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1日,天氣晴朗,人卻心情不好。
那壹天,北京八寶山公墓擠滿了身著黑衣、胸前插著白花的人們。他們看著壹塊墓碑,眼裏含著淚,幾度哽咽。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今天是央視第壹主播羅京的頭七。
數百人自發來到這裏。為了把陪伴他們26年的新聞主播送上最後壹程。更多的人留在電視機前緬懷。
不久前,羅京還是壹名身穿運動服、頭戴白色頭巾的火炬手。以不同於以往的活潑輕松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誰能想到,此時羅京的病情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每壹步都像踩在玻璃渣上。但他總是微笑著跑完全程。
羅京去世後,央視把金話筒獎頒給了這位偉大的播音員。
因為他26年來沒有犯過錯誤。
我連壹個錯別字都沒看過。
他的獲獎感言是這樣寫的:
26年,3000多次主持,他以從不犯錯的職業身份,為全國觀眾打開了壹扇了解世界的固定窗口。沒有他,他總覺得自己心裏失去了平衡。
在新聞界,有壹個舉世公認的真理:如果羅京讀得不流利,那壹定不是羅京的錯,而是稿子壹定有問題。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26年,9200多個日日夜夜。壹代又壹代人看著他長大。他也是看著幾代人長大的。
2.把每壹句話都吃在心裏。
1961年,羅京出生在北京壹個普通的知識分子家庭。因為我父母壹個是四川人,壹個是重慶人。
所以在北京長大的羅京反而說壹口流利的四川話。
高中的時候,羅京陪同學面試。沒想到這位同學落選了,卻因為帥氣清爽的形象和富有磁性的嗓音被北京廣播學院的老師看中。
上大學後,羅京每天都在努力學習普通話。畢業後,我順利進入中央電視臺工作。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他主持的第壹個節目是天氣預報。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觀眾驚訝地發現電視上出現了壹個面容清秀氣質優雅的男生。聽他的口述廣播是壹種享受。
當時央視很缺人才,節目組的資金也很緊張。
當時規定每個主持人要準備壹套西裝和壹條領帶。但羅京省吃儉用,以不同場合需要用為由,買了三套西裝,三條領帶。
這種意想不到的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讓臺灣的領導們大吃壹驚。
於是沒多久領導就把新聞聯播的擔子交給了他。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早在1996,央視就將新聞聯播由錄播改為直播。
稿子要提前在領導面前念完,才能到播音員手裏。很多時候,播音員根本沒時間看稿子,只好直播。
新聞聯播報道國家大事,面對全國億萬觀眾。壹個錯字就是壹個無法挽回的錯誤。
歐陽夏丹說,她第壹次主持新聞聯播的時候,瑟瑟發抖,雙手偷偷攥成拳頭,滿身冷汗。
另壹位國字臉李說,每次直播前她都要深呼吸,壓力隨時可能把她壓垮。
但羅京就是羅京,面無表情的大將風範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有壹次,新聞聯播已經開始了,但是只發了三分之壹的稿子。因為寫的比較匆忙,字跡很潦草,上面還有很多符號。羅京收到信號,慢慢減速。
傳真發來壹頁,他慢慢看。錯誤和漏字都被他壹壹改正。
在十分鐘的廣播中,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屏住呼吸,如坐針氈。直到羅京平靜地念完最後壹個字,他們懸著的心才終於放下。
從此,羅京成為了業界永恒的標桿。
經常有人問他,妳為什麽能26年不犯錯?
