飾),從此改變了自己在愛情和藝術上的方向。又因為吳磊是她的藝術搭檔,所以她的愛情和藝術壹直揮之不去。愛情的開始帶來了藝術的變化,愛情的結束必將顛覆她的藝術道路。
根據《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傳》(金城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詹姆斯·韋斯科特著)中的詳細描述,阿布拉莫維奇在壹檔節目中認識了吳磊,吳磊被安排為她的助理。在節目結束後的晚宴上,兩人發現對方的生日都是165438+10月30日,日記本裏的那壹頁被撕掉了。他們都討厭自己的生日!神奇的緣分讓他們走到了壹起。這期間,阿布拉莫維奇有壹個丈夫內莎·帕裏·帕維奇,但他們更像是壹對不住在壹起的朋友。
在與武磊激情纏綿後,阿布拉莫維奇回到貝爾格萊德,在家鄉感到更加壓抑。她感覺自己在監獄裏,每天在床上給吳磊打電話。她回到老藝術圈,進行新的創作,卻壹點也不開心。在無數次電話交談後,他們再次見面,地點定在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和貝爾格萊德之間的壹個城市。他們決定在這裏正式在壹起,準備了壹個紅色的硬殼筆記本,上面寫著兩個名字。在愛情中,他們合作了他們的第壹部作品。阿布拉莫維奇決定搬到阿姆斯特丹,和武磊壹起生活。
兩人開始合作實施壹系列與性別意義和時空觀念相關的雙人表演作品。他們的作品主題鮮明,影響廣泛。其中壹些作品被命名為“關系系列”,如:空間中的關系、運動關系、時間關系、勞動關系等。他們在歐洲許多國家演出,並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包括卡塞爾文學展、巴黎雙年展和科隆藝術博覽會。在作品《空間中的關系》中,他們赤裸著身體,相對20米開外奔跑,讓裸體碰撞。阿布甚至在無數次碰撞中摔倒在地。這種看似傷人的行為,其實是相互信任。
兩個人的關系就像頭不同身相同的連體生物壹樣密不可分。為了共同打造行為藝術的概念,他們買了壹輛雪鐵龍大篷車,把所有東西都搬進去,住在裏面。他們開車在歐洲旅行,壹起創造行為藝術。
他們創作了壹部名為《躁動的能量》的作品。他們各自拿著弓和箭的壹端站著,箭直指阿布的心臟。麥克風放大了兩個人逐漸加快的心跳和武磊不均勻的呼吸聲。行為持續了四分鐘。如果武磊沒有集中註意力壹秒鐘,箭就會刺入阿布的心臟...這種高強度的“信任”似乎將他們的感情無限“升華”,除了更多的藝術意義。熱情與壓力並存,太緊的愛情之繩正在帶來陰影...
誰也沒有想到。這對看似無比的藝術家夫婦漸行漸遠。1984,阿布拉莫維奇有了外遇。
在認識阿布拉莫維奇之前,吳磊將照片用於行為藝術作品,曾是寶麗來公司的照片顧問。令人震驚的是,他用拍立得給自己拍照。和阿布拉莫維奇在壹起後,他們開始合作完成壹些作品。但阿布拉莫維奇逐漸成為世界知名的頂級藝人,遊走於各種社交場合,武磊更多時候成為陪襯。
更多的矛盾開始出現。1982年,他們在壹些作品中做過禁欲實驗。之後,吳磊接受了疝氣治療。兩人不再發生性關系,交流也漸漸疏遠。這樣的生活給阿布拉莫維奇帶來了厭倦感。1984年,阿布拉莫維奇在舊金山藝術學院教書,認識了羅賓·溫特斯。他們在藝術上合作,走到了壹起。這是壹種背叛。但是吳磊很奇怪的原諒了她。阿布拉莫維奇又壹次無望地回到了Urey。
然而在1987,他們終於遇到了更嚴峻的現實。武磊的兒子馬克·亞歷山大出現了,另壹個叫朱利安的15歲的兒子出現了。朱利安的出現成為阿布拉莫維奇和Ure關系的最後壹擊。因為從1975那次見面開始,武磊就壹直在隱瞞這些真相。
