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種治療附睪炎的中藥配方
主要成分為:金銀花3g、皂角刺12g、連翹15g、浙貝母10g、玄參15g、土茯苓15g、大黃10g、赤芍12g、炒穿山甲5g、乳香5g。
食用方法:治療開始前七天,65,438+0劑量,水服,待藥渣冷卻後,再塗於患處,每次20-30 min。治療後第七天,加三棱65,438+02g,莪術65,438+02g,牡蠣30g,65,438+0劑水服,殘渣熱敷患處。兩組均治療壹個療程。
治療範圍:解毒散結,化瘀消腫。急性附睪炎。
急性附睪炎多由細菌引起,常見的病原體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雖然及時足量應用抗生素能迅速改善癥狀和體征,但有相當壹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後容易形成附睪結節,長期不消散。中醫認為此病為外感濕熱毒,侵及肝經,循經下註,止於外陰。治療方法是解毒散結,祛瘀消腫。
在這個處方中,金銀花、連翹、土茯苓等。清熱解毒;濕熱毒邪入侵必然導致氣血凝滯,故用赤芍、炒穿山甲、乳香、沒藥活血消腫止痛。生大黃能清熱解毒,化瘀散結,而川楝子既能清熱、疏肝理氣,又能誘導藥物歸經。所有這些藥物壹起使用,起到解毒、消腫、散結的作用。
附睪炎的病因
急性附睪炎多由尿路感染沿輸精管擴散至附睪引起。經尿道器械操作、頻繁導尿、前列腺切除術後留置導尿管都是引起附睪炎的因素。如果治療不徹底,急性附睪炎會轉變為慢性附睪炎。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其次是變形桿菌、葡萄球菌、腸球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沙眼衣原體也可引起急性附睪炎。病原體常通過輸精管逆行進入附睪。另外,細菌侵入附睪也可通過淋巴管或血液引起附睪炎,但比較少見。
由於射精管的開口在前列腺窩內,排尿時尿道壓力可使尿液反向進入射精管。
附睪炎的臨床表現
臨床上可分為急性附睪炎和慢性附睪炎。
1.急性附睪炎
突發高熱,白細胞數高,患側陰囊脹痛、下沈感,小腹、腹股溝疼痛,站立或行走時加重。受影響的附睪腫脹,有明顯的壓痛。當炎癥範圍較大時,附睪和睪丸均腫脹,兩者界限不清,稱為附睪炎。患側精索增厚、觸痛。壹般來說,急性癥狀可以在壹周後逐漸消退。
2.慢性附睪炎
慢性附睪炎較為常見,部分患者因急性期未能完全治愈而轉為慢性,但大部分患者無明確急性期。炎癥繼發於慢性前列腺炎或損傷。患者常感到患側陰囊隱隱作痛,有脹墜感。疼痛常累及下腹部和同側腹股溝,有時可並發繼發性鞘膜積液。檢查時附睪常出現不同程度的腫大和硬化。有輕度壓痛,同側輸精管可增粗。
附睪炎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外周白細胞可達(2 ~ 3)?109/L .尿液分泌物可以染色或不染色進行檢查。尿液分析也是壹種重要的檢查手段。
2.超聲波檢查
可以顯示附睪和睪丸的腫脹和炎癥範圍。
3.磁性振動檢查
附睪炎呈彌漫性或局竈性,T2加權像上附睪信號可與睪丸信號相同或高於睪丸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