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用酒煎汁。
功效:具有清熱通絡的功效。
偏方二、紅花、白芷、防風和威靈仙。
做法:用酒煎服。
功效:用於緩解痛風和四肢疼痛癥狀。
偏方三,鉤藤根,加適量燒酒。
做法:浸泡1後3天內服用。
功效:理氣、活血、止痛的功能。
偏方四,鮮竹葉和白茅根。
做法:將新鮮竹葉、白茅根洗凈後,放入保溫杯中,用開水沖泡30分鐘,不要喝茶。
功效:利尿,預防痛風並發癥。
食譜五:芹菜100克(連根帶須),大米30克。
做法:芹菜100克(帶根),洗凈切碎,與30克大米同煮至粥熟,加少量。
鹽,味精。可以常吃。
功效:特別適用於痛風急性發作。
偏方為葛根10g、茯苓6g、枸杞子10g、薏苡仁6g。
做法:每天壹劑,或泡或煮,當茶喝。
功效:加速尿酸排泄。
偏方七、茄子250g、醬油、香油、鹽、味精。
做法:洗凈後蒸熟,切成條狀,用醬油、香油、鹽、味精拌勻。每隔壹天。
功效:適合痛風作者。
阿司匹林:中小劑量阿司匹林(小於1 ~ 2g/天)可抑制腎小管排泄尿酸的能力。因此,痛風急性發作期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抗結核藥物:吡嗪酰胺可使血尿酸升高,但並不是所有使用吡嗪酰胺的患者都會繼發痛風。
利尿劑:幾乎所有利尿劑都會引起高尿酸血癥。其中呋塞米、衣康酸、氫氯噻嗪是最明顯的藥物。這是因為當人們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利尿劑時,會增加腎小管對尿酸鈉的重吸收,從而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濃度,最終引起高尿酸血癥。
部分抗生素:喹諾酮類(如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青黴素等抗生素多由腎臟排泄,但喹諾酮類、青黴素等抗生素的排泄會影響尿酸的排泄,使體內尿酸水平升高。
調脂藥物:煙酸是調脂藥物中的常用藥物。雖然有很好的降脂作用,但也有明顯的升高血尿酸的副作用,應引起重視。
壹些維生素類藥物,如維生素B1、B2等,會減少體內尿酸的排泄,患者應避免長期大劑量服用。還有就是需要註意維生素C的服用,患者在使用秋水仙堿和丙磺舒時,應避免大劑量服用維生素C。
非甾體類鎮痛藥:常用的有吲哚美辛、雙氯芬酸、扶他林、奧芬、布洛芬、芬必得、苯乙酮、舒林酸等。非甾體抗炎藥的作用機制是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謝中環氧化酶的活性,進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達到抗炎鎮痛的作用。很多患者服用後會感到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適,部分患者會出現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反應。因此,這類止痛藥壹定要慎用,建議痛風患者在保證療效的情況下,盡量使用最小有效劑量和最短療程。應用於身體的針灸針
(1)取穴
要點:分為2組。1,足三裏,陽陵泉,三陰交;2.曲尺。
配穴:分2組。1,內踝:太溪、太白、大屯;外踝:昆侖、徐秋、足臨岐、骨結合。2.合谷。
(2)治療:病變在下肢,分別采取第壹組;取每個上肢的第二組。以要點為主,根據位置加分。用1 ~ 1.5寸28號針穿刺,上火後再用撚、提、插、瀉;急性期采用腹瀉法,恢復期采用平補謝平法,留針30分鐘。每10分鐘針1次。每天或隔天1次,7 ~ 10次為壹個療程,療程間隔3 ~ 5天。
(3)療效評價: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1 ~ 1.5年內無復發;有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血尿酸下降,發作間隔時間明顯延長;無效:癥狀、體征及血尿酸檢查未見改善。
根據上述標準,痛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治愈70例,有效9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3% [2 ~ 4]。
刺血
(1)取穴
要點:分為2組。1,阿是穴,太沖,內庭,對應穴;2.曲池、陽池、陽西、太沖、徐秋、太西、陽陵泉和雪海。
阿是穴位置:紅腫熱痛最明顯的地方。
對應點位置:健手阿是穴對應部位。