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常用中藥的記憶配方

常用中藥的記憶配方

記憶復雜多樣的東西,需要記憶方法,就像中醫,在記憶中經常用到。有了方法,就簡單多了。下面我給大家帶來常用中藥的記憶公式,希望對妳有幫助!

中醫常用記憶法1。麻黃:發汗解表的必備藥物。它是抑制肺氣郁結所致哮喘和咳嗽的重要藥物。

2.白芷:治療陽明頭痛的必備藥物。

3.辛夷:治療鼻竇炎的必備藥物。

4.紫蘇:治療風寒感冒的常用藥。

5.生姜:入脾經,溫補止嘔,為?嘔吐藥?。

6.荊芥:通風藥。

7.防風:是治風的通用藥。

8.阿莎麗:治療風寒、風濕、鼻竇炎頭痛等各種疼痛證的重要藥物:它是治療感冒和肺的重要藥物。

9.葛根:是治療強烈背痛的重要藥物。

10.柴胡:治療肝膽綜合癥的主藥。(是治療少陽證的重要藥物,也是治療瘧疾寒熱的常用藥物。)

11.石膏:是治療氣虛高熱、肺胃實火的重要藥物。(是清肺胃經實熱的重要藥物。)

12.夏枯草:治療肝陽眩暈、夜尿增多、淋巴結核的重要藥物。

13.黃連:治療濕熱瘀阻證的必備藥物:腹瀉必備藥。

14.知母:清肺胃經氣實熱之要藥。

15.生地黃:清熱涼血止血的必備藥材。

16.金銀花:治療壹切癰腫必不可少的藥物。

17.蒲公英:治療乳房膿腫的必備藥物。

18.射幹:治療喉嚨痛的常用藥。

19.龍膽草:治療肝經濕熱實火的必備藥物。`

20.連翹:為了什麽?治瘡的聖藥?。

21.大青葉:治療血熱毒盛所致各種證候的必備藥物。

22.魚腥草。:治療肺膿腫的必備藥物。

23.白頭翁:治療熱毒血痢的良藥。

24.芒硝:治療胃腸內熱的必備藥物。

25.大黃:治療便秘的必備藥物。

26.威靈仙: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肢體攣縮或麻木的基本藥物。

27.徐長卿:它是治療風痹或關節痛的重要藥物。

28.木瓜:治療風濕、關節痛、酸痛、麻木、嘔吐、腹瀉、筋腱轉移的常用藥。是治療風濕、關節痛、經絡阻滯的重要藥物。)

29.桑寄生:治療肝腎不足型胎動的必備藥物。

30.蒼術: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

31.厚樸:行氣消食消脹的必備藥材。(消除飽腹感。)

32.砂仁:治療寒濕、脾胃氣滯的良藥;是治療妊娠期氣滯胎動障礙的佳品。:

33.滑石:治療濕熱淋證的良藥:用於治療暑濕證;是治療濕疹、濕疹、痱子的重要藥物。

34.木通木通:治療濕熱淋證、心火上炎或口舌生瘡下小腸、小便不利、面色發紅的重要藥物;是治療溢乳、熱痹的重要藥物。

35.金錢草:治療砂淋、石淋的良藥:用於治療濕熱黃疸和肝內膽管結石。

36.茵陳:是治療濕熱黃疸的必備藥物。治療黃疸需要藥物。)

37.附子:補火助陽,回陽救逆的關鍵藥。(對於?先藥復陽救逆?。)

38.幹姜:溫中散寒的主藥。(是溫中焦的主藥。)

39.肉桂:治療下元虛寒、陽虛證的主藥:是治療脾腎陽虛的佳品。(是治療命火下降的重要藥物。)