他笑著回答,因為我把每壹個字都吃到了心裏。
3.妻子帶著兒子嫁給了壹個富商。
電視上的羅京為人正派,嚴肅,不茍言笑。
生活中的羅京也是壹個不善於表達感情的人。
在成為央視壹名主播後不久,羅京回學校看望老師。我在老師家遇到了壹個眼睛亮亮的女孩。也就是他後來的妻子劉繼紅。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回家後,羅靜日思夜想,看到的都是女孩的聲音和樣子。
但是作為壹個直男,羅京不知道如何向劉繼紅表達他的愛。打著“提問”的旗號壹次次跑到老師家
事實上,劉繼紅早就愛上了這個著名的哥哥。
兩顆年輕的心在羅京壹次次“預謀”的相遇中越走越近。
在壹起後,劉繼紅發現這個學長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麽“漂亮”。
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在壹起度過的。壹接到臺灣的傳呼,羅京立刻丟下她,跑回電視臺。
劉繼紅不免失落。羅京只能訕笑著說,臺灣缺人,下次我陪妳。
但是下次還是壹樣,下次還是壹樣。
但在那個年代,沒有壹個女生會不喜歡壹個敬業負責的男人。
他們結婚後,羅京像往常壹樣早出晚歸,總是跑在新聞第壹線。
二十六年,羅京只休過壹次假。
1995,他們的兒子出生了。羅京將其命名為“舒通”。出自他很喜歡的壹首詩:垂下飲清露,流出疏桐;蟬離蟬遠是因為蟬在高樹上,不靠秋風。
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
羅京的人生壹帆風順。
直到2008年7月。羅京被確診為淋巴瘤。
很快,就要奧運會了,他要當火炬手了。於是羅京瞞著大家,逼著自己跑完了全程。後來病情越來越嚴重,臉色也越來越白。
上帝的這個殘酷的玩笑終於出現在世人面前。
2008年8月31。羅京最後壹次主持新聞聯播。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當時他的血色明顯不足,滿嘴都是潰瘍。
但又壹次,靠著頑強的意誌力,他把每壹個字都讀得字正腔圓。
搭檔李後來回憶起那天的情景說:當時羅老師的腿在微微發抖,臉色煞白。我問他,老羅,妳身體不舒服嗎?但羅老師只是笑笑。我沒有想到那天會是他最後壹次出現在我面前。我壹直以為31之後我會見到他。我沒有去參加他的葬禮,因為我害怕打破我的期望。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當天播出後,羅京給臺灣領導人遞上了第壹張請假條。他輕描淡寫地說,我去醫院住幾天就回來。
壹如既往的平靜。
臺灣領導人紅著眼睛,點著頭,妳好好保重。這個病沒什麽大不了的。
但誰都知道這是騙人的。
羅京的病已經到了很嚴重的地步,醫生早就束手無策了。
最後幾天,躺在床上,羅京突然想吃冰棍。他讓劉繼紅給他買。劉繼紅匆匆走出醫院,沒走多遠,就收到了羅京的短信。
羅京覺得自己剛才命令劉繼紅的態度有問題,他正在向妻子道歉。短信裏,他終於第壹次對妻子用了“愛”這個詞。
不善於表達感情的羅京臉皮太薄,連“老婆”都不敢叫,壹直叫她“小劉”。他的愛,融化在幾十年的陪伴中。
回到醫院,劉繼紅發現羅京正用壹種非常“深刻”的眼神看著兒子。“那種感覺就像看著我兒子壹樣。”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此時的羅京,已經知道時機到了。他多麽舍不得,他才48歲,他的孩子才14歲。他愛關心他的人,每天期待他康復的消息。
2009年6月5日。偉大的主持人永遠閉上了眼睛。
羅京去世七年後,他的妻子改嫁給了壹個富商。在道德譴責的背後,劉繼紅承擔了壹切。
劉繼紅在葬禮上無法站直哭泣。
人們再也聽不到“歡迎來到新聞聯播,我是羅京”的聲音。
幾年過去了,優秀的民族面孔不斷湧現。但羅京依然是央視不可忽視的豐碑。
我不知道是誰透露的消息,但是劉繼紅已經和壹個富有的商人再婚了,並且把他的兒子嫁給了壹個富有的家庭。
這消息是真的。
網上關於“劉繼紅辜負了羅京”的指責不絕於耳。
這種聲音當然是不理智的。
羅京死後,還有誰會比劉繼紅更痛苦呢?
在羅京離開後的幾年裏,劉繼紅經常談起她已故的丈夫,仍然淚流滿面。
什麽叫失望?
她和兒子過得很幸福,所以沒有辜負。
劉繼紅說,他(羅京)走後,我好多年沒出來了。甚至當我看電視時,我也會想起他。這個時候,我經常去看他(羅京)爸爸。老人很擔心我的健康,壹直勸我放輕松。他說羅京肯定不希望我活在這樣的痛苦中。每次從父親家出來,老人都拉著我的手,送我去很遠的地方。我知道,他比我壓力更大。回去了他還會繼續騙老婆。他媽媽有阿爾茨海默病...
十年生死兩茫茫。
羅京已經走了十壹年。
對死者的記憶不壹定需要通過痛苦來認知。
劉繼紅的再婚不僅是對孩子的解釋,也是對羅京的解釋。
大衛·伊格曼說:
壹個人壹生中要死三次。
第壹次,當妳的心臟停止跳動,呼吸消失的時候,妳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妳下葬的時候,穿黑衣的人參加了妳的葬禮。他們宣布妳不再存在於這個社會,妳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壹個記得妳,忘記妳的人。然後,妳就真的死了,整個宇宙都不再與妳有關。
幸運的是,十壹年後。
我們仍然深深懷念羅京的聲音和容貌。
他去世了,但他活在許多人的心中。
整個宇宙都與他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