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引起的頭痛咳嗽、肺熱幹咳、幹咳無痰、目赤腫痛、羞明流淚、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
中國古代醫書《保生路堯》中記載的“伏桑枝鮑丹”,具有“駐顏、烏發、補髓益精、祛病延年”的作用。有哪些藥用成分?答案會讓人大吃壹驚——桑葉。
不結霜的桑葉會引起嘔吐等副作用,所以冬天結霜後采集比較好。?磨砂桑葉有壹個特殊的功效,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那就是止汗。神農本草經說:桑葉“味苦、甘、寒,微毒,主寒、熱、發汗”。《本草綱目》說:“霜桑葉,除寒熱盜汗,宜末服。”《應得本草》:桑葉味甘,性寒。先從陽明經說起。清西方之燥,滌東方之實。去風熱,益關節,疏肝止汗。“由此可見,單獨研磨桑葉是可以治出汗的。
《本草綱目》不僅有類似記載,而且有生動的醫案:桑葉“止盜汗終,兗州有僧。每次躺在枕頭上全身都是汗,衣服被子都是透的,20年都治不好。建司教采桑葉帶露,焙成粉末,喝兩元空心米,幾天就好了。”
金元四大名醫之壹的朱丹溪,常用桑葉治療盜汗。他在《丹溪心法》壹書中記載:“霜桑葉磨成粉,取米止盜汗。”明末清初名醫傅青主非常擅長用桑葉止汗,還創制了許多以桑葉為主藥的方劑,如止汗丸、止汗丸、止汗丸等。"
名老中醫陸治療盜汗自汗常單用桑葉,用9 ~ 15g煎劑或6 ~ 9g研末。秦伯未先生也喜歡用桑葉來治療頭部和面部出汗。可見桑葉在止汗方面是有淵源的。
桑葉也是很好的保健品。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桑葉含有黃酮類、多糖、生物堿、植物甾醇、揮發油、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壓、抗菌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種藥理活性。它們被廣泛用於預防和保健,有時單獨使用也能有效。它真的很簡單,方便,有效,便宜。
中醫認為,桑葉性寒,味苦,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潛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於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
手腳麻木:桑葉30g,或桂枝20g,牛膝10g,細辛5g,加水適量,煎汁,倒入盆中,用適當溫度浸泡手腳,早晚1次,每次30分鐘。每天1劑量。
風熱感冒:桑葉9克,菊花12克,竹葉6克,水煎10分鐘,早晚各壹次。每天1劑量。
眼疾:急性結膜炎,桑葉10g,野菊花10g加適量水,煎汁,倒入盆中,用熱風熏蒸眼睛,用幹凈毛巾浸濕眼睛。1劑量每日兩次或多次;
老年性幹眼癥、兩眼昏花、流淚:可以單獨用桑葉洗眼,也可以取4 ~ 6片桑葉,洗凈,搗碎,攤在兩片薄紗布上,閉眼敷在雙眼皮上;
淚囊炎、麥粒腫:取桑葉9克,菊花、金銀花、當歸、白芍各6克,黃連3克,同法煎汁。趁熱洗患處前抽,壹天壹次,兩次。
高血壓頭暈:桑葉10g,菊花6g,金銀花6g各壹個,放入暖水瓶中,用開水浸泡10分鐘,勤飲代替茶水,每日壹劑。
糖尿病:取桑葉10 ~ 20g,放入茶杯中,倒入適量開水,稍蓋,勤飲,不喝茶。壹天壹劑。
面部痤瘡、黃褐斑:桑葉20-30g,加水適量,煎65,438+00分鐘,取汁倒入盆中,溫熱後早晚各洗兩次臉;同時可將15克桑葉代茶水煎,每日壹劑。
酒渣鼻:桑葉、黃芩、金銀花、野菊花各65438±00g,水煎65438±00分鐘,取濃縮汁,用無菌棉簽蘸藥液塗抹患處,每日3-5次,壹劑。
咽喉腫痛咳嗽:桑葉20g,麥冬10g,玄參10g,放入茶杯中,倒入適量開水,燉煮15min,勤飲代替茶水,每日壹劑。
中耳炎:取適量桑葉洗凈,搗碎,榨汁,將1 ~ 2滴滴入患耳,每日3次,連服3 ~ 5天。
手腳皸裂:桑葉10 ~ 30g,加水適量,水煎10分鐘,取汁,倒入盆中,在適宜的溫度下浸泡手腳30分鐘,早晚各壹次,每日壹劑。
脫發脫發:桑葉10 ~ 20g,茯苓15g,放入茶杯中,倒入適量開水,勤飲代替茶水,每日壹劑。可以同時用桑葉20克,加適量水,煎好後取汁,倒入盆中洗頭,每周2 ~ 3次。
吐血衄血:桑葉適量,焙幹研末,每次3g,配涼茶。如有必要,間隔壹小時後再服用壹次。
(本文僅供參考,請咨詢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