阿布拉莫維奇認為他根本不了解Ure。他們相愛,生活在壹起,完成藝術作品,完全信任對方。她認為他們應該是壹種精神上的關系,但吳磊隱藏了他最重要的秘密。
他們開始在客人面前公開爭吵,甚至在作品的處置上有很大的矛盾,比如賣不賣,因為要準備走長城的資金。之前禁欲期間的短暫戀情和背叛再次被提起。
走長城的計劃已經準備了很長時間。雖然看起來很不壹樣,但還是要壹起完成。這註定是這對藝術夫妻12年感情的最後壹站。
1988年3月30日上午,情人長城開始,阿布拉莫維奇登上山海關,向西走。與此同時,武磊在戈壁灘的嘉峪關登記,向東行走。這種對向行走是情侶進行的,必然導致愛情聯想的過度升華。但只有他們知道,這次見面的儀式不會是他們愛情的高潮,而是結束。
經過90天的跋涉,他們在陜西省神木縣二郎山壹個布滿道教、佛教和儒教寺廟的峽谷中筋疲力盡地相遇了。他們擁抱在壹起,但這壹點也不像電影中的浪漫畫面。阿布拉莫維奇淚流滿面,那麽溫柔,那麽渺小,他縮在武磊的懷裏。然而,他們分手了。
這讓世界大吃壹驚。直到多年以後,尤裏的壹位女性朋友問他:“妳為什麽和阿布拉莫維奇分手?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吳磊回答:“我覺得我沒那麽大魅力。”
當愛情被打上文藝範的烙印時,總是給人太過浪漫的幻想。但其實所有的愛情在遇到世俗的困難後都會變成壹地雞毛。傳奇而叛逆的阿布拉莫維奇也不例外。
分手後,武磊拿走了他們早期共同創作的所有實物、影像和底片,而阿布拉莫維奇要為使用這些材料付費。多年以後,他們壹直在爭論這些文件的存放和使用問題。
阿布拉莫維奇不得不停止“二人組”,開始獨自面對公眾,獨自完成自己的工作。她曾經有過很多男朋友,和很多人發生過關系。這些男朋友遍布歐洲。他們在飛機上相遇,或者通過傳真或信件調情。阿布拉莫維奇和武磊都認為自己在12的關系中受到了傷害,是受害者,不能再壞了。
在與吳磊分手大約十年後,她遇到了藝術家保羅·卡內瓦裏(Paul Canevari),並最終在壹起。2006年,阿布拉莫維奇和保羅舉行了世俗婚禮。她快60歲了,終於找到了安全感,或者說——愛情的歸宿。保羅把阿布拉莫維奇的名字紋在他的左臂上。就在那時,阿布拉莫維奇突然想到,“如果我年輕,我們應該有壹個孩子。”她為沒有成為母親而感到遺憾。
看來阿布拉莫維奇要回歸世俗了。另壹方面,她更善於交際,容光煥發。有人說,其實阿布拉莫維奇有越來越媚俗的壹面。但就藝術而言,很難界定。
2010,阿布拉莫維奇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表演了他的作品《現場藝術家》。行為藝術持續了736小時30分鐘,期間邀請了上千名觀眾依次坐在阿布拉莫維奇的對面,靜靜地看著她的眼睛。在1500陌生人中,有人甚至在接觸她的眼睛十幾秒後就崩潰了,但阿布拉莫維奇沒有表現出任何情緒。不過,武磊也來了,坐在她對面。阿布拉莫維奇沒能無動於衷,而是和武磊握了手。這是阿布拉莫維奇以往表演中前所未有的情況。強烈的情感沖擊和回憶讓她當場落淚。
阿布拉莫維奇曾經說過,“壹個藝術家應該避免愛上另壹個藝術家。”在後來的壹次采訪中,她說,“我的藝術宣言充滿了矛盾。我生命中最愛的兩個人是藝術家...如果可能的話,應該避免和其他藝人談戀愛。”
阿布拉莫維奇和吳磊在12年的合作與愛情,堪稱史詩般的浪漫,也是與藝術纏綿的愛情,或者說,正是因為藝術家鋒芒畢露的才華,才讓他們互相刺傷。避免和其他藝人談戀愛!然而,除了愛上更有才華的藝人,藝人還能在哪裏找到自己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