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病的中醫治療原則:
1、關節痛:表現為四肢關節疼痛無固定場所和遊走。治療: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2、疼痛:表現為固定部位疼痛且劇烈,熱痛減輕,冷痛加重。治療:散寒、祛風、除濕。
3、患癱瘓:關節疼痛較重,疼痛固定,皮膚感覺遲鈍,屈伸不利。治療:祛濕通絡,祛風散寒。
中醫辨證論治;
(1)古坊:
①柴葛吉傑湯(溫病六書):柴胡、葛根、甘草、黃芩、羌活、白芷、芍藥、桔梗、石膏。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惡寒發熱、關節痛、肌肉酸痛,中醫辨證屬風熱表裏者。
②羌活史聖湯(內外兼治):羌活、獨活、槁本、防風、川芎、炙甘草、蔓荊子。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頭痛、頭重、背痛、惡寒、微熱,中醫辨證為風濕。
③三痹湯(女方):獨活、秦艽、防風、阿莎麗、當歸、芍藥、川芎、生地、杜仲、牛膝、黨參、茯苓、甘草、肉桂、黃芪、續斷、生姜。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膝冷痛、手足攣縮。中醫辨證為風寒濕痹,屬於肝腎虧虛,氣血虧虛。
④蠲痹湯(101選方):羌活、姜黃、當歸(酒浸)、黃芪(蜜炙)、赤芍、防風、炙甘草、生姜。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伴關節遊走性疼痛,尤其是項、肩、肘疼痛,中醫辨證診斷為風痹。
⑤徐安畢湯(傷寒論):防己、杏仁、連翹、滑石、薏苡仁、半夏、僵蠶、赤小豆、梔子。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疼痛,活動不利,畏寒實熱,中醫辨證為濕熱痹阻。
⑥加味木防己湯(傷寒論):木防己、石膏、桂枝、薏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適用於急性類風濕性關節炎和關節腫痛的患者。
⑦附子湯(《金匱要略》):附子、麻黃、黃芪、白芍、甘草、蜂蜜。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痛嚴重、喜溫惡寒的患者。
⑧桂枝芍藥牧之湯(《金匱要略》):桂枝、白芍、炙甘草、麻黃、白術、知母、防風、制川烏、生姜。適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伴有關節冷痛,熱感,或關節腫脹,但摸起來不熱,遇冷很痛。
⑨桃紅飲(辨證論治):桃仁、紅花、川芎、桂味、威靈仙。適用於關節疼痛、局部疼痛、持續腫脹、活動不利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主治身痛逐瘀湯(益林改錯):秦艽、川芎、桃花、紅花、甘草。、羌活、沒藥、香附、五靈脂、牛膝、地龍和當歸。適用於針刺、皮膚青紫、舌紅、脈澀等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患者。
(2)體驗方:
經驗公式1:花雙、蒲公英、石膏、龍膽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蟬蛻、炙水蛭、烏梅、甘草、嫩桑枝或鮮蘆根。適用於急性風濕性關節腫痛、惡寒發熱、皮膚結節紅斑者。黃柏、黃精、鱉甲、秦艽、木瓜、防己、絲瓜、威靈仙、青蒿、忍冬藤、雞血藤、夜交藤、地龍、五味子、嫩桑枝或鮮蘆根。適用於急性風濕熱、高熱、關節紅腫,但仍低熱、口幹、關節痛的患者。黃芪、黃精、雞血藤、丹參、青蒿、千年健、龜板膠、地龍、桂枝、豆蔻、雞內金、土鱉蟲、枸杞子、桂圓、茉莉花和夏枯草。適用於急性風濕熱恢復期。
經驗二:防風、桂枝、白芍、當歸、羌活、獨活、白術、薏苡仁、阿莎麗、黃芪。適用於風寒濕痹的慢性風濕性關節炎。
經驗方3:桂枝、雞血藤、制草烏、白芍、當歸、黃芪、防風、炙甘草。治療慢性類風濕性關節炎,以此方為基礎,根據風寒濕邪的輕重和關節疼痛的部位加減。
經驗方4:薏苡仁、牛膝、蒼術、木瓜、香附、防己、當歸、乳香、沒藥、桃仁、紅花、地龍、桂枝、蘇梗、烏藥、秦艽、川芎、甘草。將酒在水中煮沸,然後服用。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痛。
熏蒸療法:
熏洗療法是將中藥煎服,然後用熱力熏蒸或浸泡患處,使藥物的藥性從毛孔直達患處。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介紹了幾種常用的公式。
①海桐皮、桂枝、海風藤、路路通、雞血藤、兩面針各30g,水煎,每日65438±0次,每次20分鐘,連續使用65438±0個月。
②川烏2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獨活50克、阿莎麗65438±00克、川芎30克、桂枝60克、威靈仙60克、伸筋草、透骨草加水煎煮2-3次,每次65438±05分鐘,5-65438±00天為壹療程。
③艾葉、紅花各9克,透骨草30克,花椒6克,水煎。1 ~每天2次。
④土鱉蟲12g,蘇木30g,大戟6g,骨碎補20g,水煎服。1 ~每天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用開水熏洗患處,每日2 ~ 3次。
⑥透骨草30克,圓白菜30克,千年健30克。燒開水熏洗患處,每日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