40.牡丹皮:治療無汗的良藥。

41.獨活:治風濕關節痛的主藥。

42.廣藿香:是芳香化濕的必備藥材。

43.茯苓:利尿消腫的良藥。

44.陳皮:治痰之要藥。

45.木香:行氣止痛的必備藥物:也是治療濕熱泄瀉型急性腹瀉的重要藥物。

46.香附:婦科調經之要藥。

47.薤白:治療胸痹的必備藥物。

48.山楂:消化油膩肉類的必備良藥。

49.吳茱萸:是治療中寒性肝逆或肝脈寒滯所致疼痛的重要藥物。(是治療肝寒氣滯所致疼痛的重要藥物;治脾腎陽虛,為五更泄瀉常用藥。)

50.雞內金:消食運脾的良藥。

51.紳士:治療蛔蟲病的佳品;是治療小兒疳積的重要藥物。

52.大薊:治療血熱的良藥。

53.大薊:治療血熱皮疹和瘡腫的重要藥物。

54.地榆:治療血熱出血尤其是下焦出血的佳品:是治療水、火、燙傷的重要藥物。

55.三七:治療出血和血瘀的必備藥物。求傷科用藥。)止血不留瘀,祛瘀不傷;

56.川芎:為了?氣血中的氣藥?。治療血瘀氣滯的基本藥物;什麽事?向上領袖?它還需要藥物來治療頭痛。

57.玉瑾:活血涼血的必備良藥。

58.虎杖:治療燒傷和蛇咬傷的重要藥物。

59.土鱉蟲、自然銅和骨碎補:傷科用藥;

60.白芨:收斂止血的良藥。

61.艾葉:是婦科下焦不足或寒證的必備藥物;還需要保胎的藥。

62.丹參:婦科藥,活血化瘀藥,胸痛藥。

63.延胡索延胡索:是嗎?氣滯於血行,血滯於氣,所以專治全身疼痛?是活血化瘀止痛的良藥。

64.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必備藥材;也是婦科血瘀的常用藥;也是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的重要藥物。

65.牛膝:治療產褥期疾病的必備藥物。

66.益母草:治療婦科疾病的必備藥物。

67.桃仁:是治療便秘、腸癰、肺癰的佳品。(是治療各種血瘀癥的常用藥。)

68.半夏:治療濕痰、寒痰的必備藥物。(是祛濕化痰、溫補寒痰的重要藥物。) `

69.旋覆花:治療肺胃氣的必備藥物。

70.栝樓:治療熱痰胸痛的必備藥物。

71.百部:治療久咳不愈的良藥。

72.川貝母:治療熱痰、燥痰咳嗽的常用藥。

73.浙貝母:治療肺熱咳嗽的常用藥。

74.杏仁:治療咳喘的必備藥物。

75.代赭石:減少重要城鎮不良事件的基本藥物。

76.石決明:治療肝陽上亢和眼病的必備藥物。

77.羚羊角:是治療心經發熱、譫妄的佳品。是治療肝風亢盛、驚風的重要藥物。

78.鉤藤:清肝熄風止痙的重要藥物。是治療肝風亢盛、驚風的常用藥。)

79.天麻: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的必備藥物。是治療頭暈頭痛的重要藥物。)

80.麝香:喚醒心靈的良藥。醒來回到蘇聯。)

81.冰片:復蘇的關鍵藥物。

82.牛黃:清熱解毒的良藥。

83.黃芪:為補中之藥。

84.白術:補氣健脾的藥(?脾是補氣健脾的第壹藥嗎?)。

85.鹿茸:溫腎壯陽、補督脈、益精血的必備藥物。

86.人參:大補元氣,救世要藥(救世要藥;是補肺的重要藥物;它是健脾的重要藥物。

87.山藥:益氣養陰的佳品。

88.杜仲。:是治療腎虛、腰膝酸痛或肌肉無力的重要藥物;用於治療肝腎不足,胎漏胎動。

89.易智仁:是治療脾虛泄瀉疼痛或流涎的重要藥物。

90.文蛤:是治療肺虛、氣喘咳嗽、腎虛治哮的重要藥物;是治療腎陽不足、精血不足的佳品。

91.當歸:婦科調經主藥;內科補血佳品(補血聖藥,婦科補血調經必備藥)。

92.烏賊骨:婦科良藥。

93.地黃:養血補虛的必備藥物:是補腎養陰的重要藥物。

94.阿膠:補血之藥;需要藥物來止血。

95.何首烏:不寒、不燥、不膩,是滋補良藥。

96.五味子:治療慢性咳喘的必備藥物。

97.山茱萸:滋陰壯陽的良藥:是止遺精的必備藥物;防止生命力崩潰的重要藥物。

98.薤白:治療胸痛的良藥:

99.山楂:油膩肉為主藥;

100.雞內金:消食健脾之藥。

101.蠍子:被外科醫生用來治療各種痙攣、抽搐;

102.乳香:傷科必不可少的藥物,乳香傾向於行氣,沒藥傾向於活血;

103.元胡:可行氣滯於血,血滯於氣,專治全身各種疼痛;

104.五靈脂:治療各種瘀血疼痛的藥物;

105.羚羊角:清肝熱,平肝陽,平肝風,為肝風內動,驚風之要藥。

106.溫病三寶:至寶丹、紫雪丹、牛黃安宮丸。

107.麝香:醒神回蘇治療關節痛有效,無論寒熱關節痛。

108.附子:回陽救逆陽失陽證的主藥:

109.益母草:婦科生產的必備藥物:

110.劉王劉星,穿山甲:下奶需要藥;

111.西洋參:氣陰兩補,能清火;

112.龍骨:重鎮安神的必備良藥;

113.酸棗仁:潤腸通便治療心肝血虛引起的焦慮失眠效果不佳。

114.黨參:脾肺氣虛證常用藥,氣血雙補。

115.大黃:治便秘的藥。

116.海金沙:通淋止痛的各種藥;

117.菟絲子:為陰陽雙補。

118.生姜:嘔吐的聖藥;幹姜性溫,生姜發汗解表;

119.丁香:胃寒嘔吐藥;

120.朱茹:治胃熱嘔吐好。

121.柴胡:少陽證的基本藥物:

122.金錢草:石林堯堯;

123.辛夷:鼻腔頭痛需用藥;

124.橘皮:化痰主藥;

125.半夏:濕痰、寒痰需入藥;

126.木香:行氣止痛重要,濕熱痢疾,內急後藥重要;

127.香附:疏肝解郁,行氣止痛;

128.天南星:善治老痰、頑痰;

129.白芥子:善治皮內膜外寒痰;

130.白附子:治面部感冒的良藥。

131.石膏:氣實熱、肺熱實火的必備藥物;

132.黃連:濕熱痢疾為主藥;

133.龍膽草:肝經濕熱,火必不可少;

134.金銀花:治療壹切癰、瘡、腫、毒陽之證的良藥;

135.連翹:治療瘡瘍的聖藥。

136.蒲公英:治療乳房膿腫的藥;

137.魚腥草。:肺膿腫的藥;

138.桔梗:擅長?向上?,肺經醫學;

139.紫苑:既可用於新咳,也可用於久咳,善化痰;

140.法爾法拉:擅長止咳,治療咳嗽;

141.紅藤、敗醬草:治療腸癰的主藥:

142.山豆根:喉嚨痛需要用藥。

143.白頭翁:痢疾需藥;

144.土茯苓:梅毒需要藥物。

145.獨活:風寒濕痹的主藥;

146.萆薢:藥膏淋藥;

147.厚樸:脹滿需藥;

148.茯苓:利水祛濕的必備藥物;

