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驚嚇時,保持肝氣是非常重要的。中醫認為,春天屬於肝臟,肝臟類似於草木,在春天發芽生長,肝膽經絡在春天也最活躍。如果春季肝氣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肝功能可能會出現異常,導致體內氣血運行紊亂,進而影響其他臟腑器官。
“春季肝風、肝火易發心腦血管疾病和高血壓,肝炎、肝硬化等肝病往往在春季復發或加重。”中醫說。
因此,我們應該特別註意肝臟的保養。日常生活中,合理的休息可以達到養肝的效果。比如吃完飯坐10 ~ 30分鐘,然後做其他事情。中醫解釋說,這是因為飯後體內血液集中在消化道,參與食物消化。如果走路、運動,流入肝臟的血液就會不足,影響其代謝活動。
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春天,也是各種病毒細菌活躍的季節。流感、流腦、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在這個節氣容易爆發,需要提高警惕。如果市民發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咳嗽、呼吸困難、皮疹等。,他們應該及時去醫院。
2、飲食宜清淡
驚蟄前後,天氣明顯轉暖,飲食也要由冬季的濃郁厚味轉為溫和平淡。可以多吃新鮮蔬菜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入侵。盡量少吃油膩食物和動物脂肪食物,也要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蔥、蒜、花椒等。
“在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具有收斂的特點,不利於陽氣的生長和肝氣的釋放。這個時候要多吃甜的,少吃酸的,來補充人體的脾胃。”中醫說。
竹筍、芹菜等粗纖維蔬菜對腸胃蠕動有很好的作用,有助於新陳代謝,可以適當多吃。其他食物,如韭菜、香菇、山藥、牛肉、帶魚、鯽魚等。,有利於楊的成長,也很適合。桂林人喜歡吃酸筍、酸辣椒、酸蘿蔔等酸味食物。
3.吃梨可以潤燥。
蟄期間氣候還是比較幹燥的,人容易口幹、感冒、咳嗽、咳痰等。此時不妨多吃梨,可以達到清熱養陰、潤肺止咳、生津化痰的功效。
梨的吃法有很多種,生吃、蒸、榨汁、烘焙或開水。川貝燉梨對咳嗽有壹定的治療作用。但梨性寒,不宜壹次吃太多,否則傷脾胃;脾胃虛寒或血糖高的人,不宜吃生梨。
“滋陰潤燥的食物很多。具體選擇吃什麽,要看自己的體質。”中醫表示,除了梨,銀耳、蜂蜜、枇杷、銀耳、蓮藕等食物也有很好的潤肺健脾作用。
春雷,萬物生長。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為“驚蟄”。此時,天氣轉暖,春雷開始響起,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進入春耕的繁忙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