149.茵陳蒿:黃疸需要用藥。

常用中藥記憶公式1

豬苓味淡,能利尿通淋,消腫止渴,抑制出汗。

2

寒因木阻,熱閉小腸,疏竅通絡,最能導滯。

車前子性寒,溺時目赤,尿可通,犬可固。

寒骨膚,肌松退熱,汗骨蒸,強涼血。

木瓜味酸,可用於治療腳氣、霍亂、腳濕。

淩薇味苦溫,寒痛腰膝,化痰成癮,風濕。

牡丹苦寒,破血通經,血熱無汗骨蒸。

玄參味甘、苦,能消腫排膿,養肝益肺,清熱祛風。

丹參味苦,癰腫瘡疥,可生新物消邪消帶崩。

10

苦參味苦,癰腫,疥瘡,血腸風,眉紅。

11

秦艽味苦性寒,可治目赤疼痛、下焦濕腫、肝經熱煩。

12

刺五加皮具有溫補肌膚、祛痛風關節痛、強步強筋、益精止血的功效。

13

預防感冒、風濕腳痛、膀胱積熱、消癰消腫。

14

地榆性寒,血熱可用,血痢可崩,金瘡可止痛。

15

沈復填充心臟,緩解恐懼,健忘,並消除憤怒。

16

遠處天邊的溫度,能驅走驚悸,安神定誌,讓人記憶更深刻。

17

大棗味酸,斂汗驅煩,多與生同眠,不與炒同眠。

18

菖蒲性溫、喜、助,除痹祛風,妙不可言。

19

白子味甘,養心益氣,斂汗潤腸,治驚更甚。

20

益智安神,補氣,溺遺精,嘔吐都治。

21

甘松味香,善祛邪氣,解郁醒脾,有腹痛。

22

茴香性溫,可除疝氣、腹痛、背痛,調理腸胃。

23

八角,疝氣腳氣,膀胱腫痛,止吐開胃。

24

幹姜味辛,說明能疏風散寒,火苦寒,尤其是虛熱。

25

附子辛熱,不能行,肢冷,有歸陽之功。

26

川吳熱,搜風入骨,濕寒疼痛,破事。

27

木香微溫,能滯胃,調理各種風能,瀉胃潤肺。

28

沈香降氣,暖胃逐邪,衛氣更佳。

29

丁香性味辛熱,能消除寒吐、胸痛、暖胃。

30

砂仁性溫,養胃食之,止生育安胎,通經破滯。

31

畢承切心,除腫消食,化痰止咳,驅寒暖胃。

32

肉桂辛熱,善通血脈,腹痛虛寒,溫補皆可得。

33

桂枝梗,跨臂跑,止汗舒筋,治足癱。

34

吳茱萸辛熱,可調理疝氣,心寒疼痛,酸水可治。

35

胡燕乞求溫暖,他的心突然疼痛,他的血液流過通道,他倒下了。

36

薏苡味甘,專治燥濕痹痛,束筋結絡,肺膿腫痿軟。

37

崩口辛溫,脾胃寒,瀉之不盡,功可成。

38

草果味辛,可助消化、消腹脹、止瘧祛痰、解除瘟疫、消除痢疾。

39

常山苦寒,斷瘧化痰,解傷寒,擴水。

40

高良姜性熱,氣溫低則霍亂轉筋,酒食皆可攻。

41

山楂味甘,磨掉肉,治疝氣生瘡,消腫健胃。

四十二個

神曲味甘,開胃消痰,調理中氣下氣。

43

麥芽味甘,性溫,能消除隔夜食物,使心臟膨脹,活血化淤。

四十四

紫蘇性溫,祛痰降氣,止咳平喘,潤肺。

45

白芥子,專治脅肋痰多,浮於面腫,有益水安。

46

願驅苦寒,化痰,浮脹,利水,安。

47

大戟苦寒,利水通便,腹脹實,其功令人眼花繚亂。

48

芫花性寒,味苦,能除脹生奇,利濕止瀉,止咳化痰。

四十九個

商陸性苦寒,紅白不壹,紅者散風,利水氣。

50

人參味甘,能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身。

  • 上一篇:我是壹個16歲的女生,臉很寬,很傷自尊。如何瘦臉?為了有效
  • 下一篇:強迫癥的具體表現有哪些,如何緩解?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